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屯溪河街,需要找到它的“魂”

一转眼,黄山市中心城区三江口的屯溪河街开街一年半了。这个时间,说长不长,因为文旅街区的运营需要持续发力,不断创意创新,才能逐渐得到游客的认可与青睐。如屯溪河街一江之隔的黎阳IN巷(文旅街)开街上十年后,才逐渐得到市场认可,此间付出无数努力,也投入了巨大资源与成本培育。
相比起来,屯溪河街目前年接待游客(含市民)有数百万人次,商铺出租率稳步上升,很多知名品牌进入,江畔音乐会已初具影响,后海酒吧、未名楼、灯光秀等成为很好的打卡点。 但是,现在的河街,仍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IP,没有自己的传播点,其客源的生成,相当部分是靠屯溪老街的带动以及屯溪文旅集散地的资源输入。
图片
今年春节正月十五晚的屯溪河街
图片
今年正月十五晚,游客在屯溪河街看焰火秀
当然,河街在问世之初就存在一些受人争议的短板,如没有滨江西路地下通道影响该区域交通通行效率及游客中转,没有地下停车场导致河街运营受制约,街巷肌理单调苍白及建筑形态单一导致街区没有黎阳街的婉约生动,没传统建筑(更遑论历史感的特色建筑)导致街区没有故事与历史。从一年半以来的情况看,以及业内人士的分析,这些因素对河街文旅业态发展确实形成了一些制约。其中,为改变不足,屯溪河街的业主单位启动了河街地下停车场建设,今年5月份可建成投用,这也是对前期规划设计的优化完善。
图片
曾被比较认可的河街规划版本之一
其实,河街拥有屯溪三江口最好的区位优势,其一侧是新安江屯溪最美最繁华的水域,上有镇海桥,下是江心洲,与屯溪老街是整体,与黎阳街、外边溪、文峰桥组合成了屯溪三江口文旅圈。
图片
河街的下一步发展,必须找到自己的IP,自己的特质,自己的“灵魂”,自己的归属感。河街的归属感,应该源自当年河街的历史资源,源自新安江三江口段的水上贸易与码头文化,源自老屯溪河街及滨江老街段的丰富历史(包括红色历史、徽州行政史),还包括影视剧里的河街资源如老版水浒传里的河街......
在河街的历史打捞中,避不开著名现代作家郁达夫《屯溪夜泊记》。细读这篇郁达夫1934年5月与林语堂、潘光旦等名家游览屯溪时的文章,多处写了屯溪老街、河街及河街所在的新安江。我觉得,屯溪河街可以把这篇镌刻在河街醒目建筑上。当然,文章对屯溪也有不少批评及嘲讽,但他批评的是90年前的屯溪,游客对照既往与现在,可能对现在更有获得感。他的“新安江水碧悠悠,两岸人家散若舟,几夜屯溪桥下梦,断肠春色似扬州。”更可以被当做屯溪河街、屯溪老街以及新安江屯溪三江口的“名片”。
图片
“......因为地处在婺源、祁门、黟县、休宁等县的众水汇聚之乡,下流成新安江,从前陆路交通不便的时候,徽州府西北几县的物产,全要从这屯溪出去,所以这个小镇居然也成了一个皖南的大码头,所以它也就有了小上海的别名。”“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这一副最普通的联语,若拿来赠给屯溪,倒也很可以指示出它的所以得繁盛的原委。”“第二天,天下了雨;在船上听雨,在水边看雨的风味,又是一种别样的情趣。”……郁达夫的文章,描绘出了90年前的屯溪河街与水上贸易,写出了它的发展历史脉络。
郁达夫文章提到的“江边的饭馆延旭楼(紫云馆)、公坑所,游艺场,以及他提到的徽州戏、祁门茶等等,在屯溪河街都可以考虑巧妙的再现。其实,郁达夫、林语堂、老舍等只是河街(老街)珍宝中的沧海一粟,河街的漫长时光中,屯溪三江口的千年黎阳、明清屯溪,来过的历代文人骚客与贵客,有很多趣事、故事值得打捞出来,巧妙传播。
图片
图片
河街不是没灵魂,而是可能过多的受制于商业运营的考核压力,受限于对河街人文价值的不够重视、或因为不了解它的历史而无感。很多文旅景区为了做起来,生编乱造,无中生有,河街本身故事丰富却一直没有挖掘与呈现。另外,屯溪河街的街区及建筑短板已无法改变,但通过文化的装饰、小品的增补、局部环境的改变,也可以部分解决问题,增添河街的历史气质与故事感。
图片
传统文化是发展旅游的财富,近年来,河南、陕西、甘肃等历史人文资源厚重的地方,深度挖掘历史,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巧妙呈现, 如河南洛阳、开封的文化传播、敦煌的人文展现、哈尔滨的冰雪文化与城市历史、西安的大唐IP,它们的爆款、热点,都是建立在对历史的巧妙再现或利用上。
屯溪是古徽州商业重镇,包括屯溪河街在内,承载的徽商文化、水运码头文化等历史资源丰富,需要通过小切口的形式传播,要尊重和满足游客的情绪价值,与游客之间建立情感纽带,让游客想到黄山、想起徽州时,就能想到河街。
大皖新闻记者吴永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