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铁器到冰糕保温瓶 洛阳七旬老人收藏上万件老物件

图片
郭宪伟和他收藏的“宝贝”
  郭宪伟并非前五龙沟社区居民,但是,在涧西区这个社区,提起他的名字,大家都颇为熟悉。郭宪伟热衷于收藏,近30年来,他顶着家人反对的压力,陆续收藏了上万件老物件。为此,他在前五龙沟社区租房陈列自己的这些“宝贝”。
  近日,记者来到郭宪伟的“博物馆”,看到这些老物件,震惊不已。
搞收藏多是赔钱的,买到的是“固定资产”
  老式自行车、黑白电视机、耩麦的耧……在郭宪伟租赁的房子里,各式老物件琳琅满目,这里宛如一座小型博物馆,瞬间将人们的记忆拉回过去。
  郭宪伟今年70岁,曾是涧西区某工厂的钳工,负责修理机械设备。天天跟机械设备打交道,久而久之,他喜欢上了铁器,尤其是手工打造的工具,其质感与工艺令他着迷。
  郭宪伟自1998年开始收藏铁器。他清楚地记得,收藏的第一件铁器是四齿铁叉。当时,他到谷水一家废品收购站“淘宝”,一眼便看中了一个四齿铁叉。据他推测,这个四齿铁叉是民国时期手工打造的,尽管过去了多年,品相依然很不错。于是,他果断以十几元的价格买了下来。
  为了淘到心仪的“宝贝”,郭宪伟经常逛早市、废品收购站和古玩市场等。他收藏的铁器,以铁锹、锄头等农具居多。“你看这几把铁锹,现在看着可新,刚收回来时可不是这样的。”郭宪伟说,收回来的铁器一般比较破旧,需要打磨抛光,他是钳工,有这门手艺。
  后来,郭宪伟不再局限于收藏铁器,收藏的范围越来越广。好看的瓷酒瓶、搪瓷缸……只要看上眼,他就收入囊中。
  郭宪伟收藏的东西,便宜的几毛钱,贵的上百元。在收藏上具体花了多少钱,他从来没算过。他笑着说:“这是一笔糊涂账,如果详细记录,坚持不了那么多年。”
  郭宪伟搞收藏,纯粹是喜欢,不指望收藏的东西升值。“打个比方,就像明知道辣椒辣,可总有人喜欢吃,这是一个道理。社会是多元的,大家的喜好不同很正常。”他说,搞收藏多是赔钱的,钱花出去了,买到的是“固定资产”。
老式保温瓶
跑了三趟,才拿下耩麦的耧
  在郭宪伟的陈列架上,摆放着两排缝纫机机头,一共23个,不仅有熊猫、东方红等国产品牌,还有一个是美国造的,已有上百年历史。尽管这些缝纫机机头年代久远,但保养得很好,闪着金属的光泽。“如果收藏整个缝纫机,屋里恐怕放不下,干脆只收藏机头。”他说。
  对郭宪伟来说,不下点功夫,有些藏品是拿不下的,必须有“磨破嘴,跑断腿”的执着劲儿。10年前,他在一家废品收购站看到两个小伙子下象棋,用的是陶瓷材质的棋子。他从来没见过陶瓷象棋,觉得很稀罕,心动了,可小伙子并不打算卖。他与小伙子聊了半天,对方才同意出售。
  耩麦的耧以前在农村很常见,随着机械的普及,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郭宪伟收藏的耧,出自洛龙区一户居民家,他先后跑了三趟才买回来。
  郭宪伟收藏的2个老式冰糕保温瓶,虽然不值钱,但他很看重,这是朋友赠送的。他说,朋友的母亲退休后,用这2个冰糕保温瓶摆摊卖冰糕,后来有了冰箱、冰柜,冰糕保温瓶“退役”了。“朋友知道我喜欢收藏老物件,就将它们送给了我。”他说,这位朋友及其母亲都已去世,2个冰糕保温瓶成为他与朋友友谊的见证。
老伴儿并不支持,但他认为搞收藏比抽烟、打牌强
  多年来,郭宪伟从没往家拿过收藏的东西,原因不仅在于他家在3楼,藏品不方便往楼上拿,更重要的是他老伴儿一直不支持他这一爱好。
  老伴儿经常说他,让他把那些破破烂烂的东西丢掉。“这总比抽烟、打牌强吧?”郭宪伟用这样的话“回击”。他说,搞收藏的人最清楚,大家几乎都面临“一个人喜欢,全家人反对”的局面。
  既然不往家拿,收的东西放在哪儿?起初,郭宪伟在小区里租了两间车库存放藏品,随着藏品越来越多,车库装不下了。2018年,他在前五龙沟社区租了一套135平方米的民房。
  最近两年,郭宪伟收藏的东西大大减少,反而“开仓放粮”,出售藏品。提起此举,他颇感无奈。他说,自己年纪大了,玩不动了,孩子又不喜欢这些东西,将来咋处理?当废品卖掉岂不可惜?不如趁自己没到老眼昏花的地步出手,为藏品找到好的归宿。“这个耧就有人看中了,已经付了钱,我准备这两天给人家送过去。”他说。
  郭宪伟感慨,这些年到处跑,接触不一样的老物件,他的心情好、身体好,将烦心事抛到了九霄云外。“搞收藏就是锻炼身体。”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