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遍抄写”,是老师对孩子最深的诅咒

4月15日,在湖南岳阳,一名9岁的男孩决定去死。
那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早晨,妈妈给男孩做好了早饭,目送孩子去上学。因为从家到学校只有几分钟的路程,妈妈并没有陪着他去学校,只是远远地跟在男孩身后。
后来,妈妈好像突然意识到那里不对,返回小区里寻找孩子,绕了一圈后,刚走到家附近,就看到了男孩从高楼坠落。
图片
图片来源:微博
楼顶的监控显示,男孩先是爬上了楼顶的矮墙,过了几秒钟后,又从墙的另一边走了下来。
在晾衣架边犹豫了大约半分钟,他再次登上矮墙,消失在监控中,再也没有回来。
事情发生后,孩子的父母、家里的老人都悲痛欲绝,想不通为什么孩子宁愿去死,也不愿意上学呢?
男孩在家中很受父母疼爱,平时也表现得十分乖巧、懂事,不像是受了委屈的样子,难道是在学校发生了什么家长不知道的事?
于是父母前往学校,通过监控录像看到了真相的冰山一角。他们看了二十多个小时的视频,发现男孩一周内被惩罚了13次,平均每天都有两三次。
有一天上午,男孩刚到学校没多久就被罚站,一站就是四节课。班主任老师还会对学生实施体罚,经常用棍子抽打男孩的手。
图片
图片来源:电视剧《二十五二十一》
男孩妈妈说,他曾经被罚写了一万遍“分级”,写满了整整一个作业本。孩子不懂什么是成年人口中的气话,只会把老师的指令当真。
父亲看到这一切后,既痛苦又不解:不知道孩子到底犯了什么样的错,竟然要受到这样的惩罚。
对于一个9岁的孩子来说,这样的惩罚与羞辱,已然是生命不可承受之痛。
2020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用于规范老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然而,四年过去了,罚抄、罚站、打手这些惩罚手段,在中小学校园里依然普遍。
经常有新闻报道,一些学校的老师采取各种不符合规定的体罚手段,比如让孩子蹲在地上半个小时、蹲起300个,扇耳光、打手,以及对孩子进行侮辱和谩骂等。
有学生刚在办公室被老师打骂、批评,转身就走上了天台。
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会百分百信任学校和老师,然而学校和老师对于每个孩子来说,却并不是绝对安全的。
图片
图片来源:电影《少年的你》
还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每周都要听写英文单词、句子,错一个虽然不用写一万遍,但是也要写满大作业本的一整页,大概有一两百遍。
好在我有一对开明又疼我的父母,经常全家齐上阵帮我抄,班上同学还研究出了把一排笔芯绑在一起抄写的方法,这样一次能写四五遍,迅速在班级中推广开来。
当时,被罚站更是家常便饭,有时候上课回答不上来问题,就要一直站到下课。考试出现低级错误的话,还会被老师打手板,从小学一年级一直被打到了高三。
但是那个时候,身为学生,大家却并没有觉得这是多么大不了的事。
放眼看现在的中小学,时代不同了,孩子的心理特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时候,让孩子想不开自寻短见的,甚至都不是老师的过错。
此前就有学生因为考试作弊被抓,老师只是进行了正常的批评教育,学生就觉得难以承受,当晚就跳楼自杀。
图片
图片来源:电视剧《公诉》
为什么现在自杀的未成年人、中小学生越来越多?
首当其冲的是巨大的课业压力,现在的孩子需要掌握的知识比以前更多、更深、更广,教育之卷已经影响到了每个人。
小学一二年级没有书面作业,高年级不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孩子不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等到发现的时候已经开始跟不上。
其次,现在的孩子普遍早熟化,能够接触到大量成人向、社会化的信息。
以前的孩子没有这么发达的互联网、社交媒体,几乎不了解外界发生的事,也很少听到自杀的传闻,即使是伤心难过的时候,通常也想不到去死。
而现在,只要孩子了解到有跟自己差不多大的孩子因为学业问题自杀,就会把自杀作为一种潜意识里的选择,随时调度出来。
每年开学季的时候,中小学生扎堆自杀的现象,不光是因为孩子要面临繁重的课业负担,更存在一定程度的模仿效应。
图片
图片来源:电视剧《千万次呼唤》
最后,孩子的生活圈、朋友圈都比较小,缺少来自同伴的支持,遇到压力、受到委屈时难以排解。
不像过去,一个班级的孩子每天在一起玩闹,大家的关系都很亲密,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抚慰孩子的内心。
每到毕业季,经常看到大学生因为挂科、延毕,自杀或是采取报复行为的消息,有学生因为拿不到毕业证在学校里开车横冲直撞,有学生因为被老师挂科怀恨在心、杀害老师。
这样的事件,在许多三四十岁的人看来,都是骇人听闻的。
至少在10年以前,大学生挂科甚至都是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很多人认为挂科重修就行,修不完也没什么所谓,因为工作并不难找,考研、出国也相对容易,所以成绩的重要性并不明显。
然而在教育高度内卷的时代,挂科就意味着毕业即失业,如同晴天霹雳,让人难以承受。
不是现在的孩子变脆弱了,而是大环境的变化,在孩子身上的一种映射。
图片
图片来源:电视剧《二十不惑》
时代真的不同了,就算体罚这种教育方式已经被沿用了成千上万年,老师们也不能用过去对待学生的那一套,再去对待现在的孩子。
别总是觉得以前可以,现在为什么不可以,而是想想以前的自己,如果穿越到如今的时代,又将面临怎样的困难和挑战。
如果缺乏对彼此的理解,学校和老师、学生和家长,只能是两败俱伤。
教育的与时俱进,不仅体现在教学的设备、内容和方式上,更体现在老师对孩子的理解、包容和引导上。
重视孩子正在经历的挫折,意识到孩子“心里有事”,才能更好地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