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莎士比亚诞辰460周年特展在沪揭幕,走近书本中看不到的世界文坛巨匠

图片
据统计,全球超过半数的人在学校时学习过莎士比亚的作品;他的戏剧在全球舞台上持续上演,被翻译成80多种语言……这位出生在460年前、从未离开过英国的剧作家,为何能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第28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由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上海艺术品博物馆、英国莎士比亚故居联合承办的“炼‘莎’成金——纪念莎士比亚诞辰460周年特展”4月20日在上海艺术品博物馆揭幕,通过百余件形式多样的展品,向观众呈现一个书本中看不到的莎士比亚。这是我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莎士比亚特展,首次从英国莎士比亚故居引进他生前使用器物、珍贵档案、艺术作品、珍稀版本等原件实物,还汇集了英国国家档案馆、上海图书馆、上海艺术品博物馆的一批珍贵馆藏,不少展品是首度在国内展出。
图片
领略世界文坛巨匠的传奇人生,碰到的第一个问题是:莎士比亚是谁?他长什么样?展厅前端,一幅油画肖像为了解莎士比亚相貌提供了参考。这幅画作由道尔顿绘制,明显受到了“钱多斯肖像”的影响。“钱多斯肖像”因曾被第三代钱多斯公爵詹姆斯·布莱奇斯收藏而得名,它是有证据证明的莎士比亚生前唯一肖像画;亦是伦敦国家肖像馆于1856年创立时的首批馆藏之一。莎士比亚的肖像作品留存下来的不多,现公认的除了“钱多斯肖像”,还有斯特拉斯福圣三一教堂莎士比亚坟墓前的纪念雕像,以及《第一对开本》扉页的版画画像。后两者是莎士比亚死后不久所创作的。这些肖像不断塑造着今天的人们对莎士比亚形象的想象。
图片
展厅深处,莎士比亚遗嘱末页为人们研究他的家庭与社会关系提供了极为宝贵的一手资料。遗嘱中提到了众多莎士比亚生命中重要人物的名字,包括他的家人、朋友、同事、邻居等,同时也写明了对他特定财产细致的分配和处置。比如,他把他的房产留给了大女儿苏珊娜,然而保留了小女儿朱迪斯在其中的居住权。对于妻子安妮,莎士比亚则把他第二好的床赠给了她。妹妹、外孙女、同事、朋友甚至朋友的侄子、监工、律师,莎士比亚都分配了遗产,还给故乡斯特拉德福的生活困难人群留下了10英镑。值得注意的是,这份遗书上有莎士比亚本人亲笔签名。签名笔触不稳,如书写者的手正在颤抖一般,从中可见莎士比亚在签署遗嘱时身体状态已经恶化了。莎士比亚几乎没有留下创作手稿,这个签名是他留存于世为数不多的墨宝之一。
图片
几个世纪以来,成千上万游客源源不断涌入莎士比亚的故乡斯特拉德福,收集与他有关的物件碎片是一种颇具人气的旅游方式,从房内的家具到花园中的一草一木,只要与莎士比亚有一点沾亲带故,都逃不过“收藏家”毒辣的眼光。此次展出的橡木碎片,来自莎士比亚曾经伏案学习过的书桌。1936年采集的桑树枝,出自他的新居花园。而多个牡蛎壳,则是2001年至2016年对莎士比亚新居原址进行考古挖掘时被发现的。
“WS”金戒指是少有的可以确认直接属于莎士比亚的个人物品之一,亦是莎士比亚出生地的镇馆之宝之一。此次亮相沪上的铅制翻印是该戒指印章的直接复印件,它向人们展现了其使用情境。戒指通体黄金,戒面阴刻着“WS”两个字母,为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姓名首字母缩写,字母周围饰有名为“情人结”的环结状装饰。从图案和样式可以看出,这是一枚印章戒指,除了昭示主人的社会地位以外,常用于作为主人的私人印章,盖于封铅或封蜡上,以证明文件真实性,或者守卫重要文件的封口,保证其没有被打开或者篡改,类似我们如今使用的火漆印章。
图片
莎士比亚的戏剧以人性为核心,跨越460年的时空,永葆当代性。他的作品在中国传播的历史也源远流长,早在1903年,我国就出现了莎士比亚著作的中文译本。此次展出的《吟边燕语》,是早期莎士比亚进入中国的证明。这是兰姆所著的《莎士比亚故事集》,由林纾和魏易以文言文合译,最早于1904年出版,全书共20个故事,采用古雅传奇式题目。比如,我们熟悉的《威尼斯商人》的故事在本书中题为《肉券》,而《哈姆雷特》被题为《鬼诏》。《吟边燕语》不仅影响了田汉、曹禺等一代中国现代文学戏剧大师,更成为中国文明戏时期非常流行的莎剧蓝本。1913年,郑正秋的新民社上演了由《威尼斯商人》改编的文明戏《肉券》,首开中国人用汉语演出莎剧之先河。
图片
展览显示:第一部用白话文翻译的中文全译本莎士比亚作品,是田汉译著的《哈孟雷特》。田汉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也是一位翻译家,于1921年在《少年中国》杂志发表了《哈孟雷特》,第一次用白话文将莎士比亚戏剧介绍给中国读者。
图片
提到莎士比亚的中文翻译,朱生豪是一个不可绕开的名字。自1933年起,朱生豪便着手翻译莎士比亚的著作,期间历经战乱波折,两次书稿被毁,他依然笔耕不辍,工作到了生命的尽头。一直到1944年不幸早逝,他独立完成了莎士比亚戏剧三十七种中三十一种半的翻译。1947年,在这位伟大翻译家逝世4年后,他所译的莎士比亚剧目被首次整编成集,由上海世界书局分三辑出版,计27部剧本。朱生豪是我国翻译莎士比亚作品较早和最多的一人,译文质量和风格卓具特色,为莎士比亚研究者与读者所公认。
“莎士比亚的文学,是世界人民沟通的桥梁。”上海艺术品博物馆理事长胡木清说,此次展览不仅让中国观众全方位走近莎士比亚的世界,也是中英两国友谊和文化交流的见证。
图片
  作者:李婷
文:李婷图:上海艺术品博物馆编辑:许旸责任编辑:邢晓芳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