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荫万丈缚“沙龙”

  宋洁云/文
  新疆拥有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荒漠化土地面积超过64%,是我国沙化土地面积最大、分布最广、风沙危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守护绿洲文明,是千百年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共同追求。
图片
10年时间,退伍老兵李海和他的伙伴们在和田县塔瓦库勒乡的苁蓉小镇种植的梭梭已经长到了1米多高,起到了很好的防风固沙作用。许晓龙/摄
  作为全国防治荒漠化的主战场,新疆不断加强国土绿化和防沙治沙,打响“三北”工程攻坚战、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在人与沙角力的漫漫征途中,新疆各族干部群众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区相继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塔里木盆地周边防沙治沙、退牧还草、水土保持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和项目,通过长期不懈努力,目前,已构建起从沙漠前沿到绿洲外围防沙治沙三级防护体系,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国情区情的特色防沙治沙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疆累计营造人工防护林1464万亩,人工种草56.8万亩,封沙育林育草916.9万亩,实施草原改良3900万亩,工程固沙35.5万亩,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3399万亩。万丈绿荫缚“沙龙”,2022年,首次实现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缩减”,结束了作为全国唯一沙化土地扩张省份的历史。防沙治沙中的很多“第一”出现在新疆:中国总面积最大的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中国数量最多的国家沙漠公园、建成世界第一条穿越流动沙漠的沙漠公路生物防护体系、世界面积最大的沙漠胡杨林因生态输水重获生机……一代代新疆人向绿而行,用汗水和坚毅筑牢了祖国西北生态安全屏障。
  科学统筹防沙治沙,人与沙、沙与生态的关系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沙区特色种植业、沙漠旅游、沙产品加工、沙漠太阳能等产业形态在各地纷纷涌现,沙里生金的探索标志着沙产业正成为一项朝阳产业,极具发展潜力。
  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新疆对荒漠化治理的思考和解答,正越来越深邃,也越来越清晰。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沙漠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意义,通过保护与开发,可以为人类所用,成为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资源。从“死亡之海”到“经济绿洲”,从与沙抗争到与沙共生,人沙和谐正以新面貌赋予这片土地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