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不爱下厨

早上海志愿者
我们五零后这一代好保留着许多传统,就是女性基本都能下厨,男性部分人能下厨。而我们的父辈,一般是母亲下厨,父亲工作,父在家像老祖宗一样,得供着。
图片
我父母原来都有工作,不过父亲工资高,母亲工资低。后因家中子女多,特别是我和妹妹降生,祖母中风卧床,母亲不得已辞工回家。下厨都是母亲的活,父亲在单位是厂长,回家也是这个做派,看报纸、喝茶、会友,翘着二郎腿“怎么饭还没好?”
父亲好酒,平时每晚一喝,周日一日两喝。即便是家中经济再拮据,母亲也会给父亲开小灶,炒两盘小菜。频率最高的是鸡蛋炒辣椒,还有一道是油氽花生米,这是乡下亲戚送的,家中有存货。父亲从不下厨,母亲对我们说“你爸一人工作,所以要吃好,保证营养,你们都要理解。”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是“油瓶倒了也不会扶的人”。
到了我们五零后这一代,夫妇都是双职工,大家都有工作,没有理由让下厨的事全部落在妻子身上。尤其是在上海市区,谁有空谁下厨,这是一条大家都能接受的原则。但一般来说,相对还是女方干得多一点。
但有个情况比较普遍,就是平时下厨时妻子多些,但真正厨艺好的,往往还是丈夫。这是为何?主要还是男性比较会动脑筋。有时家里来了客人,要来家吃饭,这在过去是很平常的事,不像现在,年轻人谁还会在家自己下厨招待。这时妻子就会给丈夫戴顶“高帽子”说:“今天你来掌勺,我来做你的下手,你做菜色香味齐全!”这样一夸奖,丈夫就屁颠屁颠下厨了呗,说话也是要有艺术的。
上海的丈夫比较顾家,特别是我们五零后这一代。我们这一代总体上文化程度不高,能赚大钱的很少,多数都是普通劳动者,所以勤劳是我们的秉性。这一点也充分体现在厨艺上,男性不会下厨的少之又少。
我们年轻时,判断一个女性是否贤惠,就是一句话“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通常具备了这个本事,婆媳关系就容易相处。当时因为住房紧张,婆媳好多都是同住一个屋檐下,假如媳妇精打细算,做得一手好菜,那婆婆当然高兴啦!
可现在的年轻人还有多少会下厨、能下厨呢?当然,现在职场压力大,竞争激烈,加班多,这都是客观理由,主要还是自己不屑做这些事。我们的子女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自己原生家庭中,下厨都被父母包圆了。
年轻人不用说做一桌子菜肴,就是炒个番茄炒蛋、炒个青菜,也可能“喇叭腔”,不是淡了,就是咸了;不是嫩了,就是老了。这火候拿捏不准的,难得下厨,临时掌勺,哪有敲键盘那么顺溜?
所以,现在我们这批老人不仅要帮着带孩子,还要帮着为成年子女下厨。不然他们就会一直“心系”外卖,又油、又不卫生,还死贵!我们能干,就帮着干几年,谁让我们把他们宠坏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