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智库:大敌当前德国畏缩踟蹰,法国能否撑起欧洲支点?

报道来自:Internationale Politik
图片
德国成欧洲的阻碍
春季,肖尔茨面对国内外激烈的批评。他自诩为欧洲的领导者,突显德国在支援乌克兰方面的先行者角色,并呼吁其他欧盟国家增加援助。然而,他的拒绝向乌克兰提供先进的巡航导弹,加剧了外界对德国真正愿意承担"时代文德"(Zeitenwende)责任的怀疑。
德国这一民间强国和欧盟这一和平项目的基本原则,都在21世纪受到俄罗斯的挑战,俄罗斯试图通过武力改变国界。在这种情形下,德国需要在欧洲发挥更积极的领导角色,但现实却不容乐观。距离下一次联邦选举还有18个月,柯尔柏基金会(Körber Foundation)的调查显示,72%的德国人支持增加国防预算,达到北约规定的国内生产总值的2%;66%支持继续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但有71%的人反对德国在欧洲扮演主要军事角色,这一点从总理府的态度来看应该已经十分清楚。
图片
这些调查结果反映出人们对德国政府一贯做法的不满,这种不满关系到肖尔茨及其前任。德国拥有资金保持现状,但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柏林似乎无法开辟新思路、前进并重新定位欧盟。尽管本届政府的联合协议在纸面上雄心勃勃,提出了向“欧洲联邦国家”过渡的讨论,但中左翼的社会民主党(SPD)、绿党与亲商的自由民主党(FDP)之间的争执,以及在布鲁塞尔所谓的“德国投票”(由于三个执政党的分歧而导致的弃权)实际上阻碍了改革的步伐,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糟糕。德国在许多欧盟伙伴眼中成了变革的阻碍。
法国的失望
柏林方面的立场转变后,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了巴黎,埃马纽埃尔·马克龙总统期待在此领导欧洲前行。从2017年9月在索邦大学的启示演讲,到2023年5月在布拉迪斯拉发的决定性发言,马克龙总统不断明确表达了他对留下深远欧洲政策遗产的坚定意愿。这期间,法德关系和整个欧洲共同体在多个领域均取得了显著成就:包括2017年启动的庞大军备项目、2019年在亚琛签署的富有雄心的新双边条约,以及2022年在法国担任欧盟理事会主席期间,通过了战略指南针。紧接着,欧盟成员国签署了旨在加强欧盟军备工业的"凡尔赛议程"。
尽管取得了这些进展,马克龙的目标——建立一个主权鲜明的欧盟——似乎依旧遥远。特别是在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行动之后,欧盟的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CSDP)除了引入新的融资工具外,几乎未有实质性进展。马克龙公开批评德国总理奥拉夫·肖尔茨,认为他没有继续推动欧盟在安全和防务方面的独立性。
图片
这种情况让人回想起2017年,当时的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在与刚上任的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会晤后不久宣称,“完全依赖他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她的言论显然是针对美国,这一发言在巴黎引起了广泛关注。默克尔的这番话意味着在马克龙当选后不久,法德两国在安全政策方面可能会有建立一个主权欧盟的历史性新篇章。
然而,默克尔并未在她的任期内深化这一倡议,而她的继任者奥拉夫·肖尔茨更是明确回归与华盛顿的紧密联盟,这种立场的变化标志着对2017年独立自主方针的修正,同时也暴露了冷战时期德国身份的影响未消。因此,法德之间的协议和未来的军备项目,如空中作战系统(FCAS)和主地面作战系统(MGCS),都建立在一个预设之上:欧盟在21世纪的地缘政治中必须独立自主。
《亚琛条约》的签署不仅包含了双边互助条款,更预示着两国军队向共同文化的靠拢,这一进程在特朗普可能重返白宫的担忧中显得更加迫切。如今,随着国际政治形势的日益复杂,马克龙和欧盟需要更加坚定地推进其安全和防务的独立性,确保不再“完全依赖他人”,这一点对于维护整个欧洲的长远利益至关重要。
难缠的盟友
在准备应对唐纳德·特朗普可能的第二次总统任期的背景下,巴黎的政策制定者们正重新评估法国在欧洲以及全球政治中的角色。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的政策方向明显受到法国悠久而复杂的领导权历史的影响,特别是在欧洲安全和防务合作方面。
从1954年欧洲防务共同体(EDC)的失败,到1966年戴高乐将法国从北约军事指挥机构中撤出,再到1989年柏林墙倒塌后法国政界对北约未来的怀疑,法国的外交政策一直强调国家主权和对多边机构的独立立场。这种高卢主义的政策遗产至今影响着法国的国际行动,尤其是在与北约和欧盟的关系中。
图片
法国的这种坚持国家主权的策略,在安全和防务政策领域尤为明显,马克龙的政府在尝试推广法国核威慑力量的欧洲化方案时遭遇了重大阻碍。自俄乌战争以来,尽管有增加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援的共识,欧盟和北约成员国对于接受法国领导以替代美国核保护伞的提议持谨慎态度,这反映出伙伴国对法国倡议的不信任和疑虑。
马克龙的政策也表现出他对国际政治多极化的看法,这一点在他力推欧盟在中美竞争中保持独立立场的行动中尤为突出。2023年4月他访问中国归来后的言论,即便冷落了西方伙伴,也反映了他试图在全球政治中为欧盟寻找新的策略空间。马克龙的这些立场在法国国内广受欢迎,这与法国传统的对外独立政策相符,最明显的例子包括2003年法国对美国入侵伊拉克的反对,以及时任外长多米尼克·德维尔潘(Dominique de Villepin)在联合国安理会上的激情演讲。
