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名研究生联名举报导师!最新回应

4月10日,一则#北邮15名研究生联名举报导师#的新闻登上微博热搜,引发各方关注。
当晚,北京邮电大学官微发布“关于我校教师郑某师德不当有关举报信息处理情况的通报 ”:
图片
通报内容如下:
“现已查实,郑某未能正确履行研究生导师职责,对学生学业疏于指导;未能做到关心爱护学生,要求学生从事与学习、科研无关事宜;未按学校相关规定给学生发放助研津贴。
学校决定取消郑某研究生导师资格,停止其教学工作,给予降低岗位等级行政处分,岗位等级由副教授七级降为讲师十级。后续,学校将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按程序进行党纪处分。
学校将尊重学生意愿,为郑某指导的所有学生调换导师。”
通报一出,网友纷纷留言称赞,北邮响应迅速,处理及时。
图片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认为,北邮这次调查之所以快,主要是因为这个导师在履行职责上存在“硬伤”,是师德问题,比如不发津贴,让学生做和科研无关的“家务”,甚至帮其女儿做大赛,而非学术上的方向与对错问题。同时,北邮的迅速反应和表态,也体现了北邮在原则问题上的果决。其态度和行动力值得肯定。
2018年11月8日,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明确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规范,划定基本底线,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准则》要求,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对于有严重侵害学生行为的,一经查实,要撤销其所获荣誉、称号,依法依规撤销教师资格、解除教师职务、清除出教师队伍。
《准则》对高校教师与学生关系作出了规定:教师不得要求学生从事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宜;不得与学生发生任何不正当关系,严禁任何形式的猥亵、性骚扰行为。
《准则》还强调,不得参加由学生及家长付费的宴请、旅游、娱乐休闲等活动,或利用家长资源谋取私利。不得假公济私,擅自利用学校名义或校名、校徽、专利、场所等资源谋取个人利益。
此外,《准则》要求高校教师不得违反教学纪律,敷衍教学,或擅自从事影响教育教学本职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不得抄袭剽窃、篡改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或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
在与《准则》配套印发的《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中,明确对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实行“一票否决”。高校教师出现违反师德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理或处分。担任研究生导师的,应采取限制招生名额、停止招生资格直至取消导师资格的处理。
于此同时,教育部还一并印发了《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其中提到:
不得歧视、侮辱学生,严禁虐待、伤害学生。
教师不得组织、参与有偿补课,或为校外培训机构和他人介绍生源、提供相关信息。
不得采用学校教育方式提前教授小学内容,不得组织有碍幼儿身心健康的活动。
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不得歧视、侮辱幼儿,严禁猥亵、虐待、伤害幼儿。
……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担负起“立德树人”的重任。
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能力的培养者,更是道德的引导者,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重大影响。教师只有以高尚的师德引领学生、以良好的师风感染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明灯。
然而,屡屡发生的大中小学师德失范事件,让很多公众对教师职业产生了一定的“信任危机”,不但影响了整个教师群体的职业形象,更妨害了全社会尊师重教风尚的形成。
"师德一票否决"制度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教育部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于2014年、2019年先后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等文件,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这些文件明确要求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在教师招聘、职称评聘、评优奖励等方面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
此外,教育部还成立了全国师德师风建设专家委员会,打造师德师风建设基地,持续举办教师国情研修班,推进师德教育走向常态化。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要求,推行负面清单和师德严重违规全行业禁止准入制度。
教育部每年公开曝光的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及处理情况,也反映出各地各校在深入贯彻落实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要求、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中,坚持师德第一标准,对师德违规问题“零容忍”并严肃惩处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当然,在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教师都能以身作则,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但这些极少数道德败坏、行为失范的教师,无疑给教育事业带来了不良影响。"师德一票否决"制度的严格落实,处理结果的透明公开,对于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维护教育事业尊严,优化教育生态,保证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北邮的这次高效处理与积极回应,能为相关问题的处理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本文为中国教育在线原创作品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黄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