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2元从城市一端摆渡到另一端,坐百年轮渡“看上海”日益火爆!

劳动报记者 胡玉荣摄影 贡俊祺
图片
图为轮渡吸引八方来客,欣赏浦江两岸美景。
退休后,老叶每周都会带着老伴出现在东金线轮渡,乘着渡船在东昌路渡口与金陵东路之间来回,看看浦江两岸迤逦的风光,回忆着他们美好的青春。渡船上,少了往昔的拥挤,多了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和带着乡音的八方游客。
曾经,轮渡是上海市民渡江的唯一方式,日均客运量最高时达100多万人次。上世纪九十年代起,黄浦江上陆续架起了桥梁,江底建起了更多隧道,轮渡卸下了它的“不可承受之重”,日均客运量日渐萎缩至10多万人次。随着黄浦江45公里岸线的打通,轮渡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产业工人曾是渡船客流主力军
在轮渡公司工作30多年,经历了许多码头和岗位,南陆线轮渡是吴雪峰的最爱。无数次看着毗邻的南浦大桥,他的心里总有种说不出的味道。上世纪90年代南浦大桥建成通车,是上海轮渡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1911年1月5日,一艘由塘工善后局租赁的“安泰”号小火轮,由浦东东沟内港码头直驶南京路外滩铜人码头,开始了机轮船在黄浦江上的摆渡,这是上海官办浦江轮渡的开端。
20世纪90年代左右,上海轮渡迎来鼎盛时期。在东起吴淞口、西迄松江县米市渡80多公里的黄浦江段上,设有对江客渡航线22条,对江汽车渡航线5条。其中闹市区的12条客渡航线平均间隔仅1.4公里。1988年,上海轮渡客流量达到巅峰,年客运量3.83亿人次,日平均客运量100多万人次。
图片
南陆线轮渡。
南陆线轮渡从浦东的南码头到浦西的陆家浜路,是目前上海17条渡轮线中最繁忙的线路,日均客流近2万人次,超过全线总量的五分之一。上世纪,轮渡是上海市民渡江的唯一方式,而今依然是骑电瓶车、摩托车、残疾车的工薪阶层渡江的唯一途径。吴雪峰经常梦见年轻时的自己。“那时的轮渡线有通宵线和半通宵线,还有客车渡,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几乎每趟船都是满员。”
图片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市民等待搭乘轮渡过江。上海轮渡供图
图片
昔日的延安东路轮渡站。上海轮渡供图
昔日,浦江两岸聚集着钢厂、纺织厂、船厂等诸多大型国企,产业工人是渡船客流的主力军。“我们内部统计过,当时4000多名轮渡职工,一半以上的家属都是这些企业的职工,在日复一日的偶遇中,双方对上了眼,最终成了一家人。”说到这里,吴雪峰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
轮渡成了阅读上海的另一种方式
图片
两岸的风景让人着迷。
如今,对于每天通过渡船往来浦江两岸的大多数市民来说,也许这只是一种经济便捷的交通方式,个人2元、骑电瓶车2.8元,就可以将他们从城市的一端摆渡到另一端。迎着江风,在东金线的轮渡上,老叶和老婆的手握得更紧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老叶和爱人的家都住在浦东塘桥附近,高中毕业后双双考上了位于五角场附近的一所知名大学,每周末,两人相约一起回家,轮渡上吹来的风都让他们觉得是甜的。近四十年过去了,两个人结婚生子,相濡以沫。
老叶说:“那时的渡船几乎是敞开式的,特别是冬天,寒风从四面八方吹来,但心里好像也不觉得冷。风景也就是外滩的万国建筑群,现在高楼林立的浦东陆家嘴,当时只有旧街道和矮平房。最高的建筑好像是一座20多米高的消防瞭望塔。
图片
东金线上常常游人如织。
1990年5月18日,老叶就是在渡船上向爱人求婚的,“以前工作再忙,我和爱人在5月18日,必定会来乘一趟渡船。现在退休了,我们经常在滨江走走,乘乘摆渡船,感觉自己回到了年轻时代。”渡船、黄浦江也是他们两人爱情的见证。
沿着金陵东路渡口往西近20公里,是三港线轮渡的所在地。位于徐汇滨江一侧的港口渡口,其建筑犹如一座“飞船基地”。每个周末,30多岁的林小兵都会和伙伴们在滨江沿线骑行,然后在港口渡口摆渡到对岸的三林,来一趟45公里极限拉练。
“小时候不少亲戚住在浦东,父母经常带着我乘轮渡走亲戚。”渡船上,林小兵指着不远处的前滩和徐浦大桥感叹:“太美了,每次骑行结束回家都觉得神清气爽,锻炼了身体,也饱了眼福。”
浦江两岸贯通,轮渡客流明显企稳
伴随着交通的迅猛发展,上海轮渡的车客渡线陆续退出历史舞台,一些曾经镌刻进城市记忆的轮渡线也打上了休止符。上海现有13座跨黄浦江大桥、17条隧道,轮渡则从上世纪90年代的22条线路,缩至如今的17条,但故事还在延续。
图片
车客渡退出历史舞台。上海轮渡供图
距离上海市中心45公里外,位于松江的米市渡松南郊野公园内,至今保留着几幢渡口建筑遗存,售票处的“上海轮渡”标志仍清晰可见。
黄浦江把松江分成浦南和浦北,米市渡是松江境内最大的渡口,曾经浦南和金山部分地区的人们去松江县城、去市区都要乘坐塘米线。启航于清光绪四年的米市渡,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有客运码头,每天从上海发出的平湖班、湖州班、海盐班、杭州班等客轮都要在这里停靠。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的轮渡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繁忙。2012年6月11日,出于航线安全因素等多方面考虑,上海轮渡公司决定将航线暂停运营,留下的轮渡站成了郊野公园一道独特的风景。
从南陆线到三港线,浦江岸线有20多公里。2009年左右,周南线、周江线、后鲁线轮渡暂停运营。随着黄浦江两岸45公里滨江公共空间贯通开放,它们的故事同样没有讲完。根据《黄浦江岸线综合利用规划-核心段(杨浦大桥-徐浦大桥)》,在保留现有轮渡站基础上,沿线将规划新增世博L4、L5码头,梦中心、前滩(东方体育中心)等共4处具有越江客运功能的码头。
和渡船、码头打了一辈子交道,这些可喜的变化,让上海轮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倪荣春心中充满了期待:“最近几年,随着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轮渡的客流明显有企稳迹象。增加最多的是怀旧的市民和观光的游客,全年4000多万的客流量。
图片
2009年5月,金天在杜吴线轮渡上拍摄的照片。金天供图
2009年5月的一天,当年还在读高一的金天在闵行补完课,乘坐杜吴线轮渡回浦东的路上,在渡船上拍了一张照片。照片中,不远处的闵浦大桥正在全力建设中,“当时我在想,大桥建成了,来回浦东浦西就方便了。”
15年后的今天,她成了一名轮渡的年轻职工:“也许这就是缘分!轮渡的交通功能弱化了,但它依然是上海的一种文化符号。传承和发扬轮渡的百年文化,为新时代的城市添彩、服务,是我们这代轮渡人的奋斗目标。
迎接每一个日出和日落,轮渡是黄浦江上不灭的风景。从昔日的黄金岁月到今天的文化传承、创新展望,它的身上背负着全新的使命。
劳动报原创报道,转载请注明出处
劳动报新媒体编辑:林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