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首美到窒息的七言绝句,读之令人心醉,选出你最喜欢的一首

图片
—01—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杜牧《泊秦淮》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
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
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死,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
图片
—02—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唐·刘禹锡《乌衣巷》
乌衣巷在今南京秦淮河的南岸。
昔日繁华的朱雀桥边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映着西斜的夕阳。
以前栖息在王、谢这些大家族堂前的燕子,现在已经在寻常老百姓家的屋檐下筑巢了。
这是一首怀古诗。诗歌前两句对仗工整,用“野草花”“夕阳斜”映衬了两地的荒凉冷落:三四句巧妙地用燕子易主将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
诗人通过描写乌衣巷眼前的景色追忆往昔,把历史的变迁和贵族的兴衰展现在大家面前,以此表达自己对世事沧桑、盛衰变化的感叹。
全诗通过景物渲染,今昔对比,寄托了诗人的情思,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图片
—03—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歌圣”李龟年李龟年是唐玄宗时期的乐工,善歌舞、吹筚篥、击羯鼓,也长于作曲,有“歌圣”的美誉。他和兄弟李彭年、李鹤年创作的《渭川曲》特别受唐玄宗的赏识。
由于他们演艺精湛,王公贵族经常请他们去演唱,每次都能得到大量的赏赐。“安史之乱”后,李鱼年流落到江南。诗人杜甫流落江南时,在一次宴会上听到了李龟年的演唱,无限感慨,就写下了《江南逢李龟年》这首诗。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看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表演。
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落花时节竟又巧遇你这位老朋友。
这是一首感伤诗。全诗无一“悲”字,读后细细品味,才体会出诗人抚今惜古之情。诗的前两句回忆了“安史之乱”前与李龟年频繁接触的情形,流露出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时期的眷恋之情;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全诗通过今昔对比,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由盛入衰的时代沧桑和人生巨变。全诗用语平淡,没有雕琢的痕迹,内容却无限丰满。
图片
—04—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暮江吟》
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
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暮江吟》白居易“杂律”中的一首。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
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
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图片
—05—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唐·韩翃《寒食》
春秋战国时期,大臣介子推对晋国国君晋献公的儿子重耳有救命之恩。后来,重耳继位,成了晋文公。
晋文公大赏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于是带着老母亲隐居深山,不愿再做官。
晋文公非常后悔,放火烧林,想逼介子推出山受赏。可是介子推坚决不出来,最后和老母亲一起被烧死在一棵柳树下。
晋文公伤心不已,下令全国每逢介子推被烧死那天,必须严禁烟火,家家吃干粮冷饭,喝凉水,以示纪念。寒食节由此诞生。
寒食节在清明的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
春天里的长安城,处处飘飞着凋落的花,寒食节的东风把御园柳枝刮斜。黄昏时从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轻烟飘进了官宦权贵的家里。
这是一首讽喻诗。诗人写长安城汉宫在寒食节传蜡烛的情景,以古喻今,表达了诗人对官宦权势日盛、朝政日非的忧虑。全诗表达手法巧妙,含蓄自然,入木三分。
图片
—06—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您问我归期,其实归期我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同你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外。然而设身处地,又觉得情真意切,字字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
“何当”(何时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则此时思归之切,不言可知。
