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敢问,一个敢答!厦门大学食堂建议本火了,网友:羡慕嫉妒

谈及高校食堂,许多经历过的大学生都会流露出一种复杂的情感,那是一种无法言喻的纠结:那里,是让人既想逃离又不得不踏入的地方。你或许曾在贴吧里看到过关于食堂饭菜的种种吐槽,它们总是能轻易地点燃大家的共鸣,使得那些难以下咽的饭菜仿佛再次浮现在眼前。
不少学校为了听取学生的意见,特意设立了建议本,然而很多时候,这些建议本却如同聋子的耳朵一样,只是摆设而已。即便有学生认真地提出了建议,也往往如同石沉大海,无人问津。
图片
然而,厦门大学的食堂建议本却独树一帜,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和讨论。在这本建议本上,学生们畅所欲言,他们的文字里既有对美食的赞赏,也有对不足之处的批评和建议。而令人惊喜的是,每一条建议下面,都能看到食堂工作人员的认真回复。那端正的字迹、诚恳的态度和亲切的语气,都让人感受到了他们对学生意见的重视和回应。
在这个充满温馨与互动的建议本里面,总是能翻到惊喜。 有同学想吃羊肉泡馍了,虽然暂时无法满足,用一句“我们研究研究”表达了对同学需求的重视。而那位怀念麻辣烫中的香芋肉丸的同学,也得到了“安排!”这样果断而有力的回复。对于小酥肉和糖醋里脊的呼声,食堂方面用“多煮,多烧,多炒!”回应。
图片
当然,建议本上的互动也不仅仅是关于美食,当有学生称赞食堂工作人员的字迹漂亮时,双方的互相吹捧更像是一种温馨的互动。工作人员则回应:“哇,同学你的字也好漂亮!”
当然,面对一些暂时无法满足的需求,食堂方面也会用幽默而诚恳的方式给予回应。有学生想吃烤鸡,但食堂师傅却回应说:“需要再吊吊胃口,(设备崩溃了)”。这种既幽默又真实的回复,让人在无奈中也能感受到食堂师傅的坦诚与可爱。
图片
而当有学生吐槽奶茶太贵时,食堂方面则无奈地回应:“五块钱的奶茶……”,面对学生认为双人烤鱼太贵且吃不完的问题,食堂方面则贴心地表示会准备小份的,并建议可以叫上朋友一起吃。这种贴心与关怀,让人感受到食堂方面对同学们的用心与负责。
实际上,厦门大学食堂的建议本并非新鲜事物,而是已经持续存在了二十余年。这种双向的沟通与交流,这种接地气而又充满人文关怀的回复方式,为那些有意见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宣泄渠道。同时,食堂也能从这些宝贵的意见中找到改进的方向,努力提升服务质量,让广大师生在用餐时感受到更多的温馨与舒适。
图片
学生们对于食堂的这种做法纷纷表示赞赏。有的学生在帖子下留言,称赞回复的人既有趣又认真;有的学生表示,自己提出的建议真的被采纳了,如今小酥肉成了食堂的常客,让他们感到非常开心;还有的学生表示,每天最大的快乐就是去食堂的路上。
而对于一些食堂意见簿,学生们更是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甚至有人表示,每次来食堂最大的乐趣就是翻看这些建议本,看看其他人是如何为食堂的改进献计献策的。
据说,有些食堂的意见簿因为学生们的热情参与,几乎每天就能写满一本,让食堂工作人员每天都像是在批阅一本“奏折”,忙得不亦乐乎。这种互动与参与,不仅让食堂变得更加人性化,也让学生们感受到了自己在校园生活中的重要性。
图片
在这个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学生们的意见和建议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出口,很容易在网络上蔓延开来,进而引发不必要的舆论风波。曾几何时,“鼠头鸭脖事件”和“餐饮低价被罚”等事件,都是因为学生的不满和投诉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最终演变成了社会热点。这些事件提醒我们,学生的声音不容忽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是改进服务、提升质量的重要参考。
因此,像厦门大学食堂建议本这样的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直接、有效的渠道,让他们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传达给食堂工作人员。这样的建议本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意见箱,更是一个情感的桥梁,连接了学生和食堂,让彼此的声音能够被听见和理解。
图片
在这个平台上,学生们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期望;食堂工作人员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针对性地改进服务。这种互动式的沟通方式,不仅增进了双方的信任和了解,也让食堂不再是一个单调乏味的用餐场所,而是一个充满人情味和温馨感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