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生军,沉迷树根里的美术大师

图片
图片
距离克拉玛依市九公里的郊外,朱生军找了一处院子。到了春秋,天气不错的时候,他就戴上帽子手套、披上旧大衣,带上家伙什儿,对着淘来的柴火、木根凿凿刻刻。
电动刻刀与木材摩擦、碰撞,发出“滋啦”的轰鸣声,朱生军的世界里便只剩下了自己与沉淀了风霜的老旧树根。再冷些,他就把东西拿进屋,工具包里掏出锥子、锉刀继续打磨、精修。
这样的日子,他已经重复了四十年。
01.
可遇而不可求的事
做根雕这事儿,从来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做的人在寻找合适的木材,而对于木材,也是在寻一个有缘人。也许在一般人眼中,它可能就是个烧火用的废木头,遇上懂的人,它便是一件称奇的艺术品。
图片
朱生军就是那个懂木头的人。
1980年,朱生军作为知青被招工到克拉玛依油田,主要做泥瓦匠的工作,虽然艰苦却锻炼了他的韧劲。两年后又被调任到油田展览馆,出于工作需要他被派到扬州学习养花。
“学习养花的过程中,我发现盆景很不错。那时候也不是个‘安分守己’的人,就学起了盆景。”第二年3月底,他想办法运了两车皮的盆景回到新疆。回来后,朱生军继续寻找适合的植物树木,在花房专心做起了盆景。
去伊犁寻找材料的时候,他遇到了一棵忍冬,老百姓叫做“千层皮”。花房里养了一段时间后死了,朱生军舍不得扔,有空的时候拿出来看看,没事就剥一剥树皮。
剥着剥着,他就想起了在江苏学习时看到的根雕作品,“我就寻思着把它雕个什么东西,正好以前做过木工,凑了些工具就开始动手。”
这棵忍冬,就是朱生军遇到的第一棵“有缘树”。
图片
他给这棵忍冬雕刻成的作品起了个名字,叫《金鸡报晓》。乌鲁木齐举办盆景展览的时候,他连同根雕一起带了过去。
这是朱生军的首个根雕作品亮相于世。那一次,他的作品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1985年的新疆日报刊登了那次展览,称他为“提炼自然的年轻人”
图片
02.
三分雕琢,七分天成
朱生军是新疆第一批做根雕的人。
而根雕这项技艺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1982年,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了战国时代的根雕作品“辟邪”。外形虎头龙身,四足雕有蛇、雀、蛙、蝉等纹样,色彩古朴典雅,极富神韵。这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根雕作品。
到了元、明时期,古人用树根做台、架摆放物品,后来一些人便把那奇形怪状的树根,随形就意雕琢成独具审美价值的艺术品,并逐渐形成了根雕艺术。
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沉淀下来的根雕艺术,在用途、技法、价值上也有着曲折变幻的发展过程,同时也形成了根雕制作的核心技法——三分雕琢,七分天成。
图片
用朱生军的话说就是:“暨雕暨凿,返归于朴。”
“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等)的自生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脱脂处理、去皮清洗、脱水干燥、定型、精加工、配淬、着色上漆、命名八个步骤,最终呈现出似雕未雕的精美艺术品。”
发现自然美便是根雕技艺的首要关键。
30多年前,朱生军去到阿勒泰的一个矿区村镇,看到一棵长势不高、形状弯曲舒展的圆柏。当时村民用它垫着劈柴,一头已经砍得粗烂不堪,他一眼相中这根木头,花20块钱买了回去。
“也不是什么树根都适合做根雕,木材也讲究故事感”朱生军说,这棵圆柏长约一米,形似狐狸,经过河水冲刷,肌理、颜色分明,是一个“可塑之才”。
“但是被人为砍掉的一头处理起来是个大问题,想要将它融合还是有困难。”经过日复一日地钻研、雕刻和打磨,二十年后,这块烂木头终于以《天塑》为名,在中国第十一届根艺精品展上作为根雕艺术品展出,并获得“刘开渠根艺奖”金奖。
时任中国根艺美术学会副主席的李德利先生为此作品感到大为惊叹,称它是“没有雕过的根雕。”
图片
根艺雕刻注重“虽为人作,宛似天成”,朱生军说“越是好的作品,越是看不出雕刻的痕迹。根雕作品没有完全制作结束的一天,需要一直打磨、修饰,包括《天塑》。”
他的屋子里挂着各种动物、植物及其他物件的实物图,没事他就研究研究,搬出已经成形的根雕,不断进行修改,“一件作品花费一二十年都是正常的。”
03.
这事儿得耐得住寂寞
严格来说,根雕算是朱生军的副业,是由一棵忍冬引发的一个人的狂热。
早些时候,也没什么伙伴,他就一个人在戈壁滩、河谷拾树根、捡木材。再后来找不到合适的材料,他就托人打听或找熟人介绍,常常为一根木头跑南闯北。
图片
“96年的时候,有一个塔里木油田的朋友,说他那边有些不错的树,我立马动身坐上火车赶过去。”
到了以后,朱生军发现是一片胡杨林,“眼前壮观的景象让我感到震撼,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美的胡杨。”他舍不得动,就放弃了。然后又听说轮台有个柴火市场,“我兴奋地睡不着觉,又跑到轮台去了,结果一圈下来,又是无功而返。”
直到有一次,路过中蒙边境的一个村子,朱生军看到村民家门口堆了很多红柳,颜色层次分明、肌理清晰,十分适合雕刻。回去后,他趁着周五休假,赶忙从克拉玛依转车到乌鲁木齐,几经周折后终于托人把他带到了村里。
拉上木头的那晚,边境口岸狂风大作,车几近被风刮翻,人也无法正常行走,一直坚持到半夜风小一些,他又连忙往回赶。
一路上颠簸不断,很多车不愿意拉,他就好说歹说拜托别人,搬木材的时候还砸坏了别人的车玻璃,又是道歉又是赔钱。
图片
“做根雕真的是一件艰苦又孤独的事,但是没办法,就是痴迷这个啊。”
材料难找、秏时长又不挣钱,根雕便只是小众群体的热爱,而大多时候都是一个人漫长的独自雕刻。
图片
晌午接近,天气暖和了起来,朱生军换上他的“装备”,带上家伙什儿,继续在院子中电动刻刀的轰鸣声里钻研他的“有缘树”。
文| 马伟花
编辑| 郭杨
图片| 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