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大麻合法化,还能性别自决?孩子留学前,父母最好做到5点!

继加拿大、美国部分地区把大麻合法化之后,这股“歪风”逐渐吹到了欧洲,比如英国、荷兰等,都在跃跃欲试。
但万万没想到,一向给人感觉又保守又古板的德国竟然先行一步,正式宣布娱乐大麻合法化:
从4月1日起,德国的成年人在公共场所最多可携带25克大麻供个人使用;每名成年人在家中最多可存放50克大麻、种植3株大麻植物。
从7月1日起,人们可以通过政府批准的所谓“大麻俱乐部”获取大麻,但有一定限制。
按照德国政府说法,这个新法规旨在“打击黑市,更好地保护青少年”,因为从黑市购买的大麻成分未知,可能包含毒性更大的添加剂和杂质。简单来说,德国政府的意思是,这都是为了大家好。
这波操作已经够让人大跌眼镜了,没想到更加炸裂的还在后面。最近,德国还通过了《性别自决法》,性别可以1年改1次!
法案表明,每人每年可以对自己的性别和姓名进行1次变更,只需提前3个月向户籍处申报登记即可。14岁以上的未成年人要得到监护人同意,未满14岁的,则可以让监护人提出申请。
也就是说,不管你的生理性别是啥,不管你做不做变性手术,你都可以修改法律上的性别,是男是女,你自己说了算。
那涉及到女更衣室、女淋浴室、女厕所,这怎么办?生理上是男的、但法律信息上是女的人,难道就能进出自如吗?
对于这一点德国政府也解释了,说由这些设施的经营者自行决定,说白了就是,这不归政府管。
国内网友们直呼看不懂:性别竟然可以1年改1次?!体验了1年觉得不好还能换回来?德国人以后打招呼的方式是不是变成:唷,你今年是什么性别?
有很多身在德国的中国女博主说,自从这个法案出台后,她们再也不敢使用外面的女更衣室和淋浴室了,谁知道下一秒推门进来的人生理性别是男的还是女的?
德国这两个法案引起了很大的讨论,国内大部分网友都说这简直乱套了。可也有少数网友觉得这代表了民主和先进,称烟酒也有害健康、也会上瘾,尚且可以合法化,那大麻为什么不可以?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生理性别感到痛苦,那为什么不能改变性别?
这部分网友想得太简单了,某种程度上,他们是被欧美发达国家的说辞迷惑了。
欧美发达国家对吸食大麻和性别的宽松态度,并不是出于所谓的普世价值观“民主、自由、平等”,而是因为它们无论从精神医学上,还是心理学上,都无法解决这些问题。最后问题越来越大,不受控制了,这些国家的政府只好选择“打不过,就加入”,合法化、去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以下从精准精神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这能深入到人的内隐记忆,理解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就像福尔摩斯破案一样,更加接近事情的真相。
图片
此图为AI生成
01、大麻是“入门毒品”,将其合法化不是民主而是无能
我国经历了2次鸦片战争,所有爱国大众都不会忘记国民被鸦片蚕食的日子,中华民族对毒品深恶痛绝!中国不存在娱乐大麻,只有毒品大麻,毒品受到严厉管制和打击!
大麻原产于印度、伊朗及中国等地,在古代,它是一味药材,又或者被一些宗教当作“通灵药”。到了19世纪,美国把大麻列入药品,作为止痛和镇静药物。
可是医学界很快发现,大麻不能给临床治疗带来稳定的作用,反而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焦虑、狂妄、神智混乱等症状。20世纪,美国正式禁止娱乐用途的大麻,将其视为毒品,联合国也把大麻列入违法麻醉品行列。
所以,西方发达国家其实非常清楚吸食大麻的危害,虽然它的毒性和成瘾性看起来比海洛因等毒品低,躯体症状也比较轻微,但它更便宜、更易获得,是一种“入门毒品”。
我是一名精神心理医生,临床中曾经接诊过大量海洛因成瘾、冰毒成瘾、k粉成瘾的患者。他们之中有很多人就是从吸食大麻开始的,以为大麻在国外很流行,所以很安全,对此掉以轻心。
结果,他们“入门”以后一发不可收拾,大麻很快就满足不了他们的欲望,在吸毒的路上越陷越深,染上了其它毒品。也就是说,吸食大麻成瘾的人,很容易逐渐过渡到海洛因、可卡因成瘾,甚至是冰毒成瘾!后果不堪设想!
