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仰徐特立故居(1)

早上海志愿者
早晨鹰潭车站广场转一转,用完早餐自驾从高速公路开往长沙赶。500多公里路,两人轮换开,这一路25年前走过,现在两边山清水秀,天阴放晴,空气清晰。江西的服务区虽然没有江浙一带现代化,但服务还好。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车子需要加油,我们开到一个加油站。加满油,每升优惠0.3元,还洗车等,让我们没想到。
图片
图片
图片
车开出来,看到路边有去徐特立故居标志,我们马上设好导航,开了十多公里,就到徐特立故居。
图片
图片
徐特立故居位于长沙县江背镇特立村观音塘组,为典型的清末南方农村四合院建筑。故居始建于清同治年间,距今有一百五十年左右,是我国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杰出的教育家徐特立出生、成长和曾经从事教育活动的地方。徐特立故居系徐家祖业,清末同治年间由徐特立的祖父所建,1889年,徐特立过继给伯祖父来此居住,开始读书。1897年他制定了“十年破产读书计划”自学成才。1913年捐居办学,为当地贫苦农家孩子提供免费上学的机会。1914年改建,其后两次扩建并多次维修。占地面积约17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有大门、过厅、庭院、上屋等,左右建厢房、杂屋。1916年,徐特立在此开设五美高级小学后,房舍除上屋东侧及东厢房计九间留用外,其余均归学校管理。1927年,徐特立参加革命后,房屋和学校由其妻熊立成管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正好有几位年轻团队在参观,有导游讲解,我们也跟着详细听听。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他把自己的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一样,当时,他有一个学生叫田汉,家里经济不是很宽裕,入学时买不起蚊帐,但湖南的夏天不仅十分炎热,一到夜晚蚊虫非常多,没有蚊帐无法入睡,徐特立得知这件事后,便买了一顶蚊帐送给田汉,这买蚊帐的钱都是他自己省吃俭用而来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湘潭学友会合影,二排左三为毛泽东
徐特立是长沙师范学校的校长,同时兼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讲师,这两个身份使得他在两个学校往返,两个学校相距十多里,但不管严寒还是酷暑,徐特立都坚持步行。大家都认为他很偏执,甚至有人说他傻,于是就有了“徐二镥”的绰号。
当所有人都在笑徐特立傻时,毛泽东却不以为然,他对当时的徐特立的评价是:
“在没有一间房子、没有一个钱的情况下,居然创办一所规模不小的师范学校,这真‘镥锅精神’,这种对他的讥笑,实际上是对他的赞扬。”
在徐特立身上,毛泽东学到了使他受益终身的东西。徐特立经常在课堂上跟学生说:读书不在数量而在质量,不怕书看得少,就怕没有读进去。毛泽东后面养成了一种读书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看书时用笔标注重点,必要时把内容摘抄下来。
图片
故居门前有两排侧柏,是 1919年徐特立去法国留学带回的种子,亲手栽种。天井中还有徐特立青少年时期亲手栽种的桂花树两棵和柚子树两棵。1980年,故居修缮一新,并复原陈设有徐特立夫妇和徐乾以及教员陈昌、毛达恂等人的住房。屋内陈列丰富,有专门的事迹陈列室、徐特立铜像、生前所用物品陈列和复原的徐特立及家人所居住房屋和当年徐特立办学堂的教室、教员卧室的复原陈列。1983年被公布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
徐特立始终秉持着“先事业后个人,先学校后家庭”的原则,他的崇高品格深深影响着他的学生和身边的年轻老师。虽然徐特立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自己的教育事业上,对家庭的照顾很少,但他的家人都很理解并支持他,他的妻子对此毫无怨言。
在他的妻子生他小儿子的时候,不得不让他回来帮忙,他一边照顾坐月子的妻子和三岁的大儿子,一边在学校给学生上课,他把自己的课调到上午,上完四节课后便赶回家照顾妻子和孩子,洗衣、煮饭、煎药、照看孩子,等他忙完所有事情已经是深夜了。
图片
图片
徐特立故居为保存完整的清末南方四合院风格,其选址考究,布局严谨,功能齐备。建筑为砖木结构,部分墙体为夯土墙,坡屋顶,小青瓦,地面为三合土,梁柱全部采用套榫相结合的方法,房屋四周和内院都有由青砖砌成的排水沟,内院走廊都均匀分布着木柱。故居建筑面积581.7平方米,共有房屋19间,层高为6.25米,坐西朝东,大理石台阶通往故居内。整个建筑结实耐久,采光,通风良好,设计科学。外有围墙,正中为槽门,内有庭院,结构完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回顾徐特立的一生时,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坚韧和奉献精神,坚信知识改变命运,而快与慢并不矛盾,只要我们坚持,学以致用,就能够实现博学之道。徐特立是一位伟大的老师,他的故事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