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针”穿起“千条线”!济南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国家安。
日前,济南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推进会议暨社区工作者大会召开。顾名思义,这场大会,专门为基层治理而开,专门为基层队伍而开。
图片
会上提出要在四个领域深化探索实践,明确了六项重点任务,还以视频方式发布了全市社区、农村和“两新”组织领域担当作为“出彩型”好干部的典型事迹,发布了济南市党群服务中心标识和《济南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管理指导标准30条(试行)》等。
看会议传递的信号,明确地感受到,指向清晰、目的明确,济南就是要持续不断地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原因也很简单。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对基层工作的形象比喻。要实现现代化,既要在大政方针上有清晰的指向,更要将治理臂长延伸到基层。如此,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工作闭环,才能解决“粗放治理方式无法满足群众对服务精细化要求”的问题。
要干事儿,得先有人。
济南对此有着清晰的认识和举措。
近年来济南通过建立完善社区工作者“3岗20级”职业体系,不到两年时间超额配齐了社区工作力量。每万城镇常住人口配备社区专职工作者20人,提前两年实现国家“不少于18人”标准。
同时,一组数据可以更为直观地看到济南基层治理队伍建设的成效:
过去一年,济南优化调整基层治理网格14139个,配备各类网格员2.4万人;新招录、转录社区工作者7337人;实施“万人下乡、千村提升”工程,1483名在外能人回村创业任职,2237名第一书记到村帮扶,1267名乡村振兴“法治专员”“科技顾问”“文化顾问”等专业力量投身乡村多元治理。
济南的基层队伍正在不断壮大。
要成事儿,关键同样在人。
这里面又包含两层含义:个人能力和外部赋能。
前文提到,这次大会共发布了社区、农村、“两新”组织领域的19名担当作为“出彩型”好干部。
其中,7名来自社区。设置“潮汐车位”破解停车难题的许蕊、破解商住融合治理难题的“探路者”薛晶、开设“就业驿站”的张晓菲、“楼长进物业”破解小区服务难的刘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接地气、吃民情、有点子。
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这也提醒广大基层工作者以及针对社区工作者的各类培训,要不务虚功,提高“解决家长里短具体问题、针头线脑具体诉求”的能力。
说完“内功”,再说“外功”。
“千头万绪”是基层工作的特点,会处理“千头万绪”也是基层干部的能力素养。尤其对社区工作者来说,“一千个社区可能有一千个不同的问题”。
然而,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在加强基层队伍建设上,不仅要增加人力、提升个人能力,还要重视从外部发力。以含金量高的制度举措激发基层队伍的活力,提升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不断发展的技术成为基层队伍的“眼睛”和“手臂”,为他们减负、赋能。
一方面,济南将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的社区工作者纳入“海右人才”认定目录,享受相应待遇保障;打通职业通道,各区县补充街镇机关公务员时,一般应拿出一定比例名额,面向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考录,等等。好的政策让基层干部更有底气、更有干劲。
另一方面,近年来济南大力推进数字社会建设,数字赋能基层治理各方面、各要素、各环节,构建功能完备、高效运行、务实好用的数字治理系统,把基层队伍“指尖上的负担”减下去。
会干事、能干事、想干事、干成事,济南正不断塑强基层治理队伍。我们也相信,这支基层治理的“生力军”必将大有作为。
记者:张成地 校对:汤琪 编辑:刘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