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消委会:黄金消费热度持续攀升,首饰类投诉增长速度快

商旅出行需求旺盛,住宿交通投诉激增;演出票务投诉飙升,退改规则等问题亟待规范;黄金消费热度持续攀升,首饰类投诉增长速度快……4月16日,广东消委会系统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投诉热点、难点分析及消费提示。
黄金消费热度持续攀升,首饰类投诉增长速度快
近段时间以来,国际黄金价格持续走高,黄金凭借其贵金属的保值特点和投资属性,引发购买热潮,相关零售消费市场热度日益高涨,有关黄金的首饰消费投诉也与日俱增。2024年第一季度,广东各级消委会处理首饰投诉3609件,同比增长159.83%,增加2220件。
主要反映的问题有:一是隐瞒首饰克重,未如实告知重量的足金和“一口价”黄金的区别,诱导购买高价克重产品;二是产品虚假宣传,掺杂掺假,实际纯度与宣传、标注不符,伪造鉴定证书,存在“以假充真”“知假售假”等状况;三是售后服务收费高,出现断裂、变形等质量问题、工艺缺陷,要求支付不合理工费维修;四是额外附加置换条件,以旧换新换购产品时加收各类费用,未提前告知可换购产品、折旧费、耗损费、新首饰加工费等细节。
案例:广州消费者蔡先生在一家金店选购了一款手镯,价值10540元。后经朋友提醒,若按单价计算,手镯价格比国际金价要高得多,消费者感觉被忽悠,遂返回金店要求按手镯的实际克重重新核价收取费用,遭商家拒绝后向广州消委会投诉。
调解过程中,商家指出消费者所购的手镯是店内的“标价类”黄金首饰,即平时大众俗称的“饰金”,虽然克数少,但工艺费成本高,根据行业规则一般不按克数销售,而是以一口价的形式标价销售,商家在销售柜台现场已作明示提醒,履行了明码标价义务。经反复调解,消费者认同商家解释,不再坚持退款要求。
广东省消委会提示:消费者要客观理性看待金价走势,不要盲目投资购买。同时,购买黄金饰品时,尽量选择知名品牌,认真比较和选择,确保商家有正规的营业执照和相关资质。仔细查看产品纯度、成色以及工艺等,询问黄金饰品计价方式、置换条件、加工费用等。保留好购买凭证,如发票、鉴定证书等,以便出现纠纷时维权使用。
商旅出行需求旺盛,住宿交通投诉激增
元旦假期、春节假期等节假日期间,多地迎来旅游高峰,带来酒店预订、门票购买、餐饮消费等方面需求的大幅提升。广东旅游资源丰富,天气晴好,进一步推高出游热情,仅春节假期八天,全省共接待游客7606.9万人次,增长68.4%,跨境机票预订量同比去年劲增超11倍。与此同时,相关消费投诉量也大幅上升。一季度,广东各级消委会处理旅游服务投诉2266件,同比增长524.24%;交通运输类投诉1428件,同比增长165.92%,其中铁路客运投诉199件,增长2387.50%,航空客运525件,增长993.75%,公路客运53件,增长562.50%。
主要反映问题有:一是住宿酒店临时涨价毁约,违反诚实信用规定,影响消费者出行住宿安排;二是旅行社不履行宣传行程安排,擅自减少观光景点,途中收取不合理费用或强制消费;三是交通票务价格不透明,退改标准不统一,强制收取不合理高价;四是机场、高铁等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差,管理不规范,交通设施存在安全隐患。
案例:一名深圳消费者在某平台购买了“3天2晚跟团游”服务,连导游费、司机费用和保险费等总计2690元。消费者称在报名前与商家反复确认全程只有一个购物点,但实际旅程中购物点数量高达7个,而且导游因消费者未在指定购物点购买商品而恶语相向,甚至在购物点派人看守,强制游客驻足数小时。事后,消费者向平台客服反馈问题,却未得到妥善处理,于是向消委会投诉。经调解,商家为消费者退费补偿800元,双方达成一致意见,调解成功。
