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铁帽子王相比于一般王爷有何特权?铁帽子王的特权好使吗?

都知道清朝有铁帽子王,代代相传,不了解清朝历史的人都会认为清朝的铁帽子王肯定会有很多特权,地位特别牛,毕竟整个清朝历史上只有十二家铁帽子王。
但仔细去了解历史会发现清朝的铁帽子王其实并没有太多的特权,而且铁帽子王爵位也并不铁,随时有被皇帝废掉的风险。
图片
铁帽子王在清朝比较珍稀总共只有十二家
其实在乾隆时期之前,清朝没有明确的铁帽子王概念,是乾隆替多尔衮翻案之后,才正式确定了铁帽子王说法,乾隆选取了为清朝开国立下大功的八位宗室亲王家族,允许其家族后人获得世袭罔替待遇,从而成为铁帽子王。
这八位铁帽子王分别是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其中代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次子,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多铎是努尔哈赤第十五子,豪格是清太宗皇太极的长子,硕塞则是皇太极第五子,岳托是代善的长子,勒克德浑则是代善的孙子,而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的侄子,也是所有铁帽子王中唯一不是努尔哈赤后裔的人。
这么一看似乎代善家族很合适,代善和儿子还有孙子祖孙三代占了三个铁帽子王,但是要知道当初代善可是差一点成为努尔哈赤的继承人,他又先后拥立了皇太极和顺治皇帝父子两代帝王,所以家族获得三个铁帽子王爵位也是应该的。
图片
乾隆时期除了这八位为清朝开国立有战功的铁帽子王之外,还有一位凭借皇帝喜爱而获封的铁帽子王,他就是康熙的第十三子、雍正的十三弟、乾隆的十三叔怡亲王胤祥。
胤祥由于竭尽全力辅佐和支持雍正,因此深受雍正的信任和倚重,他去世后,雍正特意下旨让他的子孙后代获得世袭罔替待遇成为铁帽子王。
所以在乾隆时期明确了铁帽子王概念之后,总共有九位铁帽子王,剩下三位铁帽子王则是晚清时期慈禧太后册封的,分别是恭亲王奕䜣、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
奕䜣是道光皇帝第六子,他也是晚清时期洋务运动的领袖人物,因此人送外号鬼子六。他自幼聪慧过人,本是咸丰皇帝继承皇位路上的强力竞争对手,但最终败给了咸丰没能继承皇位,咸丰对他很是提防,在咸丰去世后,他帮着慈禧和慈安两宫太后夺权,所以获得信任掌控大权,晚清改革他功不可没,慈禧也因此给他加恩世袭罔替的待遇成为铁帽子王。
图片
奕譞是道光第七子,他本人没有什么出众的能力,不过命好,妻子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因此他的儿子载湉在同治皇帝英年早逝后被慈禧迎立为帝,也就是光绪皇帝。而光绪成了皇帝,那亲生父亲奕譞自然就获得了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待遇。
奕劻是乾隆的曾孙,他是乾隆最小的儿子第十七子庆亲王永璘之孙,他本人除了字写的漂亮之外,没有什么太大的本事。而且本来到他承袭爵位时,他已经被降级成贝勒了,他是靠着阿谀谄媚慈禧太后,重新被封回庆亲王,并且还获得了世袭罔替待遇成为铁帽子王。
所以整个清朝历史上总共只有这么十二家铁帽子王,这是十分珍稀少有的,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因此铁帽子王在清朝就显得地位显赫,很有特权了。其实清朝的铁帽子王特权并没比普通王爷多太多,而且铁帽子王也并不是真铁,也存在被废的风险。