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此时“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也不言可知。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
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
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图片
—07—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唐·韦庄《台城》
暮春三月,江南的春雨,密而且细,在霏霏雨丝中,江边绿草如茵,四望迷蒙,烟笼雾罩,如梦如幻,不免引人遐思。
佳木葱茏,草长莺飞,处处显出了自然界的生机。人在欢快婉转的鸟啼声中,追想起曾在台城追欢逐乐的六朝统治者,都早已成为历史上来去匆匆的过客,豪华壮丽的台城也成了供人瞻仰凭吊的历史遗迹。
最无情的就是那台城的杨柳,它既不管人事兴衰与朝代更迭,也不管诗人凭吊历史遗迹引起的今昔盛衰的感伤与怅惘。
(繁茂的杨柳)依然在烟雾笼罩的十里长堤边随风飘曳,依旧能给人以欣欣向荣的感觉,让人想起当年繁荣昌盛的局面。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台城,旧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本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
从东晋到南朝结束,这里一直是朝廷台省(中央政府)和皇宫所在地,既是政治中枢,又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
中唐时期,昔日繁华的台城已是“万户千门成野草”;到了唐末,这里就更荒废不堪了。
这首诗则比同类作品更空灵蕴藉。它从头到尾采取侧面烘托的手法,着意造成一种梦幻式的情调气氛,让读者透过这层隐约的感情帷幕去体味作者的感慨。
图片
—08—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即是重阳节。茱萸,雅号“辟邪翁”。
按我国民间习俗,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除了要登高望远、畅饮菊花酒外,还要身插茱萸或佩戴茱萸香囊,避难消灾。
独自流落他乡成为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就越发思念亲人。
遥想今日重阳兄弟们在登高,他们个个都佩戴茱萸,可惜少了我一人。
这是王维十七岁那年的重阳节在京城长安怀念家乡亲人的诗作。诗人一开头便切题,写在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凉,因而时时怀乡思人。“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更是写出了世人过节时的共同感受。
诗的后两句通过富有生活情趣的细节,表达对家乡兄弟的怀念之情,思乡意味更浓。全诗委婉含蓄,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情意深远。
图片
—09—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唐·张泌《寄人》
 诗人张泌曾与一女子相爱,后来却彼此分手了。然而诗人对她始终没有忘怀。但在封建礼教的阻隔下,只好借用诗的形式,曲折而又隐约地加以表达,希望她能够了解自己。
别后思念深深,经常梦到你家。院中风景依旧,小廊曲阑仍在。
只有天上春月最是多情,还为离人照着庭院落花。
谢家:泛指闺中女子。晋谢奕之女谢道韫、唐李德裕之妾谢秋娘等皆有盛名,故后人多以“谢家”代闺中女子。
诗的首句写梦中重聚,难舍难离;二句写依旧当年环境,往日欢情;三句写明月有情,伊人无义;四句写落花有恨,慰藉无人。
前两句写入梦的原因与梦中所见的景物,是向对方表明自己思忆之深;后两句写出多情的明月依旧照人,是对这位女子的埋怨之情。
此诗以明月有情,寄希望于对方仍有意,含蓄深厚,曲折委婉,真切感人,动人心弦。
图片
—10—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相传李白第一次游黄鹤楼的时候,面对大好美景,诗兴大发。
他正想题诗,却见墙壁上已有诗作,那是崔题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读完全诗,大为吃惊,感慨地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友人孟浩然在黄鹤楼跟我辞别,他在烟花如海的阳春三月里去扬州游历。一叶孤舟消失在碧空尽头,只见浩浩淼淼的长江向天际奔流而去。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面看起来似乎全是写景,实际上诗人把自己对朋友孟浩然惜别的情意寄托在碧空与江水之间,跟大自然壮丽的景色完美地融为一体,字里行间流露出故友远去后的惆怅与留恋。
“孤帆”“碧空尽”“唯见”“天际流”四个词,形象地描绘出了诗人目送友人远去、痴立江边看着小船慢慢消失的情景,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滔滔江水、浩瀚碧空与诗人和友人的情谊融在一起,气势恢弘,烘托出诗人与友人的情谊之深。
图片
—11—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唐·白居易《后宫词》
眼泪湿透了丝帕,仍旧难以入梦; 深夜,前殿传来歌唱的旋律。
容颜还未衰老,恩宠却已断绝; 她独倚着熏笼,一直坐到天明。
诗的主人公是一位不幸的宫女。她一心盼望君王的临幸而终未盼得,时已深夜,只好上床,已是一层怨怅。
宠幸不可得,退而求之好梦;辗转反侧,竟连梦也难成,见出两层怨怅。梦既不成,索性揽衣推枕,挣扎坐起。
正当她愁苦难忍,泪湿罗巾之时,前殿又传来阵阵笙歌,原来君王正在那边寻欢作乐,这就有了三层怨怅。
