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锣谣”的时代传唱——解读新时代双拥的黄冈实践

“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97年前,一首“铜锣谣”掀起大别山区革命热潮;进入新时代,“铜锣谣”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接续传唱、愈发嘹亮。
厚度:崇军尚武 血脉传承
在黄冈红安县七里坪镇观音阁村,家家户户厨房里挂着一个“拥军袋”。“这是祖辈们拥护红军的历史见证。”村支书秦秋平介绍说,革命战争年代,祖辈们宁愿自己缺衣少食也要支援红军,每次做饭前先抓一把米放入袋中,积少成多,再集中送给红军当军粮。
“不光是送粮拥护红军,为了革命胜利,全村还有55名青壮年参加红军并壮烈牺牲。”秦秋平说,“拥军袋”展现的不仅是村民刻入血脉的生活习惯,更是对红色精神的铭记和传承。
图片
2024年4月,黄冈组织党政机关干部、学校学生和退役军人代表到黄冈革命烈士陵园,开展清明祭英烈缅怀活动。(李智政 摄)
“红色是黄冈最鲜亮的底色。”市委主要领导说,多年来,他们把赓续红色血脉作为双拥的固本工程,大力弘扬老区精神,始终把广大军民凝聚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
图片
黄冈每年组织学生到市博物馆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和国防教育。(余佳摄)
为把红色资源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黄冈出台地方性法规,对全市1017处红色文化遗址和5768处不可移动文物点落实保护措施;加快红色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英山园区顺利开园,大别山红色旅游区被列为全国12大红色旅游区。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等25个省级以上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党史军史教育的大课堂,《黄麻起义》《大别山上筑忠魂》《红色印记》等百余部红色著作成为市民读物,《红槐花》《铜锣》《红安永远红》等反映黄冈军民同仇敌忾的红色影视和实景剧激荡人心……
图片
2023年9月,湖北省在红安县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举行烈士公祭仪式。(李智政 摄)
图片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李爱民 摄)
守望这片红色的精神高地,矢志强军报国的远大志向在一代又一代黄冈儿女的血脉里绵绵流淌。
在乘马岗,革命家庭郑尊元祖孙四代接力参军的故事成为当地流传的佳话。“你是家族中第四代军人,到部队要听党的话,加油干。”2013年6月大学毕业后,郑尊元的儿子郑欣应征入伍。从小聆听爷爷战斗故事长大的郑欣,到部队后处处不服输、凡事争第一,当兵第二年就加入了党组织。2020年7月,郑欣参加维和任务,先后获得“四有优秀士兵”“和平勋章”等荣誉。
图片
黄冈团风县渡江战役纪念碑。(李爱民 摄)
这些年,黄冈各级党委政府不断改进提升全市烈士纪念设施宣教功能,大张旗鼓举行新兵入伍欢送、老兵退役欢迎仪式,上门悬挂光荣牌,为现役官兵送立功喜报,开展“全军十大英模画像”进校园、“最美退役军人”学习宣传等系列活动,社会各界对军人职业的认同度、尊崇感持续提升。
速度:练兵备战的事一刻不耽误
一次保障协调,让驻训官兵见证了拥军支前的“黄冈速度”。
那年,获悉某部队到黄冈驻训,市双拥办联合黄冈军分区第一时间启动拥军支前方案,组织交通、水利、海航等部门召开协调会,先后为驻训部队解决训练码头、官兵住宿、用水用电、油料供给等事宜,确保了驻训部队一进驻就全面展开训练。
“只要部队有需要,地方就要全力以赴、拥军支前,助力部队战斗力提升。”在创建双拥模范城动员大会上,黄冈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讲话语重心长。
部队备战需要什么,地方支前就保障什么。近年来,黄冈市把拥军支前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推动形成市县乡村四级书记齐抓共管、职能部门各尽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每年召开党委议军会、军地联席会研究部署拥军支前工作,制订军地互提需求、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先后为驻黄部队解决多件难题。
“该办的事坚决办、能办的事马上办、难办的事协同办。”这是黄冈各级党委政府在支持部队练兵备战上一贯的态度和作风。
温度:社会化拥军直抵官兵心坎
坐上“拥军先锋号”婚车是什么体验?一场以“缘聚大美黄冈,情定水上劲旅”为主题的集体婚礼给出了答案。
图片
2023年9月,驻黄冈舟桥某部队60对新人乘坐“拥军先锋号”公交参加集体婚礼。(李智政 摄)
2023年,驻黄某舟桥部队集体婚礼在即,“请官兵们放心,婚车由我们负责安排。”协调会上,市公交公司负责人现场表态。婚礼当天,装扮一新的6台“拥军先锋号”公交车准点迎亲。“军人的荣耀,军装的份量,军婚的幸福。”一次难忘的迎亲,让官兵们切身体会到一座城市爱军拥军的温度。
“拥军先锋号”公交是黄冈双拥的一张名片,每天穿梭在城市之间。“弘扬爱国拥军光荣传统”“爱军就是固国防”的车厢标语,在潜移默化中激活了社会各行各业爱军拥军的一池春水。
