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金属所在铁基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研究中取得突破,低温稳定性提升助推储能产业发展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近期在新型低成本铁基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研发上取得重大突破。研究团队在前期全铁液流电池研究的基础上,瞄准铁负极氧化还原反应的可逆性,成功实现了铁单质在电极纤维表面均匀沉积和溶解的过程,同时通过对水合氢键网络作用的削弱,使得该液流电池在零下20摄氏度的低温环境中仍能保持电解液不凝固,确保了电池稳定运行,这一研究成果有效解决了当前全铁液流电池负极材料的关键技术难题。
中国证券报指出,开发低成本、高效的液流电池新体系与新技术,是克服当前液流电池产业化瓶颈的关键路径。在多种新型储能技术中,全钒液流电池等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因其内在的安全性、部署灵活性等优势,已成为长时储能电化学领域的首选技术方案。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消耗需求的增长,液流电池在可再生能源存储和电网调峰领域将得到广泛应用。作为全球重要的储能市场之一,中国的液流电池市场规模正不断扩大,预期将迎来高速增长的态势。
据中证报提及,A股市场上与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相关的概念股主要包括丰山集团和亚星化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