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经常痒却啥也掏不出来?小心了!很可能是这五种病在作怪!

"哎呀,你又在掏耳朵了!" 小芳(化名)看着丈夫手持棉签,聚精会神地对着电视屏幕反射的光亮,试图将那小小的棉头探入耳道深处。
老李不以为然地瞥了她一眼,边继续他的"清洁工程"边答道:"这有什么,耳朵痒得难受,总得清清爽爽才舒服啊。"
图片
"舒服是舒服,可你知道吗?频繁掏耳朵不仅可能伤到自己,还可能是某种疾病的信号呢!" 小芳(化名)的话让老李愣住了,瞪大的眼睛里满是疑惑:"掏个耳朵还能牵扯出这么多问题?你可别唬我。"
小芳(化名)拿起手机,熟练地打开一篇关于耳朵健康的科普文章。将手机递给他:"你看,这可不是我随口说的,专家都这么说。掏耳朵这个看似平常的习惯,其实藏着不少学问。
图片
01.耳屎并非一无是处
耳屎医学上称为耵聍,它并非人们想象中的废物。实际上耳屎能吸附进入耳道的灰尘、细菌,起到保护耳道、防止感染的屏障作用。耳屎富含脂肪酸,具有一定的抗菌特性,帮助维持耳道微环境平衡。
耳道具有自我清洁功能,随着咀嚼、说话等动作,耳屎会逐渐向耳孔移动并自行排出。大多数情况下,耳屎无需我们主动干预,就能完成它的生命周期。
图片
清理耳屎的正确方式 尽管耳屎有其价值,但过多或堵塞耳道确实会影响听力,此时需要适当清理。
02.过度掏耳的危害与疾病警示
损伤耳道皮肤:过度掏耳,尤其是频繁使用棉签等硬质物品,棉签尖端粗糙的纤维在狭小的耳道内刮擦,极易刮伤娇嫩的耳道皮肤,导致局部出血、疼痛,甚至诱发感染。
一旦皮肤受损,病菌趁虚而入,可能引发外耳道炎,表现为耳道红肿、流脓、剧烈瘙痒,严重时耳道狭窄,影响听力。
图片
推压耵聍:耳屎本应随着咀嚼、打哈欠等动作自然向外移动,最终脱落或被清理。过度掏耳时反而可能将其推向耳道深处,与耳道壁紧密粘连,形成难以自行排出的耵聍栓塞。
栓塞不仅会引起耳闷、听力下降,还可能因压迫耳膜引发耳痛。此时,需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使用特殊工具或药物软化耵聍后才能安全取出,否则强行自行处理可能导致耳道损伤或感染。
刺激耳膜:耳膜这一薄如蝉翼的结构,是连接外耳与中耳的重要门户,也是人体精密听力系统的组成部分。
图片
过度掏耳过程中若操作不慎,棉签或其他工具触碰甚至刺破耳膜,后果不堪设想。轻者引发剧烈疼痛,短时间内听力显著下降,犹如置身于水底,声音变得模糊不清;
重者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损失,留下终生遗憾。即使未直接刺破耳膜,过度刺激也可能导致耳膜充血、水肿,影响其振动功能,从而影响听力。
过敏性反应:有些人对棉签材质、清洁液成分等敏感,掏耳过程中可能出现过敏反应。耳道皮肤接触致敏物质后,可能出现红斑、丘疹、瘙痒、渗液等症状,严重者形成湿疹样改变,使耳痒难耐。
图片
耳朵痒或是疾病信号:持续、反复的耳痒,不应简单归咎于耵聍过多。它可能是湿疹、耳螨感染、中耳炎、过敏反应或咽喉炎症等多种疾病的早期预警。
外耳道湿疹患者的耳道常伴有脱屑、渗液,瘙痒难忍;耳螨感染者耳内会有黑色分泌物,伴有剧烈瘙痒;
中耳炎患者除耳痒外,还会有耳痛、耳鸣、听力下降、发热等症状。忽视耳痒背后的疾病信号,延误治疗,可能导致病情恶化,影响生活质量。
图片
面对耳痒,我们应保持警觉,理性判断是否需要清理耳屎,避免盲目掏耳。当耳痒持续、症状加重或伴有其他异常时,应及时就医,排查可能的疾病原因。我们也应倾听医生的声音,遵循"肾开窍于耳"的养生理念,避免人为干扰其自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