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晋明帝驾崩:带走了司马家族的希望

322年,24岁司马绍身披铠甲,准备铠甲,驾驭战车,准备与王敦决一死战。温峤及时阻止,斩断缰绳,司马绍才罢休。
图片
司马绍,晋元帝司马睿的儿子,文武双全,善于用人。司马绍与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有许多相似之处,都带有鲜卑血统,都对门阀士族发起挑战。可惜,司马绍英年早逝,带走了司马家族的希望。
311年,刘曜率匈奴骑兵攻克洛阳,俘虏晋怀帝,是为“永嘉之乱”。6年后,刘曜又攻克长安,俘虏晋愍帝,西晋灭亡。
于此同时,宗室远支司马睿在江东建立东晋,依靠门阀士族续命。司马睿能力与威望都不行,故而朝政大权落入琅琊王氏手中,形成“王与马,共天下”格局。
皇权与门阀的斗争,贯穿东晋103年的历史,门阀是赢家。司马家当皇帝,实权却掌握在门阀手里,皇帝只是一个摆设而已。
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活活被王敦气死。废帝司马奕,被桓温以“不能生育”为理由废了帝位;简文帝司马昱,见了桓温就流泪。如果不是谢安、王坦之,司马昱早就把江山“送给”桓温。
皇权衰弱,士族强盛,这是东晋的政治格局。其实,司马家也有翻身机会,如果晋明帝没有早逝,以他的能力与手腕,可以逐渐把权力从门阀收归皇室,实现皇权政治。
323年,司马绍继位,是为晋明帝。此时,门阀士族强大,王敦坐镇上游,随时可能攻打南京(建康)。对司马绍而言,如何削弱门阀,成为当务之急。
门阀的实力,司马绍也知道,要想夺回权力,不可避免使用武力。为此,司马绍决定试探琅琊王氏的态度,与王导谈论“司马家族的创业历史”。
图片
司马绍想了解晋朝创业历史,便询问温峤,但温峤不说话。王导说:温峤还年轻,许多事情并不了解,我来告诉你吧。王导开始发言:
魏武帝、魏文帝、魏明帝时代,司马懿是忠臣。239年,明帝曹叡驾崩,养子曹芳继位,司马懿辅政,暗中积蓄实力。
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以司马师豢养的3千勇士控制洛阳,并通过“洛水之盟”欺骗曹爽,夷灭三族。
大臣蒋济觉得亏待曹爽,忧愤而死。其余反抗的士族,司马懿也诛杀,司马家开始掌握大权,平定淮南“勤王军”。
司马懿死后,司马师废曹芳,册立曹髦。司马师暴毙后,司马昭接管权力,曹髦横尸街头。不久,司马昭又杀竹林七贤之首嵇康,武力震慑士族。
司马昭死后,司马炎建立晋朝,完成“篡位”任务。从司马懿蛰伏开始,司马家准备了27年,终于“夺取”江山,这就是晋朝的创业历史。
王导说到洛水之盟、杀害名士、弑杀君王时,司马绍无地自容,蒙着脸说:“果真如此的话,晋朝国祚岂能长远呢”,貌似对祖先的创业历史不齿。
其实,司马绍、王导、温峤之间的对话,不是简单的聊天,而是一场博弈。因为,司马家族的创业历史,众所周知,司马绍也很清楚。
晋武帝司马炎时代,东吴国主孙皓被俘虏,宴会上就怼贾充:“谋害君王者,理应用酷刑”,暗指贾充杀害曹髦,打了司马昭的脸。
大臣庾纯,宴会上怒斥贾充:“天下崩坏,都是你的责任”。贾充不服,又骂了庾纯,说他父亲老了还不回家,贪恋权力,并说自己有辅佐两代君王的功绩。
图片
庾纯忍无可忍,当着大臣之面,大喊:“高贵乡公何在?”高贵乡公,也就是皇帝曹髦。庾纯在酒席上这么说,司马炎也不责怪,只说他酒喝多了,要注意形象。
可以说,司马家的创业历史,众所周知,晋朝皇帝也不隐瞒。如此,晋明帝自然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晋明帝问王导,是一场权力博弈,是皇权与门阀的斗争。
晋明帝想试探门阀对皇室的态度,有没有可能出现“篡位”现象。再则,司马懿父子诛杀名士,消灭异己势力,也是对门阀的震慑:当年我祖先可以这么做,我未必就不行。
王导也不客气,强调“弑杀曹髦”,无疑是警告司马绍:“皇帝也是可以杀,如果超过底线,就不要怪门阀动手。”换句话说,你不要效仿曹髦,不要试图改变权力格局,否则下场也是一样。
晋明帝、王导之间对话,意味深远,双发都在试探对手。这次试探,晋明帝也知道门阀的底线所在,却不甘愿屈服,便着实部署军务,准备应对第二次王敦之乱。
晋明帝对付门阀,主要是两手。第一,拉拢江东士族,以及次级门阀,让他们进入中枢或者镇守地方,与顶级门阀抗衡。第二,重用流民帅,打造强大武装力量。
东晋南北朝,门阀掌权没错,但军事力量则以流民帅为主。后来,在流民基础上组建的“北府军”,成为南朝立国的根基。
门阀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允许流民帅过江,祖逖、郗鉴、刘遐、祖约、郭默、苏峻等都被排挤,故而怨气很重。晋明帝的胆量过人,力排众议,他重用流民,并最终依靠流民帅支持,平定第二次王敦之乱。
324年,郗鉴、祖约、苏峻的帮助下,晋明帝平定了王敦之乱,重新树立起皇室的威望。接着,晋明帝继续布局,调整各地封疆大吏,对着琅琊王氏开刀。
江州,本来是王彬的领地。为了拿回江州,晋明帝故意把王彬的仇敌苏峻派去担任历阳内史,在家门口耀武扬威,王彬只好同意让出江州,回到朝廷。
亲信应詹担任江州刺史,皇室旗开得胜。晋明帝再接再厉,让流民帅刘遐担任徐州刺史,铁杆哥们温峤担任丹阳尹,拱卫京师门户。
图片
荆州,战略要地,以陶侃为刺史。原先荆州刺史王舒,改为湘州刺史。王舒本不愿意让步,琅琊王氏也不满意司马绍。那么,晋明帝是如何做到换防呢?
首先,晋明帝以寒门陶侃为刺史,陶侃跟琅琊王氏的关系还行,不会威胁湘州安全。再则,晋明帝让王胡之去扬州,管理会稽郡,保住沈家,适当对琅琊王氏让步。
两次王敦之乱,吴兴沈氏是绝对主力,但晋明帝很精明,没有对沈家动手,给琅琊王氏面子,换取他们让步。如此,皇室、琅琊王氏各退一步,相安无事。
调整四镇封疆大吏的同时,晋明帝又让郗鉴、卞壶、温峤、庾亮、陆晔入朝担任重要职务,包括掌管禁军,以此削弱琅琊王氏的力量。
从323年继位开始,晋明帝就着手强化皇权,并取得明显效果。可惜,晋明帝英年早逝,27岁就驾崩,皇权政治的努力业化为乌有,庾亮、桓温、谢安相继掌权,东晋进入门阀政治时代。
晋明帝是司马家的希望所在,如果多给20年时间,司马绍可以中兴晋朝,并乘着中原混战之际出兵北伐,提前结束东晋十六国,完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