倘使人老珠黄,犹可解说;偏偏她盛鬓堆鸦,红颜未老,生出四层怨怅。要是君王一直没有发现她,那也罢了;事实是她曾受过君王的恩宠,而现在这种恩宠却无端断绝,见出五层怨怅。夜已深沉,濒于绝望,但一转念,犹翼君王在听歌赏舞之后,会记起她来。
于是,斜倚熏笼,浓熏翠袖,以待召幸。不料,一直坐到天明,幻想终归破灭,见出六层怨怅。
一种情思,六层写来,尽缠绵往复之能事。而全诗却一气浑成,如笋破土,苞节虽在而不露;如茧抽丝,幽怨似缕而不绝。短短四句,细腻地表现了一个失宠宫女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
夜来不寐,等候君王临幸,写其希望;听到前殿歌声,君王正在寻欢作乐,写其失望;君恩已断,仍斜倚熏笼坐等,写其苦望;天色大明,君王未来,写其绝望。
泪湿罗巾,写宫女的现实;求宠于梦境,写其幻想;恩断而仍坐等,写其痴想;坐到天明仍不见君王,再写其可悲的现实。
全诗由希望转到失望,由失望转到苦望,由苦望转到最后绝望;由现实进入幻想,由幻想进入痴想,由痴想再跌入现实,千回百转,倾注了诗人对不幸者的深挚同情。
图片
—12—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出塞》
李广是西汉著名的军事家,镇守边郡使匈奴不敢南侵。一次,匈奴的三名弓箭手来袭,射杀了几名汉朝骑兵。李广率领百名骑兵追赶,不料遇到了数千匈奴骑兵。
但李广众人不退反进。到了离匈奴兵只有两里远的地方,他命士兵们跳下马,躺在地上。匈奴兵怕中埋伏,慌忙撤退了。
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征战万里的将士至今还没回来。倘若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越过阴山。
这是一首气势悲壮的边塞诗,是唐代诗人七言绝句中最好的作品之一。诗的前两句展现了一幅极具历史感、空间感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悲伤。
后两句点出了全诗的主旨,既歌颂了古代名将,也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对国家缺乏贤能将领的感叹。
图片
—13—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张继《枫桥夜泊》
传说唐朝贞观年间,有两个叫寒山和拾得的年轻人,他们是好朋友。后来,两人喜欢上了同一个姑娘。寒山不忍心伤害拾得,一个人到苏州出了家。
拾得十分担心,就离开姑娘去找寒山。拾得在苏州找到了寒山,两人和好如初。拾得追随寒山出了家。
后来,两人建了一座寺庙一起修行,这座寺庙就是寒山寺。再后来,两人得道做了和合二仙,主管婚姻和合。
明月落下,乌鸦在挂看秋霜的山林中啼叫,江上渔火映红了枫树,愁绪使我难以入睡。
姑苏城外有一座寒山寺,那里悠悠的夜半钟声飘到我的船上。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情思的名作。诗人通过对枫桥秋夜江边景色的描绘,抒发了旅途中的愁思和寂寞。在诗中,作者和谐统一地描写了一个水乡秋夜寂寥清冷的氛围,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使得“枫桥夜泊”的神韵得到完美的表现。
图片
—14—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翰《凉州词》
凉州词又名凉州歌,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多写边塞军旅生活。唐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向唐玄宗进献了一批西域曲谱。
唐玄宗把这些曲谱交给教坊翻译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并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都为它填写新词。
夜光杯中盛满葡萄美酒,正想开怀畅饮,马上欢快的琵琶声响起。即使喝醉了倒在战场上你也别笑,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能活着回来?
这首诗写边塞将士出征前开怀畅饮,一醉方休的情景。诗一开篇就切入宴会场面,宴会欢快的气氛给全诗定下了基调。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两句虽然表达的感情有几分沉重,用语却十分豪迈,表现了将士们为国征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体现了盛唐边塞诗的特色。
图片
—15—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唐·岑参《逢入京使》
天宝八载(749),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
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在马上与你相遇无纸笔,请告家人说我平安无恙。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旅途的颠沛流离,思乡的肝肠寸断,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图片
—16—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王之涣、王昌龄、高适三人名气相当。有一次,三人在旗亭聚会,见有三个歌妓过来表演,就约定谁的诗歌被唱得多谁就是最优秀的诗人。
第一个歌妓唱的是王昌龄的诗。第二个唱的高适的诗。
王昌龄和高适相视一笑,准备来惩罚王之涣。王之涣却不慌不忙地说:“最美的那个还没唱呢!”最美的歌妓开唱了,唱的是王之涣的《凉州词》。三人听了,不禁开怀大笑。
凉州词是依照凉州那个地方乐调作的歌词。
黄河水仿佛来自白云之间,漠北孤城背倚着万仞高山。请不要埋怨羌笛吹奏出折杨柳的悲曲。
春风历来就不到玉门关来啊!
