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害怕麻烦别人,这有问题吗?

图片
毕业这会儿,投简历笔试面试,各个地方跑,有的考试地点,离亲戚家几站地铁。我们平常关系也不错,也想问能不能住宿,但就是很难问出口,总担心给人添麻烦。
正当我在纠结的时候,对方主动叫我过去住,还不忘给灰头土脸找工作的我一通温暖鼓励,我确认完对方的方便之后,才让这颗求助的心轻松了一点。
不同的是,许多能够大方向人求助的人,ta们能很清楚地知道问题在哪,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接着会用最少的顾虑,把资源三两下就整合到了一起。
这也让我有点好奇,害怕麻烦别人背后意味着什么?怎么把握麻烦的程度才不会给事情或关系添堵?如果你也想了解,那就跟我一起,打开今天的文章吧。
图片
1 寻求认知确定
害怕麻烦别人的场景常常是不确定的,比如人际交往中,亲友间的互相帮助,什么程度是合适;或者有时候麻烦别人,不知道彼此关系的承重在哪,担心造成实际的困扰......
我们可能都听过,也践行过一句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因为自己完成的过程,程度和进度是可控的,如果求助于人,相当于在过程中引入了其它变量,这会给我们带来强烈的不确定性
对于不确定性容忍程度较低的个体,为了避免对方产生的负性想法的可能,干脆选择不去求助,哪怕自己付出再多时间精力,有时候也宁愿选择独自完成。
ta们可能会脑补出很多并不存在的危险:对方一定觉得这很离谱,ta可能并不想帮忙......于是我们把裁定权揽在手里,用确定的负性答案,来帮助自己摆脱不确定的状态。
接着用最简单的认知结构去快速处理信息、做出决定,放弃理性的求助,做出那些最容易做到、最能预料到结果的选择,于是迟迟没有尝试,亲手推开那扇虚掩或是不存在的求助之门。
2 反依赖的防御机制:隐藏的脆弱及成因
在了解了外部认知后,让我们再来探讨一下在依赖ta人的时候,内心可能产生的不安和恐惧。这些情感的影响让我们从求助和依赖的角度,逐渐朝着反依赖(counter-dependency)的方向发展。
反依赖本质上是一种难以信任ta人的表现。临床心理学家Jonice Webb发现,反依赖的人更倾向于独自完成任务,难以寻求别人的帮助,一旦表现出脆弱情感,会引发极大的不适感...
这是因为,反依赖的核心思维是回避型思维。精神分析师Joseph Burgo指出,当人们面对这些强烈情感时,通常因不知如何妥善处理,会本能地选择回避或抑制,以应对那些不可避免的痛苦。
回避的背后,可能是因为早期养育方式未能满足需求,或是成长环境不允许展现脆弱,甚至可能是对方多次强调牺牲,造成亏欠感的积累和蔓延......