图片
其实清朝对王爵监管很严苛
清朝与明朝的封爵制度不太一样,明朝的亲王是裂土封爵而不治事,清朝则是封爵不裂土而治事,通常明朝亲王的子孙大概在10岁以后就会享受各种待遇,而清朝则没有这些规矩,亲王的儿子能不能继承亲王爵位都不一定。
因为清朝的皇室封爵一般采用世袭递降的规矩,即每传承一代人,爵位就要降一个等级承袭,一直降到规定不能再降的低等级爵位才能世袭罔替。
清朝的皇室爵位从高到低共分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和不入八分镇国公、奉恩辅国公和不入八分辅国公、一二三等镇国将军、一二三等辅国将军、一二三等奉国将军以及奉恩将军。
比如父亲是亲王,那么父亲去世后,没有获得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待遇,儿子再继承爵位就得降级承袭为郡王爵位,其子孙后代以此类推,亲王家族一直降到镇国公就不再降级,这就叫世袭递降
图片
所以这么一比较就能明白了,铁帽子王比普通王爷多了一个待遇,那就是世袭罔替待遇,这也是铁帽子王家族的特权,就是说他们不需要遵从世袭递降的袭爵规矩,子孙后代都不用降级袭爵,永远都是王爷。
既然铁帽子王是世袭罔替,同样,他们还比一般的王爷多出了王府世袭罔替居住。
其实在清朝王府并不是属于王爷个人,所有权在皇帝的私人账户内务府名下,清朝所有王府的产权都属于内务府,王爷只享有居住权。
而由于清朝的爵位传承规矩属于是世袭递降,那么比如爷爷是亲王,但是没有获得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待遇,到了孙子辈就只能承袭贝勒爵位,那就失去了王爵,就不能再居住王府中了,内务府会将王府收归回来,重新分配给其他新获封的王爷。
图片
举一个例子,那就是庆亲王奕劻家族,庆亲王初始受封的是奕劻的爷爷永璘,当初嘉庆皇帝亲政之后,特意加封幼弟永璘为庆郡王,当时正好嘉庆诛杀了大贪官和珅,把和珅的家产都抄没进了内务府,于是嘉庆就把和珅的豪宅赏赐给了永璘当庆郡王府。
后来永璘晚年时被嘉庆加封为庆亲王,和珅的豪宅就变成了庆亲王府,不过要注意,这座王府的产权在内务府这里。永璘去世后,由于他的家族没有获得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待遇,因此庆亲王府又被改成了庆郡王府。
爵位传到奕劻这里时,奕劻只获得了贝勒爵位,失去了王爵,按照规矩只要皇帝再册封亲王或者郡王,内务府随时可以把奕劻家族从和珅豪宅中迁出来。
正好当时是咸丰刚继位,册封了六弟奕䜣为恭亲王,于是内务府就把奕劻家族从和珅豪宅中迁了出来,庆亲王府也被改成了恭亲王府,就是现今京城的著名旅游景点恭王府。
图片
奕劻及其家族搬出和珅豪宅后,一直住到规模比较小的贝勒府,直到后来奕劻凭借谄媚讨好慈禧太后,重新被封为庆亲王,内务府才又给了他一座规模较大的庆亲王府,但是其规模远没有当初和珅豪宅那般宏伟气魄。
如果奕劻在刚继承爵位时,就能获得世袭罔替的待遇, 他就不会和家族的人搬出和珅豪宅了,现今恭王府就得改名叫庆王府了。
所以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相比于普通王爷,还多的这项特权就是王府也可以世袭罔替,不用让子孙后代因失去王爵而搬家。
图片
因此就这么看其实铁帽子王比普通王爷没多太多特权,只是多了世袭罔替的爵位和王府待遇。不过在特殊情况下,铁帽子王的亲王护卫仪仗会比普通王爷高得多,但是整个清朝历史上只有三位铁帽子王的亲王护卫仪仗是高于普通王爷的,这三位分别是睿亲王多尔衮、怡亲王胤祥、二代醇亲王载沣。
