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专列发车!书香在上海春天流动

图片
樱花谷旧书市集展期为4月19至28日每天10:00-20:00
苏州河畔,昨天下午突如其来的大雨,让冲进市集的书迷多了几分“在书中避雨”的闲适感。走进地铁10号线“书香阅读”专列,市民们惊喜发现地铁“焕然一新”——缤纷海报、书中语录、触手可及的二维码跳转推荐书单,阅读的元素充盈移动空间。
世界读书日临近之际,申城两大露天书集昨天回归。为期10天的2024上海书展“淘书乐”·樱花谷旧书市集,继续为市民读者带来淘书、收购、展览、文创、讲座等多种形式的体验,将持续至28日。2024世纪好书节·第三届金虹桥书集走出闵行七宝,来到杨浦区大学路,为年轻读者群体呈现充满活力又书香四溢的文化创意市集。
从地铁到巴士,书香融入公共交通肌理
轨道交通是现代城市的血脉,上海轨道交通工作日的日均客流已超1000万人次。走进一大会址·新天地地铁站内,“在地铁上,读一本好书”主题展,以文化走廊形式,展出与“地铁阅读”有关的摄影、插画及文字作品,吸引了不少路过乘客的目光。
图片
地铁10号线“书香阅读”专列上线
“亲爱的市民朋友们:搭乘地铁,在穿越城市的轨迹中阅读,文字就像是车厢外的景色,时而飞驰,时而静止,每一页书都是一站,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段行程……”展览通过搭建与市民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阅读场景,激发阅读兴趣与热情。其中,“地铁阅读推荐书单”涵盖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长篇小说《最后的礼物》、作家马伯庸《大医》系列等,让阅读成为通勤时的愉快享受。
在总结去年三季市集的基础上,今年“淘书乐”2.0升级版根据樱花谷地理位置及周边交通情况,特设“淘书乐”书香巴士,设计定制路线——从浦东图书馆启程,途经光明初级中学(豫园南门站)、艺术书坊(福州路站)、上海民主党派大厦(陕西北路站),最终抵达“淘书乐”旧书市集所在的樱花谷,并在回程停靠地铁豫园站,方便购书读者返回。
图片
书香巴士载着爱书人抵达樱花谷旧书市集
记者昨天第一时间登上书香巴士,不少乘客在车厢里可翻阅心仪书籍、扫码预约旧书收购,还能通过真人讲解和视频播放,了解古籍修复技艺、活字印刷、老旧期刊等知识。浦东新区金高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施政告诉记者,这条线路把城市中的一些地标和有故事的地方串联起来,助力打通阅读惠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图片
从读书会到市集,阅读扎根社区枝繁叶茂
一批各具特色的读书会、图书市集,正是上海书香城市的生动缩影。
十年里,思南读书会累计举办活动450期,邀请作家学者1600人次,参与读者共计7万多人次。思南读书会犹如一棵大树,生发出思南书集、《思南文学选刊》、思南书局·概念店、思南书局、思南书局·诗歌店、思南书单等“思南”文化名片,打造出上海颇具温度的阅读文化样本。
图片
许多个周六的下午,读者们早早地为读书会排起长队,他们与奈保尔、勒·克莱齐奥、阿列克谢耶维奇、彼得·汉德克、阿来、王安忆、莫言、贾平凹、张炜、毕飞宇、格非、金宇澄、徐则臣等海内外作家学者,共同见证了一场场风雨无阻的文学与思想盛宴。
荣誉读者之一许树建说,在思南的经历犹如“本硕连读,圆了大学梦”。他和许多书友们自发组群、拍摄、写阅读笔记,截至目前,“思南读者札记”已累计2000万字。制作这份札记,早已成为他们的周末生活日常。
图片
“淘书乐”·樱花谷旧书市集吸引了众多文庙旧书市场曾经的老读者专程来打卡,也成为周边年轻白领的淘书圣地。现场“宝藏书、稀缺书、断版书、签名本”等古旧书刊30000余种,包括《水竹居赋钞》(清刻本)、《三国志》《曲海总目提要》等一版一印的稀缺古旧书刊。特价书分为传统连环画、社科、文学、艺术、旅游生活、少儿等六大板块,其中“传统连环画”展销品种近百种,以5元一本的亲民价格供读者挑选,不乏汪观清、陈光镒、钱笑呆等名家之作。“很高兴能再次相遇淘书集市。书如人一样,相遇总有奇妙的缘分。旧书到新主人的手中,是与前一位读者在空间、心灵上的再次碰撞。”有读者这样留言。
“对读者来说,旧书有优惠的价格,寻宝般的惊喜。通过市集大众可以更新迭代自己的书橱,让旧书流通起来,让读者流动起来,让阅读循环起来。”上海图书公司总经理石洪颖透露,今年旧书市集将走出黄浦区,辐射全上海,营造书香满城氛围。
图片
第三届金虹桥书集走进杨浦区大学路周边,上海世纪出版集团首度与创智天地、悦悦书店联手呈现充满活力且书香四溢的文化创意市集。世纪出版旗下26家出版发行单位、“社科人文”“文学艺术”“科普教育”三大矩阵近40个出版品牌,合力推出获奖图书、“世纪好书”、重点新书、进口图书等近1600种。
图片
一批新锐出版品牌携精品新书首次亮相,比如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契合“建筑可阅读,街区可行走,城市有温度”,聚焦上海城市视觉影像类的出版品牌“光刻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子品牌“砺智石”,主打人文科普等题材,启迪智慧、开阔眼界。        
图片
  作者:许旸
文:本报记者 许旸图:叶辰亮/摄 主办方编辑:施薇责任编辑:邢晓芳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