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亲历者反映震感强烈!“今年最强地震”在花莲发生,面对地震我们如何自救?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4月03日07时58分在台湾花莲县海域(北纬23.81度,东经121.74度)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
此次地震是今年迄今我国最强地震,有感范围非常大。震中位于海域,离台湾岛最近约 14 公里。地震造成台湾全岛震感强烈,福建、广东等地震感非常明显,浙江、江苏、上海等地亦有震感反馈。
截至3日9时30分,台湾地区气象部门测定共发生有感地震23次。据台媒报道,捷运全线车站暂停行驶,花莲地区有震感,南港摇晃到发生停电。
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发布海啸Ⅰ级警报(红色)。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根据初步地震参数判断,地震可能会在震源周围引发局地海啸,预计对我国台北东、屏东西、屏东东、台东南、台东北、花莲和宜兰沿岸局部区域造成灾害性影响。
图片
受地震影响,花莲一大楼出现倾斜。据悉地下室有3人被困。由于宜兰礁溪到花莲铁路停止运行,目前从台北发出的火车无法到达花莲。
图片
强震发生时,北滨街一栋公寓民宅大幅度倾斜,市区旧火车站前也出现一栋10层楼大楼倾斜摇摇欲坠,百余名住户陆续疏散。据悉,稍早有3名成人和1名孩童受困,消防人员及时进行救援,已平安将人救出。花莲境内有山区发生大片山体崩落。新北市中和区有一处塑胶工厂厂房坍塌,目前当地消防局仍在确认地点,伤亡不明。在新竹科学园区,台积电、联电、友达、群创等企业纷纷启动疏散或防震标准作业程序。
图片
台湾地区气象部门表示,这是“921地震”发生25年后的最大地震,未来三天可能还会有规模7级地震发生。
另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4月03日08时11分,台湾花莲县海域(北纬24.10度,东经121.65度)再次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4月03日08时35分在台湾花莲县(北纬24.18度,东经121.53度)发生5.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4月03日08时46分在台湾花莲县海域(北纬24.07度,东经121.81度)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多地亲历者:震感强烈,房子有明显摇晃
有在台北生活的广东人告诉记者,“这次地震蛮大的”,自己家住高楼层,家里出现物品晃倒的情况,但没有逃生,“现在新建筑有抗震九到十级的功能,跑反而危险”。
“当时还没睡醒,被剧烈的晃动摇醒了。”住在福建泉州的古先生告诉记者,2日晚上夜班,准备睡个懒觉,谁知次日早晨8点左右发现房子在剧烈摇晃,才从睡梦中醒来。古先生称,摇晃持续了估计一分钟。
图片
有福州居民称,其住在16楼,早晨8点左右楼栋发生剧烈摇晃。8时11分左右,楼栋又摇了一次,“可能是余震。”漳州当地有四楼居民震感强烈。另外,当天一早,有杭州、广州等城市网友均表示有震感。
地震来袭应该怎么躲
科学避险,首先需要大家养成一个习惯:
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要会识别和分析家中及办公环境的地震灾害风险隐患,尤其是那些容易倾倒的大型家具、容易砸到人的悬挂物、发生位移容易损坏的燃气管道和电线等装置以及在上班、上学途中的巨大的广告牌和玻璃幕墙。
因为一个7级地震,可能不会造成建筑物的完全坍塌,但是在玻璃幕墙下面行走,玻璃会碎,这是很危险的。
家里能排除隐患的排除隐患,能固定的固定,在路上也要想到,“一旦要地震了,我一定不往那儿跑,不从那底下跑”,大家要能主动识别、避免身边的隐患,创造安全的生活环境。
成功的应急避险,还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震前的避险准备,这样才能在地震发生时,做出正确的避险行为。
在上学上班、日常生活中,都要规划好避险的缓冲区和避险的疏散路线,就是要往哪儿逃。家里哪儿是安全的、学校哪儿是安全的、工作场所哪儿是安全的,要制定属于自己的应急避险预案。
另外,还要提前掌握反复演练,地震避险方法。
图片
我国是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在地震的血的教训中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地震避险方法。
比如唐山地震我们总结了“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疏散”的方法,汶川地震我们总结了“能跑则跑,不能跑则躲”,一些强有感地震总结了“不能跳楼、不能盲目外逃”。
震时避险应遵从下列原则:
一是因地制宜。根据所处环境和客观条件,选择合适的避险方法。
二是果断。沉着、冷静、按预案快速行动。
三是要迅速撤离。避免踩踏或慌乱导致不必要的伤亡。
地震有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包括地震震中、震级、发生时间、破坏地震波到达时间,除此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你所处的位置的预估的烈度。
烈度5度以上是一个分界。5度以上能躲就躲,5度以下不用跑。5度的概念是屋里墙上一些挂件可能会掉下来,但房子不会倒。
图片
预警信息里还有一个是S波到达你的时间是多少秒。
像上面这张图里显示的是75秒。一般来说,一个地震如果75秒以后才会到达,说明离震中位置比较远,基本不需要避险。但如果是9级地震,75秒到你那儿,就得考虑考虑了,因为这个地震比较大,75秒以后,可能烈度还在6度或7度以上。
预警是有盲区的,如果站在盲区范围内,就需要你自己来感知地震的大小和远近。不同大小、远近的地震,造成的破坏程度是不同的,采取的避险方法也不同。远震、小震不用避,近震、大震才需要避险。
不同距离的地震,晃动的方向是不一样的。近震是先上下颠簸,然后左右前后晃动,远震不会出现上下颠簸,而是长时间的前后左右晃动。
换句话说,我们感觉到明显的上下颠簸的时候,就需要避险了。
图片
对于抗震能力弱的建筑物,在单层房屋或楼房一二层的人员,要迅速撤离到室外的安全区域,在楼房三层及以上的人员,就近躲避。对于抗震能力强的建筑物,可以就近躲避。
当就近躲避时,要蹲下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缩小面积,额头置于膝盖之间,双手保护头部。如果有条件的话,用手帕、湿巾等物品捂住口鼻,以防灰尘掉落。
身处高层建筑时如何避险?高层住宅大多都是框架结构,在抗震设防上,我们国家考虑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标准。高楼是来不及跑出来的,所以应该选择就地躲避。
我们要远离主墙面、门窗和有高大家具的地方,迅速到卫生间、厨房等小开间房间躲避,等晃动停止后,再沿消防通道有序疏散,以防后续余震的影响。疏散时禁止乘坐电梯,也不提倡在有地震的时候,利用绳索逃生。
图片
地震往往还会产生滑坡坍塌,及时避险也非常重要。
如果你所处的位置在坍塌影响范围外,一定要绕行。如果滑坡的速度非常快,最好原地不动,抱紧一棵大树不松手。泥石流则不一样,泥石流不建议抱大树。
地震是可怕的,但是最可怕的是地震来了,我们不知道如何做正确的事情,让我们一起做好应对灾难的准备。
(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央视新闻、新华社、南方都市报、科普中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