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亲密战友到生死大敌,以色列和伊朗之间发生了什么?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图片
文|Severn
4月14日凌晨,数十枚伊朗导弹和多架无人机,跨越伊拉克和叙利亚、约旦等国上空突然袭击以色列在加沙的一座情报中心,伊以战争一触即发。
这是伊朗首次从本土直接攻击以色列,也是两国首次直接军事接触,事态十分严重。
遥想两伊战争时期,伊以还曾是亲密的盟友,携手走过了一段艰难岁月。
然而今天,二者却成为生死仇敌。
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图片
伊以再起冲突
4月14日凌晨,以色列多座军事设施警报声大作。
来自伊朗境内的大批导弹与无人机,突然袭来。
次日上午,伊朗方面大方承认了对以色列的军事行动。
至于发动突然进攻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以军4月1日对伊朗驻叙利亚领事馆的攻击,使伊朗损失惨重。
同日,伊方外交部面对媒体采访进一步透露,伊朗已经提前三天告知邻近国家,将对以色列实施报复性打击。
因此,这场攻击的发生似乎算不上突然。
图片
另一边,以色列政府也很快做出回应,确认了遭受伊朗袭击的事实。
据以色列媒体和医疗部门14日消息,除了袭击以色列的情报中心和空军基地外,以色列还有多座城市遭遇袭击。
好消息是,目前仅出现一人伤亡。
据以色列军方公布的数据,凌晨时分以色列共遭到170架无人机、150枚导弹的袭击,其中99%被成功拦截。
从结果来看,伊朗的袭击虽然声势浩大,但造成的伤亡有限。
因此,国际社会一片劝和的声音。
图片
中东国家、中国、俄罗斯等国纷纷呼吁,希望两国维持当前和平情况,不要让态势恶化。
联合国方面也第一时间表示,中东已经承担不起另一场战争,安理会将针对两国冲突举行紧急会议。
甚至于,就连美国人这次也不希望战事扩大,毕竟西方世界自己已经捉襟见肘,没有多余的精力继续扩大中东战事。
拜登在获悉以色列遭到攻击后,马上召开紧急会议。
会议上拜登直言不讳的传达了不希望战争扩大的意思,在与以总理内塔尼亚胡的通话中明确表态,不会参与任何针对伊朗的军事行动。
图片
从以色列刚开始的反应来看,他们显然不愿意轻易揭过此事。
以色列外交部14日发布声明,称伊朗必须为其“侵略行为”付出代价,并呼吁国际社会对伊实施制裁。
同时,内塔尼亚胡政府在战后立刻召集了战时内阁,并在紧急磋商对伊朗的应对措施。
袭击完就想走,哪有这么好的事?
背靠美国,在中东作威作福惯了的以色列,显然很难接受遭到袭击而不还手的结果。
然而在美国以及法国等其他国家都表态不希望局势升级的意思后,以色列也只能发声:不寻求与伊朗作战。
虽然以色列目前认栽,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未来一段时间,两国并不排除爆发全面战争的可能。
谁能想到,如今水火不容伊朗与以色列,历史上也曾有过一段十分亲近的蜜月期。
图片
两伊战争时期的甜蜜岁月
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
战争打响后,埃及、沙特、约旦、科威特等阿拉伯国家直接站在伊拉克一方对伊朗形成了包围之势,伊朗处于势单力薄的境地。
面对强大的外来压力和自身外交孤立的窘况,伊朗不得不向外界寻求帮助。
而此时向伊朗伸出援助之手的,是以色列。
图片
巴列维王朝时期,伊朗曾与美国交好,其重要的武器装备主要来源于美国。
可随着伊斯兰革命的展开,双方关系骤然终止。
新上台的领袖霍梅尼,将东西方意识形态均拒之门外,高呼“只要伊斯兰”。
1979年,震动全世界的“人质危机”事件,更进一步恶化了两国关系,由此形成了伊朗美国相互憎恶的局面。
迫于无奈,伊朗只能接受以色列的军事援助。
如果不赶紧抓住以色列这个盟友,伊朗将被全世界孤立。
图片
对于以色列而言,伊朗这个盟友同样至关重要。
首先,两伊战争可以很好的牵制自己的敌人伊拉克。
以色列建国很长时间以来,始终与阿拉伯世界势同水火,包括伊拉克。
而两伊战争中,伊拉克又处于主动地位。
如果伊拉克获胜,就会极大地鼓舞阿拉伯民族主义,这对以色列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于以色列而言,帮助伊朗打赢这场仗迎合了自身利益诉求。
所以,以色列开始不遗余力的向伊朗输送军火。
图片
另一方面,以色列企图通过帮助伊朗,改善伊朗境内犹太人的处境。
伊朗犹太人的历史,最早始于公元前5世纪。
彼时,居鲁士大帝征服巴格达后,下令释放被称为“巴比伦之囚”的犹太人,允许他们返回耶路撒冷重建圣殿。
