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农村就近互助养老新模式,昌乐建起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4月15日,记者走进昌乐县乔官镇下庄村。早就听说这儿的康寿苑人气旺,真正见到还是不由得惊叹:这个村成功打造了一座“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下午一点多,记者刚进门,就看到三三两两的老人在院子里或闲聊或遛弯,还有的坐在长椅上晒太阳。一排排的房子,分别是居住室、娱乐室、书画室等,推开门,能看到老人们或看书、或打牌、或看电视,玩得有滋有味。
图片
87岁的乔官镇下庄村村民王义祥很享受和村里的老少爷们一起度晚年。
康寿苑在昌乐还有一个名字——幸福院。“老龄化是必然的考验,我们希望能做好农村老人的养老服务工作,让老人能就地安享晚年。”乔官镇副镇长赵远说。
和山东不少地方一样,昌乐老龄化较为严重。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昌乐县户籍人口63.8万,常住人口58.4万,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13.4万,占常住人口的22.97%,已进入中度老龄化。而留在村里的老人,许多处于独居状态。
图片
午饭后,下庄村的老人坐在长椅上聊天消食。
“我们无法上门照顾每个需要照顾的老人,但鼓励老人走出来,聚到一起,这样就可以节省不少人力成本。”近年来,昌乐县按照“政府支持、村级主办、群众自愿、互助互爱”和“一村一策”的原则,充分利用闲置校舍、村委办公室、集体房屋等资源,改造建设就近互助养老服务场所。
图片
庵上湖村党支部书记赵继斌(右一)给老人们布菜。
在康寿苑,老人可长期居住,可享受日间照料,也可仅用餐。87岁的乔官镇下庄村村民王义祥一子五女,他住进幸福院已经一年多。“孩子们住得都不远,但家家都有事。我在这里一天不到10块钱就能吃三顿饭,还新鲜可口。冬天这里还有暖气,厕所就在房间里,住得比在家好。”王义祥很享受和村里的老少爷们一起度晚年的日子。
图片
庵上湖村幸福院的老人在厨房帮忙包饺子。
和王义祥同住一屋的老人并没在房间里。“吃完饭就回家了。”王义祥说,他们住在这里很自由,想回家就回家。
为让老人们住得开心,在建设上,昌乐县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活习惯,配齐居住室、休息室、洗浴室、娱乐室、书画室、厨房、餐厅、健身广场等功能区。在管理上,充分尊重老人意愿和生活习惯,采取自我选择、协商互助、来去自愿的管理模式,定期开展老少同乐、巡诊义诊、免费理发等志愿服务活动,真正让老人“住得舒心、吃得放心、玩得开心”。
图片
志愿者来到庵上湖村幸福院,教老人学剪纸。
面对庞大的老年群体,幸福院的运营经费怎么解决?昌乐采取是“财政支持、慈善补贴、村集体资助、爱心人士捐赠、个人缴纳”的方式。
县慈善总会在各镇街区设立社区慈善微基金59支,通过县级慈善资金助力、参与“99公益日”网络募捐等形式,给予场所运营补贴;村集体出资一部分负责场所水电等费用;组织在外乡贤、当地能人、爱心人士捐资捐物助力;老人子女少量缴纳部分费用自助。
图片
庵上湖村幸福院的工作人员给老人们分餐。
老人进了幸福院,子女不能做“甩手掌柜”。下庄村和五图街道庵上湖村在这点上不谋而合:子女要为其入住幸福院的老人缴纳生活费;老人所用的被褥由幸福院免费提供,但拆洗、助浴、卫生打扫等工作仍由子女来完成。
“一年3000元,刚够一个老人每天三餐的饭钱。咱中国人是讲孝道的,子女尽孝天经地义。”庵上湖村党支部书记赵继斌说,原来老人各住各家,子女照料得好不好没人知道,现在都住在一起,无形之中就有了比一比的意思,儿女们比原来孝顺多了。
目前,全县已改建运营就近养老服务场所13处,可服务老人5000余人。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郭杰 通讯员 张洪华 王仕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