广东省消委会提示:消费者应选择正规旅行社出游,通过书面合同明确行程安排,谨防低价陷阱;通过线上预订酒店后,电话联系进行确认;交通出行时保管好随身证件和物品,遵守相关安全规定,以免发生意外事故;遇到收取不合理高价等纠纷时应冷静应对,及时与商家进行沟通,并保留好证据,理性合理维权。
演出票务投诉飙升,退改规则等问题亟待规范
随着消费需求释放,广东省文化演出市场持续火爆,既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也带动了周边商圈的发展,拉动消费增长。但在“演出经济”活跃的同时,相关消费投诉也大幅飙升。一季度广东各级消委会处理放映、演出服务投诉2358件,比去年同期增加1918件,增幅高达435.91%。
文化演出经常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但退票难成行业普遍问题,消费者反映门票退改规则设置不合理,主办方以门票载明“一经售出、概不退还”为由拒绝消费者退改要求,也有消费者反映遭遇被强制退票的情况;另外,平台、票务、主办方对票务问题权责不清,出现纠纷互相推诿,增加了消费者的维权成本;此外,演出内容与宣传不符,音响效果差,开盲盒式选座,“柱子票”“台阶票”“栏杆票”等影响现场观看和消费体验。
案例:消费者韦女士购买了一场在珠海横琴举办的演唱会的门票,后来发现日期搞错,便向订票平台申请退款,但平台以《购票须知》已载明“票品为有价票券,非普通商品,其背后承载的文化服务具有时效性,稀缺性等特征,不支持退换”为由拒绝。消费者遂向举办方企业所在地的消委会组织进行投诉。经过反复调解,主办方终于同意,在其公众号上开放临时退票窗口,设定梯次退票收费标准,最终消费者得以退票,案件调解成功。
广东省消委会提示:消费者要通过主办方官方平台或授权的正规渠道进行购票,购买时仔细查看演出场次、开演时间、购买价格和退票限制等信息,合理调配自身行程安排,不要轻信“黄牛”或不明来源的售票渠道,加强防骗意识,避免造成个人财产损失。
网络游戏投诉居高不下,未成年人充值退费矛盾集中
近年来,我国网络游戏产业的蓬勃发展,用户规模和营业额屡创新高,但消费投诉量也一直居高不下。对此省消委会加大调解和监督力度,多次通过约谈、警示、消费教育等方式引导行业规范发展,但问题和痛点仍然存在。一季度,广东各级消委会处理网络游戏投诉20959件,同比增长69.89%,增加8622件,其中未成年人充值退费问题仍是投诉热点。
主要反映的问题有:一是未成年人通过家长手机账户“一键登录”游戏,绕过预防验证系统进行无限制充值;二是网络游戏通过设置优惠充值活动、抽取稀有道具、赠送礼包等奖励,诱导未成年人大额充值;三是未成年人大额充值后退费难,由于未成年人均使用成年人账号进行充值,家长存在一定监管责任,经营者往往设置较高举证门槛,要求消费者提供大量证明材料,消费者要求全额退款困难。
案例:深圳消费者董先生称其未成年孩子一年来在一款网络游戏内充值近500元,向消委会投诉要求全额退款。消委会调查发现,充值账号实名信息为成年人,一年内累计充值14次,共计464元。经调解,经营者认为是成年人账户消费,只同意退款60%,但消费者坚持要求退全款。由于双方分歧较大,无法达成一致意见,调解最终未能成功。
广东省消委会提示:家长是未成年人监护人和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家长要保管好自身手机、支付账号密码,尽量不让孩子有游戏充值消费的机会。否则,一旦孩子利用成年人账号进行充值消费,家长事后维权便会遇到较大困难,特别在证据获取、退款额度、退费时效等方面都有不少阻力。
文|记者 马灿 通讯员 粤消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