对这个事实,其实西方发达国家也心知肚明。那为什么它们现在不遏制,反而纵容?因为,西方发达国家对此束手无策。
在西方发达国家,不管是精神医学还是心理学,对于毒品成瘾的治疗一直无法取得突破。
对于毒品成瘾患者的躯体症状,临床医学有多种手段能够予以消除,而且大麻的躯体依赖症状其实是比较轻的,很好解决。但很多患者即使没有躯体戒断反应,他们也会忍不住再次吸食,因为他们有强烈的心理渴求,也即是大众俗称的“心瘾”。
西方发达国家的精神医学和心理学都没法解决“心瘾”的问题,患者们的复吸率非常高,精神科大夫有心无力。所以,主流精神科大夫认为毒品成瘾是慢性复发性脑疾病,跟高血压、糖尿病一样要终身服药,难以痊愈。
当然,其实国内的大部分精神科大夫也是这么认为的,因为国内的精神医学起步晚,基本上是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那一套。在我国,也有大量的毒品成瘾患者久治不愈。
可是,对于这种情况,我国有强有力的管理手段。比如公安机关要求严重的毒品成瘾患者必须接受强制戒毒,并把身份信息登记在册,接受管控,这倒逼毒品成瘾患者必须管束自己的行为,最大限度减低毒品对社会的危害。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把毒品管控得最好、最严格的国家之一。
可是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发现没法这么干,因为会触碰到所谓的“人权”问题,而这背后又是选票和经济利益的问题,错综复杂,政府根本解决不了。
既然解决不了,吸食大麻的人还越来越多,那就干脆合法化,“打不过,就加入”,美其名曰保护青少年、打击黑市,还能收获一大批相关的选票或经济利益,这才是大麻合法化背后的真相。
其实,从精准精神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毒品成瘾的“心瘾”是能够高效化、精准化消除的,毒品成瘾是可以真正康复的。
我国的陆林院士发表过相关研究成果,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技术也早就能实现这一点,只不过目前还无法大规模复制。
所以,希望国内大众要看清楚事实背后的真相,别把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无能”当作“民主、自由、平等”,更要清晰地认识到大麻的危害!
02、打不过就加入,性心理障碍大有“去病化”趋势
对于性取向、性别认同方面的问题,西方发达国家的处理思路,其实跟对待大麻是一样的,解决不了的问题,那就干脆把它合理化。
在西方医学史上,同性恋曾经被视为一种精神疾病,但临床大夫们无法理解这到底是怎么来的,更加没有好的“治疗”方法。药物、电击、心理治疗、甚至化学阉割和脑叶切除手术,大夫们都试过了,还是解决不了问题。
再加上西方社会上的同性恋者越来越多,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和选票,西方医学界决定对同性恋“去病化”,认为他们是完全正常的。
对于性别认同问题,也是如出一辙。
对于不能适应自己的生理性别、想以另一种性别生活的个体,西方发达国家主流精神医学现在称之为“性别烦躁”。患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感觉?往往患者自己也不知道,主流精神医学也搞不清楚,又无法逆转,最后往往只能归结为他们生下来就是跨性别者。
曾有新闻报道称,美国顶级儿童医院、波士顿儿童医院的心理学家、博士克里·麦格雷戈(Kerry McGregor)说,她发现很多孩子在子宫里就知道自己的性别认同,在出生前就知道自己是跨性别者。
对这种极不靠谱的言论,连美国都有很多人都看不下去了,指责这个专家的言论毫无科学依据。可是,这种荒谬的言论受到很多性别烦躁者的认同,并以此为由强烈要求变性。
现在,西方发达国家对性别烦躁“去病化”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了,甚至已经去病化了。大量医院为性别烦躁者提供变性手术,甚至包括未成年人。一个生理上的男性即使没有接受变性手术,只要声称自己是女的,就会被视为女性,要是有人提出质疑,马上会被扣上歧视的帽子,被LGBTQ+群体群起而攻之。
正因如此,美国闹出过不少荒唐事,女性的权益反而遭到威胁。比如一名15岁的女孩在学校女厕被一男生性侵,这名男生之所以能进入女厕,因为他穿着一条裙子,能堂而皇之地踏入女厕。这种魔幻的事情竟然发生在21世纪的今天,很多网友调侃说“这很美国”。
还有,国外不少跨性别者发现,变性并不能解决他们的深层次精神心理问题,即使接受了变性手术,他们仍然自卑、焦虑。
最后,他们发现自己当初只是有一些心理困惑,需要专业的心理支持,而不是变性,但他们就诊的大夫都没能提供专业的帮助,反而不断告诉他们变性是他们的权利。他们非常后悔,但变性手术已经不可逆了。
包括恋物成瘾、易装成瘾等精神心理障碍,西方发达国家主流精神医学界都认为病因不明,也难以解决。在可预见的未来,随着LGBTQ+运动愈演愈烈,这些精神障碍也有去病化的趋势。有可能在下一版本的DSM-6(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编著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面世时,这些精神心理障碍都会被取消。
其实,主流精神医学之所以搞不懂性心理障碍的根源,是因为该学科仍停留在人的外显记忆层面。
而从精准精神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深入到人的内隐记忆层面去理解人的心理规律和行为时,性心理障碍的病因其实非常确切——主要源于后天形成的病理性记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叠加性心理创伤,还有一部分属于心理渴求。
03、送孩子出国留学前,父母要做好这些准备
关于大麻和性别认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多开放,中国的父母就有多慌。
本来很多父母觉得德国一向很严谨保守、崇尚科学与实干,是欧美国家之中的人间清醒,要是想把孩子送出国留学,德国就很不错。
结果,现在德国也自我放飞了。要是把孩子送出去,会不会出去的时候是个儿子,回来就成了女儿,还染上了毒品?很多中国的父母完全接受不了。
所以,希望现在的父母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不要贸贸然就把孩子送出国,尤其是未成年的孩子。以下从精准精神心理学的角度提供几点建议。
第一,父母要及时学习高效的精准精神心理学知识,要从人的内隐记忆层面看待毒品滥用和性别认同等问题。
它们源于后天经历,而不是先天因素,如果孩子有相关的病理性记忆,又或者出国后受到环境的影响,孩子很有可能成为毒品成瘾患者、同性恋者、甚至性别烦躁者。千万不要以为这些问题跟孩子无缘。
第二,父母要深刻地自我反省:是孩子自己想出国留学吗?如果是的话,孩子是不是想离父母越远越好,所以才坚持出国?
