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广东遍地黄金,摆一张桌子就能年入百万,撑死胆大的

这大概是我见过赚钱最粗暴、最丧良心的方法,90年代就能一年狂赚100多万,几乎零成本、零差评、零复购。
昨晚和一位身价千万的老哥小酌,席间聊起他的发家历程,简直让我大开眼界。
图片
他说90年代的深圳遍地黄金,只看你会不会捡。当时他也是和几个同乡背井离乡去华强北找工作,见到乌泱泱的求职者,顿时心生一计。与其打工赚小钱,不如捞偏门赚大钱。他撺掇2个要好的同乡,3人找来一张破桌子,写了一份招工启示的大字报,摆在桌子前面,就靠这个配置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当时每天的现金收入不少于一千元,多的时候有7、8千元一天,你没听错,就是一天7、8元,比当时绝大多数人上班一个月赚的还要多。
图片
当时正是深圳各大电子厂疯狂招人的时候,许多外地求职者来深圳的第一站就是直奔招工点。这位老哥最初想从事招聘中介的行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劳务公司。但他干了没两天就发现了一个行业痛点:很多求职者都两手空空来找工作,连一张像样的简历都没有,而那些规范的工厂都需要填写求职简历,不接受现场面试。
图片
遇到这种情况,一般的从业者想法就是,为求职者免费提供空白简历,让他们现场填写,这样就可以收集到更多的简历。之后再把这些简历交给工厂筛选,满足要求的再通知面试,面试合格就安排入职,最后收取工厂的招聘佣金。
图片
这个过程不仅繁琐而且漫长,关键还有很多的不确定性,这位老哥觉得这么赚钱太辛苦也太慢。他敏锐地察觉到了求职者手里都没有简历的需求,他们在求职现场迫切需要这张纸,招聘机会往往转瞬即逝,好机会根本等不到你明天再来。于是这位老哥大批量印刷了很多空白简历,并在现场虚拟了一个待遇极佳的招工信息,不仅工作轻松,工资还高,最吸引人的是包吃住,求职者见到这样的待遇,都蜂拥过来排着队应聘。但这家工厂不仅非常规范,而且要求也很严格,只接受简历报名,符合标准再电话通知面试。如果你想应聘但又没有简历的话,那也没关系,现场就有标准的空白简历:每份1元,只收现金。用1元钱就能买一个高薪工作的机会,对于那些求职者而言,几乎无人能抗拒。老哥说,那时候的钱就像大风刮来的一样,无数拿着一元钱的手伸到你面前,生怕你不肯收。
图片
当然也有人准备好简历来应聘的,但是不好意思,这家工厂只认标准模板的简历,你想应聘就得按标准来,买不买?不买赶紧让开,后面大堆人急着买呢。这时候基本都会掏钱出来,买完趴在桌角填写信息就行。
图片
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模式,这位老哥回忆说,当时只收现金,一天下来的收入几乎没有低于千元以下的,求职旺季的时候一天能有7、8千元纯收入。而印刷简历的那些成本,“忽略不计”。
图片
老哥说,现在回想起来,他那张破桌子前面永远围着一大堆人,有人买简历,有人填简历,还有人在问工作细节。他的主要工作除了介绍这份虚拟的工作之外,就是收钱和扔简历,所有填好的简历就被粗暴地扔在背后的大竹筐里。有2个大竹筐,老哥用手比划了一个浴盆的大小,他说这2个竹筐轮流装简历,这个筐满了就换另一个,然后就有人背着满的竹筐离开。他们会走到华强北一个隐秘角落里的垃圾回收站,来到垃圾坑的面前,猛一用力就把筐扣进去,一整筐简历瞬间就融入垃圾堆里,连带着一整筐的希望,就都成为了垃圾。或许这家待遇极佳的工厂,就成为了那些求职者内心的一个小小遗憾而已。
图片
我问,你这么干有没有出过什么问题?他说哪有机会出问题,当时的求职者也没有什么维权意识,而且1元钱的东西,完全没人较真。偶尔有几个转天回来问结果的,一句“等电话通知”就可以打发了。那时候招聘市场供需两旺,通常过几天这些人就都找到工作,去厂里报到了,从来没有人回来较真的。
图片
老哥说当年干劲也很足,刮风下雨都不耽误出摊,一年下来3人一算,发现已经赚了100多万了。前前后后这么干了2年左右,后来他们发现招聘市场开始有人管理了,开始有人审核招聘资质了,他们当即决定立刻金盆洗手,从此告别了招聘市场。
图片
此后老哥拿着第一桶金,接受了一家工厂,本想靠着这家工厂的资质继续干假招聘的,没想到监管越来越严格,而且工厂不久之后不如了正轨,利润也挺丰厚,于是就此投身制造业,也算是洗白上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