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物语|“禅让”刍议

潮新闻客户端 沈志权
图片
禅让,是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权力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王生前主动把帝位让给他人。禅让又分“外禅”与“内禅”,前者指君王让帝位予外姓人,后者则是传帝位给同姓人。于是,由“外禅”与“内禅”又引出儒家的“官天下”与 “家天下”之说,《汉书·盖宽饶传》云:“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传子,官以传贤。”五帝时期的尧把帝位让给了外姓的贤能之人舜,而舜也同样把帝位让给了外姓的贤能之人禹,这时的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到了夏、商、周三代则把帝位传给了自己的子孙,这时的天下就变成了一家的天下了。“官天下”就是孔子所推崇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时代,“家天下”就是孔子所说的“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的小康社会。在天下为公的大同时代,最高权力的转交多采取禅让制。
说起禅让制,无论是正史记载,还是先儒著述,抑或是工具书如《辞海》的诠释,乃至民间口口相传,都首推唐尧,认为是唐尧首开禅让之先河。的确,唐尧不以一己之利传位给儿子丹朱,而是以天下为重,举贤任能,禅位虞舜,“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史记·五帝本纪》),其举感天动地,五千年来为人传颂,无可厚非。但如果说是尧帝首创禅让制,这对于尧帝同父异母的兄长挚来说,则有失公允。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尧帝。”司马迁的这段文字比较含糊,没有言明帝挚禅位弟弟放勋之事,只是说尧的同父异母兄长挚继承了喾的帝位,因为政绩平平,所以弟弟尧继承了帝位。但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引东汉学者卫宏语说:“挚立九年而唐侯德盛,因禅位焉。”张守正《史记正义》亦引《帝王纪》云:“帝挚之母于四人中班最在下,而挚于兄弟最长,得登帝位。封异母弟放勋为唐侯。挚在位九年,政微弱,而唐侯德盛,诸侯归之,挚服其义,乃率群臣造唐而致禅。唐侯自知有天命,乃受帝禅。乃封挚于高辛。”从上述两则记载看,已继承帝位九年的挚,见弟弟唐尧的德能政绩在自己之上,于是带领群臣前往尧的封地唐去拜见尧,并把帝位禅让给尧,因此禅让制的首创者,归功于挚才比较符合于史实。如果非要说唐尧是禅让的始创者,那也只能说是“外禅”的开创者,即把帝位禅让给外姓的虞舜,至于禅让的始创者应该还是挚,只不过挚是禅位给同姓的弟弟,属于“内禅”,在格局和境界上,则尧帝更胜一筹。
图片
《竹书纪年》。据CFP。
写到唐尧禅让,有个问题即有关《竹书纪年》的记载,令笔者首鼠两端,迟迟难以落笔。倘若引而发之,则将彻底颠覆人们的认知,有损上古圣君虞舜的圣德与令名,甚感惶恐;知之不语,则不是为学之道,于心又不安。斟酌再三,还是将原文摘录于此。《竹书纪年·五帝本纪》载:“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又:“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又:“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竹书纪年》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较《史记》成书早两百年,有关尧禅位舜的记载与司马迁截然相左,不知所据何为?孰是孰非,不敢妄加评说,录此仅作存疑。
禅让制自挚与尧兄弟俩开创以来,并经儒家学派极力推崇,在此后近四千年的中国历史上,几乎贯穿始终,袭用不绝。战国时期燕王姬哙禅位国相子之;赵武灵王赵雍禅位儿子赵惠文王赵何,自称主父。秦始皇践帝位之后,据说与群臣议事时称:“吾德出于五帝,吾将官天下”(《说苑·至公》),曾萌发过禅让的念头,结果被鲍白令之数落一通,只得作罢。此后,西汉皇太子刘婴禅位摄皇帝王莽,汉献帝刘协禅位魏文帝曹丕;魏元帝曹奂禅位晋武帝司马炎;周静帝宇文阐禅位隋文帝杨坚;隋恭帝杨侑禅让给唐高祖李渊,李渊又禅位儿子李世民,自为太上皇,唐睿宗李旦禅位母亲武则天;周恭帝柴宗训禅位宋太祖赵匡胤,乃至明代朱元璋也是在举行受禅仪式之后才登上天子位,而清朝则标榜自己的家天下得自于明帝的禅让,凡此等等,不胜枚举。只是这些 “禅让”,有许多是禅让者被受让者刀架在脖子上的无奈之举,其可信度可想而知。不过,禅者三让、受者三辞的戏份必须做足,氛围肃穆,典礼俨然,使最高权力的交接显得如此圣洁而又合法化。因此现代人认为这种禅让是在作秀。但不管作秀与否,这种以非暴力方式实现最高权力的交替,或多或少可以避免更多的流血事件发生,于国家安定、百姓安宁还是有一定好处的。
挚与尧兄弟俩开创的禅让,完全基于他们的个人道德,既没有制订标准化,也没有形成制度化,而儒家学派的极力推崇,也仅仅是作为一种民主政治理想加以追求,在客观的历史条件下实难付诸实施。因此,“禅让”这一民主政治文化,在我国虽然萌芽于五帝时期,但其成长的过程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直至现代社会,体现禅让制民主内涵并使禅让制标准化、程序化、制度化的民主选举制度的出现,才使儒家极力标榜的禅让制得以开花结果。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