图片
2023年7月,黄冈市“拥军先锋号”公交车正式开通。(李智政 摄)
近年来,黄冈着力构建政府领跑、军民同心、全民参与的社会化拥军大格局,围绕解决官兵“后路、后院、后代”问题,健全完善多项政策,安排军人、烈士子女就读重点学校;军人、烈士子女享受中、高考优录加分政策;在全省率先出台《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免费乘坐公共交通、游园实施方案》,黄冈全域97条公交线路、87家A级景点对全国持优待证对象免费。
满腔热忱关心关爱、实实在在解决困难,一座城的大爱直抵军人军属心坎。黄冈成立“拥军联盟”,重点打造双拥示范商场、双拥步行街,涵盖商业零售、餐饮住宿、金融服务、医疗康养等行业的230家单位,承诺凡是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持相关证件均享受5至9折优惠。
图片
2024年4月,浠水县雨露学校组织少先队员们向闻一多先生雕像敬献鲜花并开展宣誓仪式。(任小乔 摄)
“如今虽已年迈,但作为‘军属之家’的主人,我将继续发挥余热,为军属分忧、为军人鼓劲。”罗田县“军属之家”创办人王开明29年情系国防、初心不改。据了解,自1995年建“家”以来,当地先后有200多名军属主动加入“军属之家”这个大家庭,在农业生产上互帮互助学技术,在生活上相互照应解愁事。
王开明“有心里话儿相互说、有高兴事一块乐、有困难一起帮,给子女添动力不拖后腿、给政府添光彩不添麻烦、给军属添荣誉不抹黑”的工作方法暖了许多军属的心窝,2020年他被表彰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
甜度:为了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
黄冈市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驻守在这片英雄土地上的广大官兵,自觉传承红色基因、争当红军传人。
有一种心安叫看到人民子弟兵。在黄冈市,这种心安的来源,在于哪里有需要,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的身影。
2020年7月,强降雨袭击黄冈大地,全市多地受灾,汛情步步升级。一时间,援黄驻鄂部队、驻黄舟桥某部队、武警黄冈支队和全市民兵预备役人员相继投入战斗。在考田河畔转移受灾群众、在荆竹河堤封堵溃口……“跟我下水”“我不累,让我来”,与洪魔昼夜鏖战一个月,官兵和民兵英勇无畏,用行动兑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铮铮誓言。
图片
2020年6月,武警黄冈支队官兵转移被洪水困住的群众。(龚诚 摄)
据不完全统计,近4年,黄冈军分区和驻黄部队、消防救援支队圆满完成驻地抗洪抢险、森林灭火等急难险重任务120余次,是人民群众一致称赞的“钢铁长城”。
今年2月,黄冈市遭遇冻雨、冰粒、纯雪等极端恶劣天气。“必须全力保障交通道路畅通和市民出行安全”。天蒙蒙亮,黄冈军分区、武警黄冈支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快速响应,迎寒而上,一场以动治“冻”的铲冰除雪战斗就此打响。各部队投入大型除雪车、铲车320台,固体融雪剂820吨,共清除积雪面积9.3万平方米,疏通结冰路段68.4公里,帮助110台打滑车辆脱困。以雪为令、随下随清、雪停路净,“关键时候还得是人民子弟兵”,过往行人无不点赞。
图片
2024年2月,武警黄冈支队官兵参加驻地铲冰除雪任务。(龚诚 摄)
建功英雄战舰,添彩“第二故乡”。战斗巡航在深蓝航道上,黄冈舰全体舰员始终与黄冈人民心手相连。2022年9月,舰员代表跋涉千里,专门赴麻城乘马岗镇列宁小学,参加“八一爱民学校”揭牌和助学兴教活动,持续投入资金开展国防陈列室、战斗英雄墙、军事图书馆等6个项目建设,并为70余名困难学生发放奖(助)学金。
图片
2022年9月,湖北省首所“八一爱民学校”在麻城市乘马中学揭牌。(白宗强 摄)
让革命老区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驻黄官兵始终铭记在心。
“村集体年收入突破50万元,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了。”提及从“空壳村”到“实业村”的蝶变过程,红安县小丰山村党支部书记周从贵喜上眉梢,无论是发展大棚蔬菜还是种植香莲,探索绿色增收的路子上都离不开黄冈军分区的大力支持。10年共建路,黄冈军分区在发展绿色产业、重点项目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扶持,2022年小丰产村成功申报“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
长期定点帮扶22个村寨,与困难群众结成帮建对子,协调引进70多个相关产业,推选560名优秀退役军人担任“兵支书”,组建186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助力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的征途上,黄冈大地军徽闪耀。一群群“迷彩绿”奋战在一线,与人民群众一道并肩战斗,谱写了军民共同缔造幸福生活的时代篇章。
策划:徐生
来源:解放军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