不愿意返回耶路撒冷的犹太人继续生活在波斯帝国,并在伊拉克和伊朗境内繁衍至今。
然而1979年伊斯兰革命爆发后,霍梅尼政府开始采取极端的反以、反美政策,在伊犹太人的处境每况愈下。
因此,以色列想借支援伊朗的机会,换来改善伊朗境内犹太人处境的诉求。
对于这一时期的伊以两国而言,交好是双方共同的利益选择。
只可惜,建立在短暂利益基础上的友好,注定不会长久。
图片
意识对立,水火不容
两伊战争期间,伊以两国看似度过了长达八年的蜜月期,但两国实则都是为形势所逼。
与其说两国是出于利益结成的盟友,到不如说他们是迫不得已之下的报团取暖。
被中东国家共同“嫌弃”的处境,是迫使两国走向一起的最大动力。
但这种表面上的利益盟友,并不能改变双方根本上的对立属性。
在霍梅尼眼中,以色列从来都只是西方殖民主义的工具,欧美国家的走狗。
早年间流亡国外时,霍梅尼就曾狠狠屡屡痛斥以色列的侵略行径,呼吁中东各国联合起来,将犹太人赶走。
他还认为,以色列是中东世界的毒瘤,必须被铲除,否则后患无穷。
图片
因此,自伊斯兰革命开始以来,伊朗和以色列的关系就画上了休止符,双方外事交往停止,驻外机构撤离,合作项目也就此中断。
伊朗在霍梅尼统治下,完全抛弃了巴列维亲西方的政策。
霍梅尼要求在国家生活各个领域推行彻底伊斯兰化,提出对外输出伊斯兰革命的口号。
甚至在霍梅尼看来,伊朗的贫富悬殊,贪污腐败,社会不公与道德失序,都是受西化毒害的结果。
为此,他号召伊斯兰世界要铲除以色列这个“毒瘤”,用伊斯兰教在精神上支持伊斯兰世界。
即便到了两伊战争期间,伊朗不得不依靠以色列提供的军火,霍梅尼的反以思想也并未妥协。
霍梅尼对于巴解组织、黎巴嫩真主党的反以行动继续给予积极支持,还与叙利亚密切合作,坚持反以统一战线。
图片
而另一边,以色列对谋求稳定伊以关系的诉求,也在不断降低。
通过多年迂回曲折的外交努力,以色列终于在中东地区站稳了脚跟。
即使是宿敌巴解组织,也在现实面前渐渐失去了曾经具有的强硬。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以色列的生存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1993年,在西方世界的斡旋和调停之下,以色列与巴解组织签署了《奥斯陆和平协议》,实现了历史性的和解,持续几十年的对抗冲突,开始进入和平解决新阶段。
可伊朗却拒不接受该协议,认为这是不公正的、荒谬的,认为阿拉伯人与犹太人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和平。
同时,伊朗要求以色列正面解决巴勒斯坦难民问题、对耶路撒冷的占领问题。
本来外交形势一片大好的以色列,被伊朗来了个当头棒喝,双方关系迅速交恶。
图片
巴以和谈之后,伊朗核问题又成为伊以两国关键性的节点问题。
以色列自己已经拥有核武器,但为了减少生存的危机,它开始禁止周边的阿拉伯国家和伊朗拥有核武器。
所以当伊朗重新启动巴列维时期的核计划时,立刻遭到以色列的反对。
以色列动员了美国和欧盟向伊朗施压,试图逼迫其放弃核计划。
私下里,以色列甚至做好了准备,如果美国和欧盟的施压无法阻止伊朗核武器计划,以色列就将单方面动用武力,打击伊朗的核设施。
事实上,以色列也的确向伊朗出手了,暗杀伊朗核物理学家、袭击伊朗的核设施。
以色列的行为,让伊朗暴怒,双方的关系彻底从曾经的亲密盟友,转化为现如今的生死仇敌。
图片
不过归根结底,伊朗与以色列并没有什么无法释怀的仇恨和矛盾,只是这两个国家间的关系夹杂太多的他国因素而无法脱身。
从根本上说,伊以之间的矛盾是伊斯兰世界与西方世界的对立表现。
伊朗是伊斯兰世界的激进代表,它把以色列看成是西方世界在中东地区代言人。
伊斯兰世界里普遍认为,以色列强占了大片的巴勒斯坦的土地,是西方在伊斯兰世界的代理人。
伊朗反以不仅仅是反对以色列对巴勒斯坦领土的占领,更是通过反以色列这个西方代理人,来反对西方霸权对伊斯兰世界的侵略和干涉,进而反对西方的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
站在这一角度,伊以双方的矛盾,仍是中东世界与欧美国家的意识形态对立和利益冲突所导致。
图片
结语
历史上,伊以两国曾有过一段难得的蜜月期,但那仅仅是昙花一现。
代表着西方殖民主义利益的以色列,与伊斯兰世界激进派代表的伊朗,注定存在不可调和的意识形态对立与利益冲突。
站在这一角度,伊以两国的矛盾爆发,或许是一种必然。
图片
参考资料
黄培昭,郭媛丹,柳直,等. 伊朗突袭以色列牵动世界[N]. 环球时报,2024-04-15(001).
田文林.伊朗与以色列对抗的根源及前景[J].当代世界,2018(08):56-59.
刘志杰. 冷战后以色列对伊朗的政策研究[D].暨南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