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县鹅湖书院,曾经的天下四大书院,为何藏在乡野山间

一直在路上,发现美,分享快乐!
结束婺源的油菜花之旅,开始了返程,当晚住在上饶城区,第二天一早便出发,计划绕道福建,经武夷山、三明、永定,从梅州进入广东。第一站来到位于铅山县的鹅湖书院,仍处在上饶境内。
图片
书院全景
书院正在维修,还好工作人员见我们远道而来,还是放我们进去参观,并给了半票的优惠。在读到铅山的时候,被纠正应该读作“沿”山,原来“铅”还是个多音字,另一个发音专用于铅山。
图片
牌坊
明朝时,鹅湖书院和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齐名,并称为“天下四大书院”。但其地理位置却十分偏僻,不仅离上饶城区较远,到铅山县城也有段距离,如果不是自驾,外地游客很难找到这里。
图片
泮池和泮桥
书院的建筑规模虽无法和岳麓书院相比,但能在乡野山间有这样一处所在,也着实让人感觉惊奇。大门开在侧面,被称作礼门,门楣上的牌匾为清时铅山县令所书。根据介绍,门外原为古驿道,可直通福建,是宋时福建崇安到京都临安的必经之路,这也解开了心中的疑惑,原来当年这里并不偏僻。
图片
御书楼
走进书院山门,迎面是一座石牌坊,上写“斯文宗主”,背面为“继往开来”。这座牌坊始立于明正德六年(1511)。牌坊后是泮池和泮桥,始建于明景泰四年(1453),两旁建有碑亭,里面珍藏着诸多石碑。
图片
朱子教条
泮池后面是一道仪门,上方悬挂“道学之宗”牌匾,始建于清代。仪门后为讲堂,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两侧墙壁书有“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是按朱熹的书法拓印而成。中堂摆有讲台,背后挂着“朱子教条”,是朱熹定立的学规。
图片
书院背靠鹅湖山
最后一进为御书楼,门上悬“穷理居敬”匾,两旁的对联为:“章岩月朗中天镜,石井波分太极岩”,这些都是康熙皇帝的御笔。御书楼后的围墙边砌有半月形水池,取名洗笔池,池水引自山上的泉水。
图片
书院对面的小山
南宋淳熙二年(1175),朱熹、吕祖谦、陆九渊和陆九龄论辩于鹅湖寺,史称“鹅湖之会”。南宋淳佑十年(1250),宋理宗赐名文宗书院。明景泰四年(1453),经重修扩建后,正式定名为鹅湖书院。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辛弃疾和陈亮会于鹅湖寺,纵谈十日,传为佳话,称“鹅湖之晤”。
图片
鹅湖之会的雕塑
鹅湖书院并没有湖,它的名字来源于后面的鹅湖山。唐大历年间,大义禅师奉旨在鹅湖山顶创建峰顶寺,北宋初,峰顶寺迁于山脚,后人称之为鹅湖寺。明洪武年间,被朝廷立为鹅湖禅林,与五台山、普陀山等并称天下八大禅林。
(极客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