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正式进驻立陶宛!身为战败国,德日如何在二战后实现军事扩张?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图片
攻占整个立陶宛!
1941年6月,德军用一次装甲冲锋快速实现了这个目标。
此后三年,德国把整个立陶宛变成了一座大号集中营,95%的犹太人和大量敢于反抗的立陶宛人遭到屠杀。
1944年,苏军以鲜血铺路,帮助了这个饱受摧残的东欧小国,几个月后纳粹德国首都被攻破。那时的立陶宛人应该在想:这支带来死亡和仇恨的德国军队,应该永远不会回来了吧!
然而在这个国家获得解放80年之后,德国军队再次现身立陶宛。
2024年4月8日,20名德军进驻立陶宛,预计四年内德国将向立陶宛派遣一支5000人的部队,并在这里建立二战后的首个德军海外基地。
图片
与此同时,德国内部也在进行军事改革,按照德国防长鲍里斯·皮斯托利斯的说法,德国或将重回义务兵役制时代。
在地球的另一端,当年的另一个轴心国日本也在不断挑战军事限制的边界线。美国与日本正合谋对《美日安保条约》进行史上最大规模的修改,菲律宾也向日本自卫队发出了进驻邀请。
作为战败国,德国与日本为何能在二战结束后的80年里,重新实现“实现军事扩张”?
图片
“和平”环境中的德国国防军
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和战败国,德国的军队在1945年已经所剩无几,残存的德军也被东西两线的盟国解除了武装。
从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到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再到德国战败之际举行的波茨坦会议,美国、苏联、英国对战后的德国进行了详尽的处置安排。
雅尔塔会议上对德国的处置形成了《无条件投降文书》、《占领区协议》和《管制机制协定》三份文件,其重点之一就是彻底根除掉德国的战争潜力。
《文书》中明文规定:“所有德国或处于德国控制之下的武装力量都将被解除武装。”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占领国在德国设置了一个盟军对德管制委员会,专门负责从军事和经济两个层面对德国进行非军事化改革。
图片
不仅直接参与军事行动不被允许,德国的工业产值也被限制在战前的25%。看起来,各国都下定决心要瓦解掉德国制造战争的能力,然而这份决心就只持续了那么两三年,还不及他们对德作战的时间长。
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政府的盛情邀请下前往美国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铁幕演说》,将世界拖进了冷战时代。两年后第一次柏林危机爆发,在此之前管制委员会就已经名存实亡。
1949年8月,联邦德国政府开始运转,当年美国主导的军事安全委员会就与联邦德国达成妥协,许多与军事相关的工厂得以重建。
转过年来英国占领区频频爆发反对拆解工厂的骚乱,时任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趁机游说美英法政府:一定是东德间谍作祟,你们应该允许联邦德国成立一支武装警察部队。
不久后朝鲜战争爆发,社会主义阵营带来的压力令美国总统杜鲁门坐卧难安。阿登纳惊喜地发现自己提出的警察部队计划都太过保守了,因为此时的美国政府正在“敦促西德实施重新武装,以便它能够进行自我防御,并对西欧防务作出贡献”。
图片
当美国代表在北约会议上提出重新武装联邦德国的计划时,整个会场鸦雀无声,英国和法国的抗议遭到冷处理。1955年,曾经践踏过整个欧洲的德国国防军死灰复燃,联邦德国也成为了北约的一员。
这个新的国防军中,不乏追随过希特勒的纳粹将领,譬如德军名将曼施坦因。他要为3.3万名犹太人的死负责,战后被判处18年监禁,然而此时却摇身一变,从一名阶下囚变成了新德军的名誉参谋长。
为了对抗西德的国防军,东德也针锋相对地建立了自己的人民军。整个冷战过程中,两德都是两大阵营对抗的前沿阵地,这两支军队的规模在美苏的支持下一再扩张。
冷战几十年间,国防军迫于国内外压力始终没有踏出国门一步。但随着两德的统一和冷战的结束,德国国防军渐渐冲破了最后的束缚。
图片
1993年,德国军队首次以后勤保障部队的名义向索马里派出维和部队,三年后的波黑战争中也出现了德军的身影。1999年科索沃战争爆发,德国空军首次参与了境外空中作战。
2006年黎巴嫩与以色列的冲突加剧,德国向冲突地区派出了1500名海军士兵和8艘舰艇,用于切断黎巴嫩真主党的武器供给。
此后,德军在世界上的存在感越来越高。
2023年6月,皮斯托利斯就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宣布了在立陶宛建设德军基地的计划,当时俄罗斯再三劝告德国和北约不要在这一敏感地区增加军事活动,但迄今为止德国的驻军计划仍在稳步进行。
无独有偶,同样应为二战负历史责任的日本,近些年来也逐渐加强了自身的军事力量。
图片
不止于自卫的日本自卫队
日本倒是没有国防军,但它的“自卫队”比国防军更加激进。
美国对日本的战后政策与对德政策如出一辙,最初几年摆出了一幅要消灭法西斯势力的架势,1946年通过的《和平宪法》对日本的战争能力作出了全方位的限制。
但冷战开始后,美国占领当局又迅速放宽了对日本的限制。
