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月新增超4万例,百日咳如何有效防治

(健康时报记者 王振雅)据国家疾控局公布的《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显示,2023年12月~2024年2月,百日咳新增病例数为41506例,相比同期增长明显,且出现死亡病例。
作为一种乙类传染病,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传染性很强。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主任医师沈军介绍,目前临床上百日咳重症和死亡风险,主要集中在6月龄以下婴儿;而青少年和成年人主要是病菌携带者,且一般症状不明显。
图片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小儿感染科主任医师沈军为患儿诊治。受访者供图
谁是高危人群?6个月以下的婴儿要特别留意
王思雨(化名)刚出生5个月,连续咳嗽2周,经常咳嗽到满脸通红、喘不上气,剧烈不寻常的咳嗽吓坏了她的父母。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王思雨被确诊为百日咳,救治时唇周已出现紫绀,四肢冰凉,经抢救后转危为安。
沈军告诉健康时报记者,“一些孩子反复剧烈咳嗽,咳嗽非常严重,有时会导致近乎‘窒息’,这是百日咳典型的症状。”
百日咳往往与普通咳嗽有明显的区别。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刘华告诉健康时报记者,这种咳嗽往往是一长串无法控制的咳嗽,非要咳出痰或者咳到呕吐才能停止,咳嗽结束后,患儿会出现“鸡鸣样”吸气性哮(吼)声。
刘华解释,由于细菌导致喉、气管、支气管等发生炎症,会产生大量的黏稠分泌物,这些分泌物刺激呼吸道末梢神经,通过咳嗽中枢引起痉挛型咳嗽,直到分泌物排出后才停止。因为一长串咳嗽过程中,孩子基本没有吸气,所以咳嗽结束后,必须得来个用力的吸气保证氧供充足,用力吸气就造成了像公鸡打鸣一样的呼吸声。
“在临床上,百日咳的高危人群是6个月以下的婴儿,重症往往表现为并发肺炎与脑炎。”沈军说。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18~2021年实验室和临床诊断百日咳报告病例分析发现:0~4岁儿童(55909例,84.49%),其中,以婴儿为主(34675例52.4%)。在诊断的百日咳患儿群体中,约有75%的患儿可并发肺炎,且有5%的患儿可并发脑病问题。
百日咳如何传播?青少年与成人为主要传染源
相比往年同期,今年百日咳新发病例骤增,或与漏诊的青少年与成人患者有相关性。
在权威期刊《疾病监测》发布的《2024 年1月中国需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中就已经开始注意到百日咳疫情的上升趋势。“百日咳报告病例数的增加可能与监测敏感性提高、疾病流行周期性上升等多种因素有关”。
而这与沈军在临床上遇到的情况一致。沈军告诉健康时报记者,今年相较去年百日咳病例骤增,确实有一定原因是我们重视了检测且设备更优,有更多的百日咳患者被诊断出来。但需要注意的是,百日咳的患者多为婴幼儿,常足不出户,他们是如何被传染病菌的呢?
百日咳的传染源为患者、带菌者。从潜伏期开始至发病后6周均有传染性,尤以潜伏期末到病后期(病菌在气管、支气管黏膜上生长繁殖,刺激呼吸道黏膜引发炎症)2~3周内传染性最强。
不过在多项百日咳研究中发现,其发病模式逐渐由传统的“儿童—儿童”向“青少年/成年人—新生儿/儿童”转变。
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的《百日咳诊疗方案(2023年版)》提出,青少年及成年人成为婴儿百日咳的主要传染源。
沈军告诉健康时报记者,青少年与成人百日咳患者往往症状不明显,患病程度较轻,与普通感冒咳嗽差不多,他们很少去医院就医,或临床上未考虑到可能是百日咳,但携带病菌就会传染给家里的婴儿。
研究显示,我国百日咳家庭聚集性发病中,有多种传播模式,从青少年/成人到婴幼儿的传播模式在所有发病中占比为80%。
疫苗还有效吗?及时接种、完成免疫接种程序
“第一次感染百日咳的患儿,多是尚未接种百日咳疫苗或者未完成百日咳免疫接种程序的患儿。”沈军、刘华等多位专家表示。
目前,我国使用的疫苗是白喉类毒素、无细胞百日咳菌苗、破伤风类毒素三联疫苗。接种时间为3月龄、4月龄、5月龄,18月龄时各接种1剂次。
“很多婴幼儿可能在该接种的时间,因感染疾病或其他因素错过接种疫苗。”刘华认为,目前百日咳感染人数较多,提醒没有接种疫苗的婴幼儿,一定要及时接种,完成全程免疫程序。
不过,“即使打了疫苗,或者感染过百日咳也不排除再次感染的可能。”刘华介绍,临床上遇到过很多接种疫苗再次感染的患儿,也有小时候得过百日咳,成年后又感染的情况。
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发文,近年部分国家的百日咳再现可能与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的广泛使用有关。根据疫苗生产工艺的不同,百日咳疫苗可分为全细胞百日咳疫苗(wP)和无细胞百日咳疫苗(aP)。而我国目前采用的是无细胞百日咳疫苗(aP)。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副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梁晓峰告诉健康时报记者,2007 年之前,我国百日咳疫苗使用的是全细胞百日咳疫苗,2007年之后,我国逐步使用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将其替代,并于2013年完成替代。因为,全细胞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特别是局部反应发生率高,很多家长和患儿接受不了。中国参照世卫组织的建议和国外的经验,逐步完成疫苗的替换,而后来发现,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其保护率没有原来的那么好,这也是全球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
