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爱沈阳·春天花正开】一场偶然“错位” 平添一段白塔传奇 一塔一寺一公园 成就自然人文相融相生

图片
陌上花开,寻迹白塔,却发现这玲珑宝塔早已浸于人间烟火,成了周边民众休闲健身的公园一景。位于沈阳市浑南区白塔堡(现白塔街道)的无垢净光塔,因塔身洁白如玉,又名白塔,当地地名也因此而来。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的白塔,数百年间经历损毁又重建,如今耸立于风景秀丽的白塔公园之中,与相邻的弥陀寺交相辉映,又与周边住宅商圈相得益彰,共同组成了一幅古典与现代、自然与人文、静谧与喧嚣相融相生的和谐图景。
图片
古塔毁于战火
曾是沈南标志性建筑
过浑河沿沈营大街一路向南,到白塔公园附近,远远就能看见一座白色八角宝塔。这里北依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连浑南大市场,东临桃仙机场,南接沈丹铁路、新沈阳南站。沈阳外环高速公路横贯东西,沈营省道南北穿街而过。白塔堡河自东向西蜿蜒流入浑河,滋养着一方花木。
当地人介绍,最初的白塔早在清代日俄战争时期已经损毁,我们如今看到的白塔是现代重建而来的。《奉天通志》中有记载,“白塔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为僧人德本监修。塔座用经过琢磨的白石砌成,塔旁有一庙宇名弥陀寺,故又名弥陀寺塔。”早年在沈阳大南关药王庙南望,白塔可尽收眼底,是沈阳当时的一处标志性建筑。
随后的数百年风雨中,白塔遭遇了几次劫难。民间史料记载,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农历八月初七,塔顶被狂风吹掉,塔身震出裂纹。这次事件后来演绎出了“白塔镇孽龙”的民间传说。1905年,日俄战争肆虐辽沈大地。当年3月6日,日军总攻沈阳,日俄两军在沈阳郊区发生激烈交战,白塔和陈相屯塔山塔(集州辽塔)都被日军当成了俄军的军事观察所。为了防止俄军通过制高点侦察到日军的行动,日军下令用大炮炸毁了白塔。硝烟弥漫中,白塔与周边民居顿时化作一堆瓦砾。
图片
新塔“错位”重建
平添一段传奇
尘封百年,涅槃重生。2001年,当地政府重建了白塔。却不料,因为一个石函的“误导”,让前来考证的专家们错把白塔的“生辰”提前了近400年。
早在1952年,村民在陈相屯附近发现了一个“石函”,由于当时陈相屯一带归苏家屯区白塔堡分区管辖,所以村民便将“石函”上交给了白塔堡分区政府。就这样,这个本属于陈相屯塔山塔(集州辽塔)的“石函”便被强加在了白塔堡白塔身上。据此,专家们认为,白塔始建于辽代重熙十四年(公元1045年)。随后,这座明代古塔便被重建成了辽塔的模样。
新白塔落成后,又有专家提出质疑:辽代时,白塔堡这个地方既不是县城,更不是州城,何德何能配享如此高大的辽塔呢?要知道,辽代东京辽阳府的白塔才配拥有71米的高度。随后继续考证,终于真相大白。但白塔既已重建,只能将错就错。一场历史与艺术的偶然错位,又为白塔平添了一段传奇。
图片
美景四季更迭
春意最是盎然
明代创修《辽东志》记载,“白塔弥陀寺在城南20里”,并绘出了沈阳中卫城的地域图,其中特意标明了位于城南白塔堡的弥陀寺。2015年,白塔旁崭新的弥陀寺也建成并正式向市民开放。如今,总面积约31万余平方米的白塔公园分为北部密林景观区、折线河道景观区、桃花谷景观区和白塔寺庙景观区等四大景观区,四季更迭美景变换,成为浑南百姓的“天然氧吧”。
春和景明,白塔无声,桃红杏白争奇斗艳。沈抚运河两岸,绿茵阡陌,垂柳摇曳生姿。寻常日子,弥陀寺的青松红墙显得静谧肃穆。公园广场散养的白鸽嬉戏翱翔,更增添了几分生趣。每天上午,百姓们汇聚在此跳舞健身、吹拉弹唱、打牌下棋、练习地书……不远处商业区店铺林立,烟火气十足。
孙阿姨告诉记者,她每天清早就来到白塔公园,“这儿四季各有不同的美,但还是春天最舒服!”说话间,她向记者展现了龙年新学的一项技能——甩龙。
如今,白塔不仅成了一方地名,也是一处地标,更成为人们爱家乡爱沈阳的理由。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吴佳
摄影记者 单兴卓
编辑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