因此,通过反依赖的方式,我们可以将情感保持在相对安全的范围内,于是尽可能避免请求帮助,回避对ta人的依赖,也刻意不表露出需要对方支持的那一面。
3 结果维持选择:强化和惩罚影响求助概率
到这里,大家已经从外和内了解了怕添麻烦的动因,比如可能是寻求认知确定,或反依赖的防御机制,让人选择不去麻烦对方,接下来要说的,是什么让选择得以延续。
按《ACT就这么简单》里提到的功能语境主义:所有行为都发生在语境当中,可以将不同的行为对应的回报和代价,简单地分为强化性后果惩罚性后果
强化性后果会导致行为的持续或增加,比如因为害怕给别人添麻烦,选择独立完成,最后顺利交付,过程中减少了不确定,增加了稳定感,那么之后会更多选择不求助。
图片
惩罚性后果则导致行为的减少或停止,比如独立探索的时候,发现自己很难应对任务需求,最后无法顺利交付,那么比起过程的不适,之后还是会更多地选择去求助。
在趋向或避开一件事情的选择点当中,把回报和代价纳入考虑,通常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行为的复杂性,而不单单从以是否有问题来衡量当下的行为
图片
1 交还裁定权
对于之前说到的担忧,我想向糖丸儿们分享的是,《社会心理学》中的富兰克林效应:麻烦可以拉近两个人的关系,甚至化敌为友,人们会因为自己帮助别人而更喜欢别人
你看,我们不是别人,不知道别人怎么想的,那些我们纠结久久的麻烦,也许在别人眼里并不算难办的事情。麻烦不麻烦,别人说了才算,把判断权和决定权还给别人
所以,当你觉得因为怕麻烦疯狂打退堂鼓时,不妨温和地提醒自己:任何事情都是双向的,别人有别人的想法,麻烦别人甚至可能是难得的情感交流,让感情慢慢升温。
我们可以做的是,对结果保持开放。如果被拒绝,我们要看到,对方拒绝的是我们的请求,而非我们自身。被拒绝更不用觉得丢脸,只是告诉你这条路暂时走不通而已
此外,麻烦别人不是让我们去做伸手党, 把生活工作的希望都寄托在ta人身上,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有原则、懂分寸,知道怎样去做不会让「麻烦」变成「添麻烦」。
2 压出新车辙:逐级练习减弱防御
这些防御机制,不会因为我们意识到就消失,就像我们走在崎岖的地形,依然会使用以往的防御方式,沿着车辙走,因为成年累月的往来,已把它深深地烙在了大地里。
不过,早期的抚养或互动方式,引发的怕麻烦羞耻、回避未必无法改变,真正能持续下去的改变,往往始于接受我们不可能全面治愈的事实,压出新痕迹,前进三步,后退两步
如果想要改变,需要保持警觉,持续观察惯有的防御情感,尽可能地不卷入其中;同时主动尝试不同的路径,一遍遍练习,减少防御带来的制约,压出更合当下实际路况的痕迹。
可以试着逐级练习麻烦别人的请求,比如在生病的时候,请对方为你买一盒药、倒一杯水等,从相对积极的小事做起,要比一上来就信任和依赖来得更简单易行。
当互动变得难以承受时,重新躲回熟悉的路径求得片刻的心安,也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不要放弃开辟新路,学习更适宜的应对方式,全力以赴地面对自我的真相。
3 有效性度量:判断行动能否满足需求
当我们跳出问题与否的视角,来到有效性(workability)的范畴,恭喜你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将有效性做为度量行为的依据,是接纳承诺疗法依托的一个关键做法。
为了明确有效性,你可以思考如下情况,不用公布你的思考过程!
·从长远来看,如果让那个想法指导你的行动,它是否有效?
·如果你被这些想法钩住,这有助于你做想做的事吗?
图片
·如果跟着这些想法走,这会帮助你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吗?
假设,你的一部分需求是与人建立联系,你能不吝啬对别人施以援手,却对求助对方非常不确定,甚至以加强独立的方式将对方推远,这最终能否达成你期待的联系呢?
在接纳与承诺疗法中,我们并不关注想法、情绪真假,或陷入对与错、好与坏的辩论当中,而是去衡量行为是否能帮助,我们朝着自身需求前进,为价值行动奠定基础
李雪琴在参加综艺时说,自己以前从不开口求人,认为这是一种品格。后来她上了节心理课,才知道,增进友谊的有效方法,居然是向别人提出请求。
正如人不是一座孤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来就是你麻烦我,我再麻烦你。也许,从某种程度上说,真正的成长也是一个开始善于麻烦别人,也善于帮助别人的过程。
【安慰记心理小店,安慰记zhào着你!抱团取暖加入成长群,深度探索开启咨询之旅 】
同名公号:安慰记心理
树洞体验免费心理树洞
解梦参与科学地解梦
指南得心理咨询使用指南
书籍课程免费得原价49的书籍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