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最新Cell研究,咽峡炎链球菌也会导致胃癌

01
在对抗胃癌的战斗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一直是主要的“嫌疑人”。然而,一项由香港中文大学于君和沈祖尧(Joseph Jao-Yiu SUNG)共同领导的最新研究,可能将为我们对胃癌的理解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图片
这项发表在顶级生物杂志《Cell》上的研究揭示了咽峡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anginosus)在胃癌发展中的潜在作用。
02
胃癌是全球第五大常见癌症,也是导致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尽管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已知的胃癌主要危险因素,但只有很小一部分感染者最终发展为胃癌,这表明可能还有其他因素参与其中。近年来,研究者开始关注胃粘膜中的非幽门螺杆菌微生物群,它们在胃癌发生中的潜在作用。
图片
于君和沈祖尧的研究团队发现,在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小鼠中,咽峡炎链球菌能够引起急性胃炎,并进一步导致慢性胃炎、胃粘膜化生和发育不良。这一发现在无菌小鼠中也得到了证实。更重要的是,咽峡炎链球菌还能够加速由致癌物质诱导的胃肿瘤发生,以及在人胃癌细胞异种移植模型中的胃癌进展。
具体机理是:咽峡炎链球菌感染自发地启动了胃炎和癌前萎缩-化生-发育不良序列,并在小鼠模型中加速了胃肿瘤发生。咽峡炎链球菌的毒力表面因子TMPC与胃上皮细胞上的ANXA2结合,引起细菌附着、侵袭和下游致癌MAPK信号的激活。因此,该项研究为咽峡炎链球菌作为胃肿瘤发生阶段的病因病原体提供了证据。
03
总之,咽峡炎链球菌表面蛋白TMPC与胃上皮细胞上的膜联蛋白A2 (ANXA2)受体相互作用的机制。这种相互作用不仅促进了咽峡炎链球菌在胃粘膜的定植,还激活了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从而促进了胃肿瘤的发生。
这项研究不仅为胃癌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未来的胃癌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如果咽峡炎链球菌在人类胃癌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证实,它可能会成为继幽门螺杆菌之后,胃癌预防和治疗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这项突破性的研究为我们理解胃癌的复杂性增添了新的层面。虽然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这些发现在人类中的适用性,但它们无疑为胃癌的研究和治疗开辟了新的道路。
参考
Fu, K., Cheung, A. H. K., Wong, C. C., Liu, W., Zhou, Y., Wang, F., ... & Yu, J. (2024). Streptococcus anginosus promotes gastric inflammation, atrophy, and tumorigenesis in mice. Cell, 187(4), 882-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