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一女子耗时10年零8个月绣33米《清明上河图》,穿针约1.8亿次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焦勐
今年3月29日下午2时许,随着女子最后一针收起,耗时10年零8个月,长33米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终于在她的坚持下完成,此刻,女子感觉自己犹如被抽空,心里既喜悦又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感受。
4月9日上午,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赶到开封市祥符区东方国际小区,在绣制巨幅十字绣的女子王真真家中,见到了那幅,让王真真耗费心血绣制的《清明上河图》。
图片
长33米的《清明上河图》
【讲述】10多年前花9800元买回巨幅《清明上河图》十字绣
据王真真介绍,2010年,她曾在电视上看到一女子绣制巨幅十字绣,让她十分羡慕,平日闲来无事,她也曾绣制过几幅一米多长的十字绣,而电视上女子的举动激发了她绣制巨幅十字绣的想法。
2011年秋,王真真在丈夫和家人陪伴下,一同来到开封市通许县的一家经营十字绣的商铺,因没有现货,在缴纳1000元订金后,订购了一幅长33米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
“我本打算买22米的十字绣,但得知已经没有与电视上女子绣制的同款产品,再加上老板的热情鼓励,我头脑一发热就订了那款33米长的。”王真真笑着说。
据了解,该款十字绣,仅盛放图纸、绣线等物品的木箱就长78厘米、宽47厘米、高31厘米,重约60斤;绣布则盛放在另一布袋中,总计花费9800元。
如今,已绣制完成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整齐地卷起在铁质的卷轴上,从侧面观察,卷起的绣布直径约20厘米,负担托起绣布的木制绣架因常年使用,与它托起的厚重绣布呈鲜明对比,显得有些“单薄”。
当王真真拉扯绣布打算向记者展示作品时,已经摇摇欲坠的绣架终于“倒下了”,所幸并未损坏,仅因重心不稳而倾倒。
图片
王真真讲述绣制过程
记者尝试将掉落的绣布从地上抱起,入手后,网格状的绣布略感粗糙,抱起则感觉重量约百斤。
当王真真再次展开绣布图案一角时,记者注意到图案十分精美,上绣有街头吆喝的商贩、游玩的行人、桥梁、流水、树木、山川等跃然绣布之上,将古代汴京的繁荣景象描绘出来。
图片
王真真讲述绣制过程
【体会】穿针1.8亿次,“对磨炼心性有帮助,也会损伤眼睛”
王真真说,她正式开始绣制《清明上河图》十字绣是从2012年开始,“十字绣买回来时,我还怀着二胎,直到生完孩子,身体康复,才开始绣制。”
“每天绣制的时间不定,有时一绣就是八九个小时,有时一天也绣不了一针。”王真真说,绣十字绣主要也看当时的心情和时间。
对此,王真真的家人也给予她理解和支持。
买回巨幅十字绣前,王真真与丈夫结婚没几年,丈夫因爱玩手机游戏,总惹得妻子不开心,但是自从妻子开始绣制十字绣后,丈夫也有了一定空间,妻子脾气逐渐变好,小两口的感情也随之升温。
“绣这个确实磨练心性,心情不好时,一坐到绣布前,心情就稳定下来。当然,也会损伤眼睛。”王真真说,她的孩子每当看到她不开心,会鼓励她绣制十字绣,“孩子们看到我坚持一点一滴绣制,再到绣制完成,他们也从中学到了坚持不懈。”
10年零8个月的坚持,到最终的绣制完成,让王真真收获了喜悦,同时,也让她内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就是感觉少了些什么。”
据王真真介绍,她绣制的这幅《清明上河图》为清版,布长33米(画面长29米多)、布宽1.5米(画面宽86厘米),与开封清明上河园内的宋版壁画不同。
后经粗略估算,10年多时间里,王真真共穿针约1.8亿次,用坏的针线则不计其数。
此外,《清明上河园》十字绣的图纸就有14本,每本52页,共计728页。据悉,98年版本的《新华字典》共700页。
图片
仅《清明上河图》的图册就有14本
【结合】将爱好“搬上”网络 不忘初心,盼为家乡文旅做贡献
2023年3月份,王真真利用网络平台开启绣制《清明上河图》的网络直播,“没有想到效果很不错,大家都夸我心灵手巧。”
前不久,王真真在自己的账号上传了一段绣制《清明上河图》视频,一夜间,该条视频就为其账号吸粉1万余人,而该条视频的阅览量达到了1400余万,点赞量则超6万。
如今,王真真依托网络平台进行直播带货、销售十字绣等产品,已为其带来四五万元收益。
图片
王真真向网友展示自己的作品
从最初的爱好,到通过网络直播变现,王真真始终未丢失自己的初心,她一直希望利用自己绣制的《清明上河图》为家乡的文旅事业做出些贡献。
其间,她曾尝试在清明文化节前后将自己绣制的《清明上河图》进行展览,供游客免费参观,但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愿。
4月9日上午,在开封市祥符区东方国际小区开封安祥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10余名物业工作人员的热心帮助下,将王真真绣制的33米长《清明上河图》搬运至小区南门外的草坪上,当卷轴徐徐展开时,精美的图案立即吸引来不少群众围观,大家对此赞不绝口。
当然,这也是10年多以来,王真真自己首次亲眼目睹,自己绣制的完全展开的《清明上河图》,现场她迫不及待地开启直播,将喜悦心情与粉丝们进行了分享。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