南昌突发强对流,3人被大风吹落坠楼身亡!这次大风为何如此致命?

3月31日凌晨,江西省南昌市出现大风雷电和强降雨天气。记者向多个部门核实,此次强对流天气已造成南昌市4人死亡,10余人受伤。
图片
南昌有居民家中窗户被毁
“风是真的大!我家窗户是后换的断桥铝,阳台还是大的落地玻璃。侧面阳台在风口上的窗户锁吹坏了两个,窗户直接关不上,还好玻璃没碎。这个小区这条路上这一排的风最大,晚上真的是吓惨了。”一位居民说。
“孩子凌晨三点打电话说吓到了,客厅和餐厅推拉门吹裂了,已经弯了。阳台上的东西一卷就没了。”
图片
图片
据了解,南昌县芳湖路伟梦清水湾小区发生2起共3人被大风吹落坠楼事件。
2时58分,某栋某室刘某某(女,64岁)、徐某某(男,11岁)从家中坠落。
3时22分,某栋某室万某(女,60岁)从家中坠落。
经120现场抢救,3人均无生命体征。
图片
橙柿互动了解到,这次被大风吹走坠楼的三人,分别是小区20楼和11楼两户人家的老人和小孩。
20楼的徐先生还原当时的经过称,当时,60多岁的母亲和11岁的儿子住在另外的房间。
当时风很大,他从房间出来查看,发现母亲和儿子住的房间门已经没了,窗户也没了,床只剩下了空架子,席梦思床垫也不见了。
徐先生强迫自己冷静,迅速安排好其他家人,立刻拨打110电话报警。等风势稍弱,他急忙下楼查看。
楼下的场景令他心头大恸:妈妈躺在楼下,儿子掉在了楼下车棚的电动车上,还有一个老人掉在了垃圾桶旁边,是11楼人家的。
从11楼坠亡的是万先生的妻子。万先生说,当晚他和妻子分房睡的,他躲过了这场灾祸,但妻子被大风吹走不幸去世了。
万先生称,大风减弱后,楼底下就传来哭声,他急忙下楼查看,妻子躺在地上,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
大风为何能对该小区造成如此大的破坏力?有居民称,这幢居民楼比较靠外围,没有其他楼层遮挡,正好处在大风口。
天亮后,小区里能看到不少掉落的窗户和玻璃渣。
小区的老人说,几十年了,从没见过这么猛烈的大风天气。
橙柿互动了解到,就此事件,南昌县应急管理局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事故属实,具体情况以警方的发布为准。
针对这次坠亡事故,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回应称,此次灾害为天灾,阳台窗框是业主自主封装的,正在登记相关受损情况。
小区开发商称涉事小区建成交付已有八九年,否认房屋存在质量问题,阳台交付时为半封装状态未安装窗框。
另据报道,当地正在调查此次事故是否涉及建筑质量问题,结果还没出来,“如果有这个情况,会依法处理的”。
这次大风为何如此致命?
或因“下击暴流”与“狭管效应”
记者获悉,下击暴流与“狭管效应”导致南昌市形成了一场堪比台风的陆地大风。
3月30日晚,南昌市受短波槽和西南气流共同影响,出现了一次明显的雷雨天气过程。部分地区有短时强降雨、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当晚,南昌全市普降大到暴雨,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大雨并不完全构成这次天气的极端性。据南昌市气象台监测,3月30日晚,全市103个测风站中有79个站的极大风速超过7级,58个站极大风速超过8级,37个站极大风速超过9级,22个站极大风速超过10级,7个站极大风速超过11级。有一站监测到超过12级的大风。研究显示,当平均风力达到8级、阵风9级时,速度堪比正常行驶的地铁,10~11级大风是一个人站立的临界值,达到这个值保持站姿都难。
3月30日晚8时18分,南昌市发布雷电黄色预警,提醒防范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当晚10时26分又更新了雷电黄色预警;晚上11时11分,发布大风黄色预警;3月31日凌晨1时45分发布暴雨黄色预警,凌晨3时更新发布大风橙色预警。但恶劣天气出现在凌晨,此时大部分人都在睡眠中。
“10级以上的雷暴大风都是出现在31日凌晨3时至4时,瞬时风力很强。”南昌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孟明华告诉记者,这次强对流天气的最强风超过12级,也出现在南昌县,在塘南红星站。3月31日凌晨4时,塘南红星站记录到最大风速达35.3米/秒。这是南昌市有气象记录以来出现的第二大风速。
气象科普博主“中国天气爱好者”分析称,强对流带来的风往往非常突然,气压变化迅速,落地窗、玻璃幕墙很可能因为突然的气压差变化导致爆裂。“中国气象爱好者”推测,如此强的风应该属于“下击暴流”,事发楼层属于高层,风力可能变得更强,再加上高楼与高楼之间的“狭管效应”,事发时风速甚至可能有14~15级,威力相当于强台风登陆。
孟明华证实了“下击暴流”的说法,他介绍,31日凌晨3时至4时,南昌受到飑线(范围小、生命史短、气压和风发生突变的狭窄强对流天气带)自西向东快速移动的影响,这个过程中局地可能会伴有下击暴流。
下击暴流是一种强对流天气现象,它能在瞬间产生强烈的下沉气流。这种现象通常出现在发展成熟的强雷暴云团内,具有突发性、局地性和小概率的特点。下击暴流到达地面后,会产生一股直线型的大风,风速会随着接近地面而增大,地面最大风力可达十五级。
孟明华表示,此次南昌的极端大风造成风毁严重,很有可能是“狭管效应”使得风速在原来基础上变得更大。
强对流天气如何避险?
收下这份应对指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橙柿互动、红星新闻、新京报)
(来源:综合橙柿互动、红星新闻、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