与德国的四国分治、两德对立相比,日本在战后只受到美国一国的控制,美日政客在突破道德约束时也更加肆无忌惮。
在美国占领当局的支持下,日本在1948年就建立了一个规模堪比海军的海上保安厅。
朝鲜战争爆发后,麦克阿瑟不顾周边国家的反对,要求日本成立一支7.5万人的警察预备队,并将海上保安厅扩充80000人,这8万多人全部听从美军指挥。
图片
此后几年,美国与日本先后签署了《美日安保条约》、《旧金山和约》、《美日行政协定》等协议,一步步形成了美主日从、纵容日本发展军事的旧金山体系。
日本国内则形成了《自卫队法》、《防卫厅设置法》,在警备队、保安队的基础上形成了海陆空三支自卫队。
德国国防军有曼施坦因,日本也有冈村宁次这种大魔头为军事扩张献言献策。德国国防军在冷战结束后才踏出国门,日本则在朝鲜战争期间就参与了他国的战争。
在美军仁川登陆时,三分之二的支援船上配备了日本船员,日本的参与很大程度上减缓了美国的压力。当时的美国国务卿公开宣称要将自卫队扩充到35万人。
为了支持自卫队的发展,美国政府出钱又出力,仅送到日本的M4“谢尔曼”坦克就有250辆。与二战时日本军队的97坦克相比,自卫队的战斗力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大幅度加强了。
此后30年,随着日本经济的腾飞,军事扩张的野心也一再膨胀。截止到1991年苏联解体时,日本陆上自卫队共有13个师团、18万人,空自和海自各有4.5万人左右。
图片
那时候日本的军费开支常年维持在5万亿日元上下,约合美元400亿左右,是同期中国的三四倍之多。
日本如此巨额的军费,仅仅是为了“自卫”吗?
很快日本政府就给出了答案。
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日本自卫队的扫雷舰在万里之外的波斯湾现身,同年自卫队军官还以核查化学武器的名义进入了伊拉克。此后几年,约旦、莫桑比克、柬埔寨等战乱国家都能见到日本的“维和部队”。
2006年,日本极右翼政客安倍晋三首次当选首相,此后他又在2012年至2020年连续出任三届首相。在他当选的第一年,日本海上自卫队“日向”级直升机护卫舰开工建造。
图片
这种被日本政府称为“护卫舰”的军舰,排水量达到了1.7万吨,比意大利、泰国的航空母舰还要重,可以搭载十多架垂直起降飞机,远远超出“自卫”的需求。与此同时,自卫队的防御重心也在悄悄从北方向西南转移。
西南方向,那是中国的方向。
2009年,日本早德国一步在非洲国家吉布提建立了自己的首个海外军事基地,此后又将临时军事基地建设成了半永久军事基地。
德军进驻立陶宛的同时,日本又借南海局势紧张,与菲律宾展开了经济和军事合作。可见,一张日本军事扩张的大网早已张开。
图片
背后的操盘手
对其他许多国家来说,冷战是一场无妄之灾,可对德国和日本来说,这是一股可以乘势扩张的东风。在他们积极扩张的背后,是美国的暗中支持。
德国和日本的军事扩张会失控吗?
当然会。德国已经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日本在亚洲和亚太各国同样罪行累累。这样两个惯犯,没人知道他们会以“和平”的名义做出什么事来。
那美国就不怕遭到反噬吗?
两次世界大战、无数次大规模地区冲突,战火从未烧到美国本土,美国人从来不知道怕为何物,他们的“正义”不过是利益最大化的抉择。
甚至这两个国家之所以能在亚欧非大陆上发动世界大战,也离不开40年代以前美国向他们提供的钢铁和石油。
图片
削弱世界,增强美国,历来如此,二战后美国包藏的祸心也远不止德国和日本。
上世纪80年代,苏联大举入侵阿富汗,许多阿拉伯人进入阿富汗帮助当地人抵抗苏军。为了削弱老对手苏联,美国政府对这些阿拉伯游击队提供了大量资金和武器支持。当年受到美国扶持的人中有两个阿拉伯青年,一个叫本·拉登,一个叫扎卡维。
20年后,这两个阿拉伯青年一个建立了“基地”组织,另一个在伊拉克建立了肆虐中东的伊斯兰国。
这两个恐怖组织在全世界翻云覆雨,造成的损失不计其数,但对美国来说,不过是制造了一点进一步干涉中东国家内政的口实而已。
在东欧,美国一直以各种手段挑拨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关系。结果,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矛盾一路从天然气价格分歧闹到了克里米亚和乌东的主权归属。
图片
2022年俄乌冲突升级,两国苦战至今,欧洲大量资本出逃,而美国政府一边坐享资本向美国涌入的红利,一边又将瑞典、芬兰两个与俄罗斯接壤的小国纳入北约体系。
这就是美国政治手腕!
自21世纪以来,中美两国在南海问题、台海问题和国际贸易上冲突不断,中国已然成为美国的下一个目标。德国、日本的军事扩张固然值得警惕,但站在他们身后的美国同样值得提防......
图片
参考资料
吴宇.联盟与遏制—美国对联邦德国重新武装政策研究(1949-1955)[D].南开大学,2013.
李涛.德国统一后的国防军改革[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4(06):151-153.
季伏枥.变了味的“自卫队”(上)日本自卫队60年发迹简史[J].坦克装甲车辆,2016,(04):28-33.
陈巍.1990—2003年日本海外派兵法的演进[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3,42(06):40-4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