家长如何保护孩子?“蚕茧策略”计划仍待推进
一旦孩子患上了百日咳,是否需要居家隔离、如何隔离、什么时候解除隔离、家庭又该如何防护,成为不少家长关心的话题。
沈军介绍,百日咳发病一般潜伏期5~21天,常分为卡他期、痉咳期、恢复期。在卡他期,患者的传染性较高,此时患者最好不要上学、工作等,在家做好居家隔离。
根据我国疾控中心的建议,如果孩子或者家庭成员确诊百日咳,其他家庭成员也都需要使用抗生素预防,同时,患者在抗生素治疗的前5天,不要接触婴儿。确诊百日咳后,应在痉咳30天后再解除隔离;具体的隔离时间最好以医生建议为准。
由于成年人感染百日咳症状不明显,为了不传染给家里的婴幼儿,刘华建议,家长在出现咳嗽症状后,一定要做到勤洗手、戴口罩。在接触婴幼儿时,一定要格外注意,例如可以将在外工作的衣服更换后,再接触家里的婴幼儿。
此外,沈军告诉健康时报记者,为保护未达到疫苗免疫起始年龄的婴儿,国外普遍推行百日咳“蚕茧策略”计划,即给婴儿周边的成年人(父母、祖父母和看护人员)接种疫苗,形成像“蚕茧”一样的保护机制,从而降低婴幼儿百日咳发病、重症和死亡的风险。但由于国内家长对于百日咳疾病知晓率与疫苗认识程度不同,接种意愿低,目前我国“蚕茧计划”仍待推进。
在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的《上海市闵行区0~6岁儿童家长百日咳疫苗“蚕茧策略”接种意愿调查》显示,如果提供成人百日咳疫苗,超过七成的儿童家长会为了保护婴儿主动接种百日咳疫苗。家庭成员接触已被证明是新生儿最重要的百日咳感染来源,但并非所有儿童家长认知这一点。
如何用药止咳快?中西医结合效果好
由于百日咳是由病菌引起,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的《百日咳诊疗方案(2023年版)》显示,百日咳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或克拉霉素等。针对咳嗽、流鼻涕等症状,还是以对症治疗为主。
无论是诊断还是治疗,沈军提醒家长,建议要去专科儿科门诊,目前社区不具备诊断百日咳的能力,且目前国内流行的百日咳菌株对阿奇霉素在内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多有耐药,抗菌素的使用建议咨询儿童专科医生的意见。百日咳往往病程较长,还有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因此治疗相对复杂,需要针对患儿个体情况诊治,当然大部分患者都可痊愈。
由于久咳不止,往往让不少患儿备受折磨。据临床症状,百日咳属于中医“顿咳”“痉咳”“鹭鸶咳”范畴,中医药治疗有独特的优势。
刘华介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抗菌药物。治疗百日咳可以通过中医药的方法。小儿百日咳或者类百日咳综合征病位以肺肝为主,主要病理因素为痰、热、风,故治疗通过清肺热、开痰结、使肺气通畅,痉平咳止;后期出现虚的表现,可以适当养肺阴,清余邪。
由国家卫健委印发的《百日咳诊疗方案(2023年版)》也提出了疾病在不同阶段的中医疗法。初咳期:轻症推荐甘桔汤,早晚各一次;重症推荐麻杏石甘汤。痉咳期:轻症推荐宁嗽汤;重症推荐千金苇茎汤、痰热清注射液。恢复期:推荐沙参麦冬汤。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还会采用穴位贴敷的方法,给百日咳患儿止咳。
从一连串咳嗽到偶尔咳嗽,看着住院的小患儿病情一天天减轻,刘华深感欣慰。但从目前的临床情况来看,不少成人百日咳患者被漏诊,对于孩子的潜在影响,这是她尤为担心的。
梁晓峰告诉健康时报记者,开展百日咳疫苗有效组分研究并对青少年开展含百日咳成分疫苗加强免疫、探索高风险人群选择性免疫策略,研发更有保护力的疫苗,或许是我们应对挑战的长远战略。
参考资料:
①蔡路奎,李婧妍,姬秋彦,等. 2004—2019 年我国百日咳报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21,37(8):1036-1043.
②中国百日咳行动计划专家共识[J]. 中国疫苗和免疫,2021,27(3):317-327.
③黄海涛,高志刚.百日咳再现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5,21(9) : 1630-1632.
④WHO.Pertussis vaccines: WHO position paper-September 2015[J].Weekly Epide-miological Record,2015,90( 35) : 433-458.
⑤骆鹏,马霄.百日咳和百日咳疫苗的现状与挑战[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9, 25(3) : 33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