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让德国离不开,舍不得?

以下内容来自DW中文,请各位读者客观思考,理性评判。
中德关系可谓是一段错综复杂的历程,其中交织着汽车、稀土、5G技术等诸多领域的合作与竞争,同时也触及到人权和法治等核心议题。经济上,两国紧密相连,彼此依存;然而,双方也在努力减少对彼此的依赖。
最近,德国大众和巴斯夫为这段关系带来了新的变数。化工巨头巴斯夫宣布撤出新疆,此举随即引发了一场关于大众汽车是否也将跟随巴斯夫脚步的广泛讨论。大众随后做出回应,表示目前正在与非控股合资企业上汽大众讨论其新疆业务的未来方向等相关事宜。这一事件无疑为中德关系的未来发展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挑战。
与此同时,德国总理朔尔茨在这次四月中旬的访华之旅中,带了包括西门子、奔驰、宝马等在内的一大批德企高管,这再次凸显了中国在德国外贸体系中的关键地位。然而,两国的意识形态和经济政策存在明显差异,这种截然不同的关系是如何发展至今的呢?
图片
历史渊源与经济联系
中国和德国之间的历史故事可以追溯到1972年,当时西德政府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此后,两国关系得以逐渐加强。1975年,时任德国总理施密特访问北京,随同他出访的有一个贸易代表团,这次访问为未来德国与中国的合作奠定了基础。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德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不断增加,逐步扩大了在中国的业务范围。
图片
1984年,德国经济的引擎之一,大众汽车与中国上汽集团合作,在上海建立了第一家工厂。1995年,当时的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德国期间,与奔驰、西门子等德国公司签署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协议,进一步促进了中德经贸合作。
而在整个千禧年代,德国的两位总理施罗德和默克尔都积极推动中德商业关系的发展。到2016年中国已经成为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德国希望通过与中国的贸易来促进变革,这一理念被概括为“Wandel durch Handel”即“通过贸易促进改变”。简而言之,双方的贸易往来越频繁,就意味着这个国家将变得越开放、越民主。
图片
德国对俄罗斯也采取了类似的合作模式,但是效果显然不怎么样。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德国不得不减少对俄罗斯的严重依赖,一下子就陷入了能源危机。有了这次的经历,加上台海关系日益紧张的状况,都给德国带来了思考:德国是不是变得太过依赖中国了?在某些领域,这已经不是个疑问句了。
技术依赖与挑战
无论是手机、医疗设备,还是工业和军事领域,稀土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德国作为一个科技强国,也无法避免从中国进口稀土的依赖。虽然稀土并非如其名字所示那样罕见,但全球最大的稀土矿藏却位于中国,这导致德国近一半的制造商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中国提供的关键材料,这种依赖也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下去。
图片
在科技领域,华为的5G技术和TikTok等中国科技公司在欧美的普及引发了国家安全方面的担忧和讨论。尽管美国对华为进行了制裁,使得华为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销售受到了影响。然而,一些西方国家的领导人在对国安担忧的同时,依然入驻并使用备受年轻人喜爱的TikTok。法国总统马克龙和美国总统拜登在TikTok上拥有账号。事实上,德国总理朔尔茨甚至在访华前几天就在TikTok上开设了账号,发布了视频。
图片
对于以出口为导向的德国来说,还有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那就是德国产品对中国市场的严重依赖,这一点在汽车行业尤为明显。德国汽车曾经主导中国市场,但随着中国本土企业的崛起,这一局面发生了变化。去年,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超过了大众汽车,成为中国最畅销的汽车品牌。这一现象不仅引起了大众的警惕,也为欧美敲响了警钟。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欧盟将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此举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多年前欧洲光伏产业的全面崩溃事件的影响。
图片
“去风险”与“脱钩”
中国企业曾经被指责不公平地从外国专业知识中获益,但现在却越来越多地掌握了主导权,不再依赖外国同行的经验。这种变化,再加上疫情导致的供应链中断都引起了决策者们的担忧。于是人们越来越多地讨论“去风险”和“脱钩”。什么是“去风险”?什么又是“脱钩”?虽然很难准确地下定义,但总体来说就是通过多样化供应链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在2023年夏天,德国政府首次公布了官方的“中国战略”。这份长达64页的文件批评中国让他国陷入经济和技术依赖。但涉及到实际采取什么行动时,文件中却缺乏细节,仅敦促本土企业提高风险意识,并表示政府在地缘政治危机发生时将不会帮助它们摆脱困境。这并不是要求企业和利润丰厚的中国生意“脱钩”,因为德国知道脱离中国或将是难以承受之重。
图片
中德关系的未来走向
回到开篇提到的两家公司,巴斯夫虽退出新疆,但并不意味着撤出中国市场。它最近宣布在广东省投资100亿欧元建立生产基地。而大众汽车也希望扩大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这两家公司的高管也都出席了朔尔茨访华代表团。据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调查,突然与中国脱钩将使德国经济蒙受5%的损失,并以较慢的速度继续下滑。
用德国外交部长贝尔伯克的话说,中国既是合作伙伴、竞争对手,也是系统性对手。这种关系听起来似乎并不健康,但为了双方的利益,这种关系仍将继续存在。
图片
本文转自DW中文,不代表小编以及本账号观点,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德国人的视角和立场,知己知彼,欢迎各位读者理性发表自己的看法。
Quelle:  DW中文-德国之声
本文由米德在线Bri编辑整理,如有疏漏,欢迎指正。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