当初由于多尔衮以皇叔摄政王的身份辅佐年幼的顺治入关,所以多尔衮的亲王护卫仪仗规格远比一般亲王要高得多。
而胤祥则是由于受到雍正宠信,被雍正特赐高于一般亲王规格的护卫仪仗。
至于载沣则和多尔衮差不多,慈禧临终前让载沣的儿子溥仪继承了皇位,并让载沣成为摄政王,所以在清朝最后的三年中,载沣实际是最高统治者,他的护卫仪仗规格自然要比一般亲王高得多。
图片
所以就这么看来,清朝的铁帽子王并没有比普通的王爷多太多特权。
其实清朝的王爷比较惨,不如明朝的王爷那么逍遥自在,按照清朝的规矩,清朝的王爷没有皇帝命令都不能离开京城,时刻都要处在皇帝的监视之下,而且皇帝经常把一些琐碎杂事交给他们去办,办好了没有太多的好处,办不好还很容易被皇帝借题发挥惩罚一番。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清朝的铁帽子王他们的帽子也并不铁,虽然皇帝不能废除铁帽子王的爵位,但是可以把现任的铁帽子王换掉。
比如礼亲王代善的六世孙昭梿,当初天理教攻入紫禁城,事后嘉庆责怪昭梿护卫不力,这让昭梿很是不满,于是酒后吐槽嘉庆,再加上昭梿平素贪财欺压平民,因此嘉庆就借题发挥革除了昭梿礼亲王爵位,改由昭梿的族弟麟趾承袭礼亲王爵位。
图片
还有胤祥的后人怡亲王载垣,他当时是咸丰遗诏任命的顾命八大臣之一,由于顾命八大臣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慈禧专权,于是慈禧联合慈安以及奕䜣发动了“辛酉政变”,顾命八大臣全部被整掉,载垣被慈禧坐罪赐死,慈禧还违背雍正旨意,宣布废除胤祥家族世袭罔替怡亲王爵位待遇。后来慈禧承受不住宗室舆论压力,又重新恢复怡亲王爵位,但是改由载垣的族弟载墩承袭怡亲王爵位。
这就是虽然统治者不能废除铁帽子王,但却能把现任铁帽子王废掉换人,反正最后承袭爵位的都是铁帽子王家族后人就行。
而且皇帝真要生起气来,还真有可能直接废掉铁帽子王,慈禧没能废掉怡亲王家族的世袭罔替待遇就在于她不是皇帝,她是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她想废除怡亲王家族铁帽子王待遇自然不被认可。
图片
像乾隆就不一样了,乾隆就曾经废掉了一个铁帽子王,他废掉的也是怡亲王胤祥家族的后人。原来当初雍正赐予胤祥的两个儿子铁帽子王爵位,胤祥第七子弘晓世袭罔替继承了怡亲王爵位,而胤祥第四子弘晈则被雍正特意赐予宁郡王爵位,也享受世袭罔替待遇。
但是在乾隆时期,弘晈卷入到了康熙的废太子胤礽长子弘晳谋逆之案中,乾隆本来就忌惮胤祥家族拥有两个铁帽子王爵位,因此乾隆就以此为罪名,废除了宁郡王爵位世袭罔替的待遇,弘晈去世后,其子孙后代不得承袭宁郡王爵位,只能按照世袭递降规矩袭爵。
所以就看看在清朝如果皇帝真想废除铁帽子王,也一样能将铁帽子王家族连根废掉,不过通常情况下都不会像乾隆做得那么绝,皇帝只是废掉自己瞅着不爽铁帽子王,改由其族内兄弟出任就行了。
图片
写在最后
所以就看这些清朝的铁帽子王并没有比一般王爷多出太多的特权,而且清朝的王爷都不能擅自离京,就等于被圈养起来一般,想想也没什么意思。
再有就是铁帽子王的帽子并不铁,皇帝瞅你不顺眼还是能把你废掉,只不过铁帽子王的待遇对于初始受封的人来说很有意义,毕竟不管是谁当铁帽子王,都是他的子孙后代,挣到一个铁帽子王,等于是给子孙后代留了一个“铁饭碗”。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实录》、《大清会典》、《啸亭杂录》
文/小岛知风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