要是孩子有这样的想法,说明父母对他们造成过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比如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过于强势,不懂得尊重孩子的感受,孩子在家中感到压抑,所以特别想摆脱父母的约束。
对于这种情况,父母一定在孩子出国前改善亲子关系。否则,一旦孩子出去了,山高皇帝远,父母根本管不着孩子的行为,更别说心理了。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很容易受到大麻合法化和LGBTQ+运动的影响,出现精神心理问题。他们甚至可能会盲目地信奉西方国家的所谓普世价值观,觉得国外的政策就是代表了先进和民主,中国就是落后和愚昧。
第三,那怎么改善亲子关系?父母要掌握“良性沟通三步曲”,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认知层次,不然很难给予孩子积极的引导,想引导也引导不了。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引导还停留于讲大道理。当然,很多父母说的话其实是对的,但因为亲子关系本来就不好,父母又不懂得“良性沟通三步曲”——共情、倾听、积极引导,只要父母一开口,孩子就很烦。
孩子觉得父母总是在讲“正确的废话”,根本不想听,甚至大发脾气。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只是叛逆期到了,没放心上,但其实这极有可能是“假叛逆”,是出现精神心理问题的前兆。
第四,在亲子关系得以改善后,父母要跟孩子深入讨论西方发达国家关于大麻合法化、LGBTQ+的现象,要了解孩子的想法,引导他们意识到这背后的真相,并共同设立行为底线,以及遇到身边的同学有这类行为时,该如何既尊重别人,又保护好自己。
比如,对于大麻等毒品,坚决不能碰,否则父母将会采取必要措施阻止孩子!
当然了,再次强调,如果要跟孩子谈这些问题,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基础,否则孩子根本不想跟父母谈,或者撒谎。
第五,父母要意识到,如果不触碰底线的话,孩子是有选择权的,不要因为父母的偏执、执念而大大影响了孩子的选择权。
比如,很多孩子出国留学后其实想回国,但父母不同意,引发剧烈的亲子矛盾。这部分父母觉得,我辛辛苦苦把你送出去了,让你过上更好的生活了,你居然想回来?!这部分父母往往是有崇洋媚外的心理,更不了解国外实际的情况与孩子面临的问题。
很多孩子其实觉得回到国内发展更有前景,有的国外地区还有严重的排华问题、安全问题,又或者他们出现了严重的学习障碍,遇到了人际关系问题等等。孩子在外的心理压力其实很大。
比如曾被国内权威精神科专家诊断为双相障碍的患者刘可,她无法适应国内的教育制度,坚持出国留学,父母也同意了。其实出国前,她就已经有一定的精神心理问题,遭受过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
结果,出国后,她遭受了性别歧视、语言交流障碍等更多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再加上她自己容易自卑、焦虑,导致出现了严重的情绪症状。幸好,她的父母及时把她接回国,经过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后,刘可实现了撤药、康复。
那如果父母一意孤行,不重视孩子的精神心理问题,要求孩子必须在国外完成学习,孩子在国外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最后很有可能精神崩溃,在国外自杀身亡,酿成悲剧。
所以,孩子出国期间,父母要跟孩子保持良好沟通。孩子遇到问题时,父母要积极面对,如果孩子还没能力解决,父母要想办法出面协助,但同时要让孩子承担相应的责任,让他们的心理得到成长。
希望父母们要意识到,孩子出国留学,其实很多时候并不在于学到了什么专业知识,很多人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与大学时的专业关系并不大。
对于孩子来说,出国留学更重要的是一份难得的人生经历,能够开阔他们的眼界,提高他们的认知层次和处事能力。
所以,如果有条件、孩子也有意愿的话,父母可以支持孩子走出去看看,多经历、多思考。但与此同时,父母一定要对出国留学潜在的隐患和问题有所意识,提前做好工作,让孩子在心身健康、安全的前提下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