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桥文化展示馆追寻上海之本

早上海志愿者
4月18日,我们来到马桥文化展示馆,追寻上海古文明之本。常说崧泽文化是上海之源,广富林文化是上海之根,马桥文化就是上海之本。这三大古文化,就像是构成“沪”字的三点水,缺一不可,共同创造了上海古文化的辉煌。这三大古文化的存在,表明上海参与了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的共建进程。
图片
以前总认为,上海是直到近代才由一个小渔村发展起来的大都市。而考古研究告诉我们,早在6000多年前,在上海古海岸线的“冈身”地带,已发现一连串的古文化遗址,其中也包括了位于闵行马桥的马桥文化。所谓冈身,指的是位于长江口南岸,在长期波浪作用下,自常熟福山起,经太仓、嘉定方泰、闵行马桥、奉贤新寺,直至金山漕泾一线及其以东,形成数条西北至东南走向的沙堤,也被称作古贝壳堤。在上海,纵贯了现在上海的嘉定、青浦、松江、闵行、奉贤五个区。
图片
图片
图片
展馆分为浩渺星河、时光旖旎,广袤沃土、文明演进和应时器物、恬淡生活三大篇章,以马桥文化的历史发展为主线,代表天地人为布展构思。在象征考古发掘现场的“真实“氛围中,我们看到了以独特陶器群和石器为代表的文物展示,表现了马桥先民生活的桃源世界,感受冈身沿海古村落文明的变迁和兴衰。
图片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最早的五角星纹诞生地。在出土的泥质黑衣灰陶上,盒外底有浅刻的五角星纹。这也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五角星纹。同样在泥陶器皿中,出现了菱形、波浪形、S形、云雷纹等其他形式的花纹图案。艺术的生命力是如此顽强,文化的传承力是如此坚韧。3000多年后,五角星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重要元素,已被美国、朝鲜、越南等许多国家作为国家标志的象征。大量艺术花纹,如云雷纹等也已经成为众多国内外艺术家收集的艺术珍宝和创作的素材。
图片
图片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最早的陶文甲骨文。发现的234个陶文单字,整理后归并为59种六类。2005年3月16日,文汇报发表文章指出:“在闵行马桥遗址出土的阔把杯底的两个刻画陶文,作为中国最早的原始文字资料,最先被郭沫若先生引用在《中国史稿》中。”由此可以看到,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字遗迹,有西安半坡出土的陶钵口沿上的符号,有山东莒县出土的陶尊上的符号,有上海马桥遗址下层出土的陶杯器底符号等,全部是“篆刻”。可以辨认的正式文字“甲骨文”,更是地道的篆刻艺术。
图片
参观马桥文化展示馆,让我们深入认识马桥文化的起源,全面了解马桥先民的生活,生动体会马桥冈身的文化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同时,也为我们闵行有这样的宝贵文史资源感到无比的自豪。
图片
离开展示馆时,工作人员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在参观手册上盖上一个纪念章。我连忙走过去,拿起那个三寸见方的印章使劲地按了下去,那个最能代表马桥古文化的土黄色的云雷纹鸭形陶壶便豁然展现在眼前。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