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发现史前巨蛇化石,长15米远超泰坦蟒,“印度蛇神”或成史上最大蛇类

近日,印度一矿中发掘出的一具最长体长被估计为15.24米(50英尺),生活在约4700万年前的远古巨蛇化石的新闻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
据悉,科学家在印度古吉拉特邦的帕南德罗(Panandhro)褐煤矿中挖出了总共27块巨蛇的脊椎化石。经测定,该脊椎所属的巨蛇生活在约4700万年前的始新世(5600万-3390万年前)。科学家认为,这条蛇是一条成年个体。
图片
巨蛇化石发掘地点
那么,科学家是如何根据几块脊椎,计算出该蛇的体长的呢?
研究团队使用了现代蛇类的脊椎宽度和长度的比例来计算这条远古巨蛇的体长。然而,现代蛇类的脊椎宽度/体长比有两个值,一个来自蚺科(Boidae)成员,另一个来自其他现存的蛇类。因此,根据这两个比值,远古巨蛇的体长被计算出在10.97-15.24米(原文36-50英尺)之间。
在此次发现之前,地球上有史以来出现过的最大的蛇是泰坦蟒,这种属于蚺科-泰坦巨蟒属(Titanoboa),生活在约6000万年前的史前巨蛇的186块骨骼化石于2002年被发掘于哥伦比亚北部,科学家根据化石计算出泰坦蟒的体长为12.8-14.3米,重达730-1135公斤。如果就此次发现的远古巨蛇的体长计算无误,就意味着这种蛇有可能超过泰坦蟒,成为迄今为止地球上存在过的最大的蛇。
图片
脊椎化石
科学家通过观察脊椎-肋骨连接处的状态和位置,判断该蛇体型呈圆柱体,因而认为它是一种陆生蛇类(水生蛇类的体型相对偏平,这样的构造便于划水)。并且,它很可能也跟蟒蛇、水蚺一样,是一种伏击型猎手。通过突袭猎物,将其缠绕使其窒息再生吞的方式进食。但跟蟒、水蚺不同的是,该蛇属于巨蛇科(Madtsoiidae),这是与蟒科、蚺科亲缘关系较远的一个已经灭绝的蛇科,其成员化石年代测定显示巨蛇科成员生活在早白垩纪到晚更新世之间。成员分布于南美洲、非洲、印度、澳大利亚和欧洲南部,体长通常至少在11-12米之间。已经灭绝的非洲巨蟒、沃那比蛇(澳洲)等都是巨蛇科的成员。
图片
化石发掘地点
科学家将此次发现的化石所属的巨蛇命名为Vasuki Indicus,直译过来即印度蛇王(或龙王)。Vasuki,即婆苏吉,这是印度神话中的蛇神。婆苏吉在印度教中具有很高的地位,是八大龙王之一 ,也是龙神的领袖,常以盘绕于印度教主神之一湿婆脖子上的形象示人。在神话中,蛇神婆苏吉本就具有长而巨大的蛇身,以婆苏吉为名,此次新发现的远古巨蛇算是实至名归。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