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百日咳……四月要防这些传染疾病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李爽)清明将至,游客出行高峰随之而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提示,春季来临,气温回升,即将进入手足口病发病高发季节,家长和老师们要多关注孩子手、足、口等部位的症状表现,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进入4月,还有哪些传染性疾病感染风险较高?该如何防范?
图片
北京市丰台区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北京丰台”公众号图
手足口病:4-7月为春夏季感染高峰期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手足口病健康提示”,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5岁及以下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疾病。全年均可发病,4~7月为春夏季高峰,9~11月为秋季高峰。
4月1日,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儿科主任吴珺对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表示,“目前看来,科室还没有见到手足口病的聚集病例。”
吴珺强调,“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勤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当定期进行清洁消毒。避免儿童与患手足口病儿童密切接触。手足口病流行期间避免到人流集中或空气流通差的场所。”
流行性感冒: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
据国家疾控局公布的2023年2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2023年2月(2023年2月1日0时至2月28日24时),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347928例,报告死亡2人。报告发病数居前3位的病种依次为流行性感冒、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手足口病,占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99.6%。
图片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梳理各省疾控中心信息发现,目前已有广西壮族自治区、陕西省等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发布健康提示,清明假期临近,正是流感等多种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而返乡祭扫或踏春出行活动增多,流感传播风险将进一步加大。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呼吸内科主任肖汉此前对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表示,“头疼、脑热是流感的常见表现,生病后除了根据自己身体状况选择就诊或者经验性治疗外,多休息,保证足够睡眠;多喝水;注意保暖;饮食要忌生冷,选择不刺激、易消化的食物。”
百日咳:全国报告病例32380例,是去年同期的近23倍
据国家疾控局官网定期发布的“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2024年1月1日-2月29日,全国报告百日咳32380例,是2023年同期(1421例)的近23倍。其中,1月死亡人数为5人,2月死亡人数为8人。根据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印发的《百日咳诊疗方案(2023年版)》,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福建省儿童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唐秋雨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介绍,百日咳需要早诊早治,一般可有效将病程缩短至2周-3周。最广泛的诊断方式还是进行百日咳核酸检测,如果孩子出现了如咳嗽、发热、喉咙疼痛等典型症状,要尽早带孩子去往医院,配合医生开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