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讲古 | 古时外商后裔吟诗填词写药典

熟读《诗经》《汉书》、擅长写诗填词、熟悉中医药理,这几个标签一打上,您是不是觉得我要说一说哪一位学养深厚大儒的故事?其实,我要讲的是一千多年前生活在广州城里的一个外商后裔的故事。听完后,您一定会对“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同时也是文化交流之路”有更多的认识。
香料换丝绸 “富波斯”拔头筹
不管是在古罗马帝国,还是在波斯帝国与后来的大食帝国(阿拉伯帝国),来自中国的丝绸无不大受欢迎。罗马人最钟爱的花神阿芙拉,在画像上“穿”着丝绸;古波斯帝国宫廷里的后妃,纷纷以丝绸为美;与唐王朝同时代的黑衣大食国,王宫里的丝绸帐幔成千上万,国王还经常将来自中国的丝绸赏赐给王公大臣。
远道而来的各国商贾拿什么来支付采购丝绸的大宗开支呢?答案是:香料。产自地中海一带的乳香、没药、苏合香、安息香、龙涎香;产自印度的沉香、檀香、胡椒、豆蔻;产自南海诸古国(今东南亚一带)的紫檀、青木香……不一而足。唐朝人深爱香料,皇帝上朝前必以珍贵香料涂地;用沉香、檀香等芳香木材建造宫室府邸成为时尚;连平民家庭,衣食住行也离不开舶来香料,这就为中外香料贸易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若问盛唐时期聚集广州的各国商贾中,谁最有实力,答案一定是波斯人。据史料记载,波斯人几乎介入了当时广州港所有的香料贸易。有历史学家经研究后发现,从公元四世纪末直到七世纪初,中国历代王朝的史料把进口的货物统统称为“波斯货”,就是因为贩卖这些货物的商贾绝大多数都是波斯人。
公元七世纪中叶,波斯帝国首都被阿拉伯军队征服,之后没几年,皇帝被杀。故国动荡,越来越多的波斯人选择定居大唐。许多定居下来的波斯商贾都在苦心培养子孙,努力学习中国古典文化,其中有一个人可谓翘楚。这个人名叫李珣,在当时被称为“土生波斯”(在中国出生的波斯人),其家族以贩卖香药为业。李珣的父辈曾北上长安,后又为躲避唐末的战乱逃入蜀地。李珣本人也因才华出众,被前蜀(彼时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选为“宾贡”。不过,前蜀国主碌碌无为,很快就丢了江山。李珣索性沿着楚水、湘水南下,到了广州。
隐居写药典 介绍舶来香药
李珣擅长吟诗填词,在当时几乎与“花间派”大家温庭筠、韦庄齐名。他写过一阕《南乡子》:“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暗里回眸深属意,遗双翠,骑象背人先过水。”一个秀美温婉的古广州跃然纸上。
李家世代以香料为业,香料用处颇多,唐代颁布的国家药典中载入了大量以海外香料入药的方子,故而香料又有“香药”之称。隐居广州的李珣还写了一部药典,介绍了百多种舶来香药的属性与用途。此书取名《海药本草》,是学界公认的中国古代第一部专门论述海外及南方药物的著作,为后来的医药大家,尤其是李时珍写《本草纲目》时提供了参考。李珣在写《海药本草》时旁征博引,引述的既有《山海经》《诗经》《汉书》等典籍,也有《广州志》《交州记》等地方文献,可见其学养之深。一个外商后裔,能有这样惊人的成就,是不是为“海上丝绸之路也是文化交流之路”下了一个生动的注脚呢?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月华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