第一次方向性转变
尽管马克龙坚持法国外交政策的"高卢主义"方针,但他最近改变了方向,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他在布拉迪斯拉发的演讲。一位法国总统成为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的倡导者,这无异于2023年的一场革命。很快,人们开始谈论布拉迪斯拉发的"反布加勒斯特时刻",暗指法国(和德国)历来反对这两个国家加入北约,这在2008年北约布加勒斯特峰会上引起了争议。从那时起,政府代表们就喜欢谈论"布拉迪斯拉发议程",它打破了法国传统的外交和安全政策立场。
马克龙本人似乎也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了教训。在布拉迪斯拉发,他首先修改了自己2019年对北约"脑死亡"的诊断。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攻击是一次"电击",使跨大西洋联盟(而非欧盟)重新焕发生机。自此以后,"布拉迪斯拉发议程"不再坚持对欧盟主权的历史性要求,也不再以关于北约的论战声明冒犯其伙伴,而是代表了法国外交政策的新实用主义,试图适应欧洲大陆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马克龙本人不再将欧洲安全定义为"与俄罗斯携手",而是反击俄罗斯。法国官员明显转向加强"北约内部的欧洲支柱"。
图片
马克龙没有孤立自己,而是将自己定位为西方联盟结构的先驱。德国总理和美国总统乔·拜登(Joe Biden)的软弱使他受益匪浅,拜登明显地将自己拖入了美国的竞选活动中,困难重重。二月份在巴黎举行的一次会议后,马克龙就西方在乌克兰的地面部队发表的声明引发了争议,这只是这种新路线的一个例子。法国总统继续坚持欧盟自治的长期必要性,这种对主权的坚持对于国内政治辩论,包括欧洲竞选期间的辩论仍然至关重要。但与此同时,马克龙也表示愿意在短期内将法国的长期脱欧目标放在次要位置。他在向乌克兰采购非欧洲弹药问题上的让步就是一个例子。
法国国内的阻力
然而,马克龙的政策方向转变能否持续仍然不确定。在2023年通过的国防政策预算谈判中,巴黎的政治路径和官僚体系的惰性显露无疑。人们对《军事计划法》(Loi de programmation militaire, LPM)寄予厚望,该法律规定了2024至2030年间的资金分配,为法国未来几年的优先事项提供了框架。政治承诺可能迅速更迭,但LPM中的具体数字却一语中的。在相关谈判中,虽然陆军未能成为赢家,但海军-整个国防部的预算却显著增加,这一变化不仅在巴黎引起了广泛震动。
毕竟,马克龙曾宣布2023年将"转向高强度战争",意在通过增强法国在北约东翼的军事存在来保障联盟的团结,并为之增添新的筹码。未来几年内,法国将投入大量资金建造新型航母和加强海外领土监视,但这与加强军队结构及升级欧洲现有武器系统和弹药的需求形成了鲜明对比,从而使得对"布拉迪斯拉发议程"严肃性的质疑声更加响亮。
一位熟悉年初事件的记者开玩笑说:‘塔希提岛在战略上仍旧比华沙来得重要。’"此前有分析推测,马克龙对欧洲安全及北约东翼的承诺与他近年来在西非的政策失败不无关联。2022年2月,即俄乌战争爆发前几天,法国宣布将从马里撤军。随后,法国又不得不从布基纳法索和尼日尔撤出,并宣布削减驻塞内加尔、加蓬及科特迪瓦的部队规模。尽管国防部官员否认这些撤军行动与其欧洲安全承诺直接相关,但显然,这一系列动作让人质疑法国是否真的在欧洲建立了一个稳固的支点。
以"支点"为契机
法国在埃马纽埃尔·马克龙的领导下“重返”欧洲,无疑对法德关系以及整个欧洲的安全格局都是一大利好。自1956年苏伊士危机后,英国逐渐接受了自己在与美国的特殊关系中的次要角色,并默许了大英帝国的终结。与此同时,法国则稳坐欧洲唯一具有全球政治影响力的大国的宝座。英国的脱欧,以及其随之提出的“全球英国”口号,并未显著动摇法国的地位。相反,这一事件可能反而加强了法国在欧洲的领导地位。
然而,法国在西非前殖民地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尤其是在尼日尔政变后法国大使被驱逐的事件中,这种影响力的削弱被某些评论家视为现代的“苏伊士危机”,甚至有人将其比作1954年的“奠边府战役”(越南在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中的最大胜利),暗指了法国在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中的失败。这些比较不仅突显了法国在某些地区权威的衰退,也象征着其全球影响力的变迁。
图片
这种从全球到地区的影响力转移,特别是在俄罗斯、土耳其等国填补法国在非洲留下的空白时,挑战了法国外交政策的根基。法国作为启蒙运动和大革命普世思想的继承者,其对外政策的普世价值主张超越了传统外交的范畴,承载了更广泛的文化和政治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法国及其在欧洲的角色再次被推到了前台。法德关系,作为欧洲两个核心大国的关系,其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欧盟的稳定性和效能。马克龙政府面对的挑战不仅是要在国内外维持法国的独立和影响力,同时也需要在欧洲层面推动更紧密的合作和统一。
此外,乌克兰的斗争不仅仅是为了自决和安全,它直接关系到欧盟作为一个价值共同体的基本理念。马克龙的“布拉迪斯拉发议程”以及他对北约的重新定位,都在强调这一点。马克龙看似希望利用他的剩余任期,不仅固守法国的全球地位,更要推动法国成为一个强有力的、主权明确的欧盟领导国。
作者简介:雅各布·罗斯(Jacob Ross)是德国对外关系委员会(DGAP)法国和法德关系研究员。
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日新说观点。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