这是一首边塞诗,诉说戍边士兵思念家乡之情。前两句描绘了漠北广阔的边塞风光,后两句委婉地传达出戍守将士思乡的哀怨之情。
全诗苍凉慷慨、悲中有壮,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图片
—17—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托物言志,就是将个人的“志”依托在某个具体的“物”上,这个“物”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
这首诗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在野渡无人。小舟自横的景象里,则蕴涵着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和忧伤的情怀。
我唯独喜爱涧边静静的小草,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鸣叫。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渡口无人的船只随波自在地漂着。
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诗人借“草”“黄鹂”深树”“雨”“舟”等烘托出一个恬淡闲适的意境,表露了诗人自甘寂寞、洁身自好、不趋炎附势的高尚品格。
图片
—18—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偶书是指随意写下的作品。
天宝三年,贺知章辞去朝廷官职,回到离开了五十多年的故乡越州永兴。人生易老,世事沧桑,无限感慨涌上心头,他作了两首《回乡偶书》,上文是其中一首,另一首是.“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发出人事无常的感慨。
我在少年时离家远行,到老了才回家。
我的乡音虽然没改变,双鬓却已经花白稀疏。村里的儿童们看见我都不认识,笑着问我:“客人从哪里来?”
这是诗人常年居住在外地,辞官后返回故里时写的一首感怀诗。诗人风华正茂时离家,回来时已是头发花白的老人。
当他回到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时,故乡人竟把他当成了从远方来的客人,这令诗人感慨万千。全诗语言朴实无华,生活气息浓厚,感情自然、真挚。
图片
—19—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唐肃宗的弟弟李磷起兵想争夺帝位,遭到肃宗的镇压。李白是李磷的幕僚,受到牵连,被判流放夜郎。
李白西行至白帝城(四川奉节),忽然接到唐肃宗的赦书,悲喜交加,立即从白帝城乘船下江陵。
途中,他为抒发自己遇赦后的欣喜心情,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轻快灵动地表现出了诗人摆脱政治劫难后的愉快心情。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船行一日就回到了远在千里之外的江陵。长江两岸猿猴的啼叫声还在耳边回响转眼间,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这是诗人遇赦后,返回江陵途中所作的一首抒情诗。全诗运用夸张的手法和通俗的语言,描述了长江水流之急、小船之轻快。
其中,“千里”“一日”这两个词,从空间之远和时间之短来做对比,将诗人“一日”行“千里”的畅快表现得淋漓尽致,还隐隐透露着遇赦的喜悦。
整首诗写得轻灵飞动,气势豪放,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
图片
—20—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唐·杜牧《遣怀》
当年困顿江湖饮酒作乐,爱那纤细的腰身在船中翩跹起舞,婀娜多姿。
扬州十年的纵情声色好似大梦一场,到头来,直落的一个风月场所“薄幸”的名声。
这是诗人感慨人生、自伤怀才不遇之作,并非如某些文学史所论游戏人生,轻佻颓废,庸俗放荡之什。
诗的前两句是昔日扬州生活的回忆:潦倒江湖,以酒为伴;秦楼楚馆,美女娇娃,过着放浪形骸的浪漫生活。
“楚腰纤细掌中轻”,运用了“楚灵王好细腰”与“赵飞燕掌上舞”两个典故。
”从字面看,这两个典故,都是夸赞扬州妓女之美,但“落魄”两字透露出,诗人很不满于自己沉沦下僚、寄人篱下的境遇,因而他对昔日放荡生涯的追忆,并没有一种惬意的感觉。
“十年一觉扬州梦”,这是发自诗人内心的慨叹,好像很突兀,实则和上面二句诗意是连贯的。“十年”和“一觉”在一句中相对,有“很久”与“极快”的鲜明对比感,愈加显示出诗人感慨情绪之深。
而这感慨又完全归结在“扬州梦”的“梦”字上:往日的放浪形骸,沉湎酒色;表面上的繁华热闹,骨子里的烦闷抑郁,是痛苦的回忆,又有醒悟后的感伤。
这就是诗人所“遣”之“怀”。忽忽十年过去,那扬州往事不过是一场大梦而已。“赢得青楼薄幸名”——最后竟连自己曾经迷恋的青楼也责怪自己薄情负心。
“赢得”二字,调侃之中含有辛酸、自嘲和悔恨的感情。这是进一步对“扬州梦”的否定,可是写得却是那样貌似轻松而又诙谐,实际上诗人的精神是很抑郁的。
十年,在人的一生中不能算短暂,而诗人却觉得自己却一事无成,丝毫没有留下什么。这是带着苦痛吐露出来的诗句,有一种意在言外的情绪。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