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桑树至少有“五宝”,解码千年桑树上的“新质生产力”|探“先”山东

“黄河曾波澜,风沙往如烟;千古如一梦,古树蔽云天。”暮春四月,夏津黄河故道桑树成荫。这里有着中国树龄最高、规模最大的古桑树群,也是山东省首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古桑流金,当地桑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带动着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4月22日下午,“行走先行区 看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主题采访报道走进位于夏津县德百温泉小镇的夏津古桑产业研究院,解码千年桑树上的“新质生产力”。
图片
夏津古桑树群,是山东省首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创新突破,挖掘“森林黄金”
桑黄酒、桑黄茶、桑叶粉、桑黄提取液……4月22日,在位于德州夏津县德百温泉小镇的夏津古桑产业研究院内,琳琅满目的桑产品摆满了展柜。品一口桑黄茶,轻轻浅浅,余味回甘。
“桑黄茶喝起来清爽宜人,是桑黄的系列产品之一。”工作人员介绍称。
据了解,桑黄是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因寄生于桑树而得名,被称为“森林黄金”。山东夏津古桑产业研究院研发部主任孔维玺表示,桑黄其实是生长在古老桑树上的真菌,是桑产业发展的主导高附加值产品。
琳琅满目的桑产品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桑黄兼具食用和药用价值。药用价值方面,多表现在调节免疫、抗氧化、降血糖、保肝、抑菌消炎等。早在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桑耳,黑者,主女子漏下赤白汁,血病,癥瘕积聚,阴痛,阴阳寒热无子。五木耳,名檽,益气不饥,轻身强志。”此外,其食用价值及食疗养生价值也非常高。
在夏津人眼里,一棵桑树至少有“五宝”——桑树当年育苗、当年栽种、当年结果,农业生产效率高;桑叶做茶,桑枝、桑皮入药,桑果晒干,桑黄保健。其中,夏津椹果获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地理标志性商标”“省级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夏津桑黄”也通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
坐落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黄河故道古桑树群中的山东夏津古桑产业研究院,是集种植、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开发平台。据悉,近年来,夏津县以该研究院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重点围绕桑黄,深入挖掘“森林黄金”,全方位开发桑黄系列产品,取得了实效。
在科学研究方面,夏津县联合吉林农业大学著名菌物专家李玉院士、包海鹰教授,研发三大系列二十余款产品,实现年销售1.36亿元。开展了高产优质桑黄菌种选育、桑黄食药用价值及健康食材配比等课题研究,并制定了“山东黄河故道桑黄标准”、“黄河故道桑黄(粗毛纤孔菌)栽培技术规程”(草案),为后续桑黄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从源头控制质量的栽培规程。
产业加持,让古桑流金
“最早的时候,桑黄是长在野外的。”孔维玺说,“我们通过和吉林农业大学包海鹰教授团队合作,将野生的桑黄通过采集野生菌种之后,进行人工分离、人工驯化,在特定的条件下实现人工种植。”
图片
菌包车间 受访者供图
在研究院内的温室大棚里记者看到,一层层的菌包被码放得整整齐齐,桑黄正是从此处孕育而出。“在我们智能化的方舱里面,就是通过科技化的方式,实现桑黄人工种植,充分发挥桑黄高标准、高品质、高营养价值的作用。”孔维玺说。
据介绍,在科研创新的突破下,该地目前每年能收获四到五茬桑黄,打破了野外桑黄只能收一茬的窘境,年产量也达到了500吨。产品加工方面,生产桑黄系列产品20余款,桑黄茶年产量实现10吨、桑黄酒年产量达3万箱、桑黄饮品500万支的年产量。此外,除了直接销售桑黄子实体,夏津方面还通过与科研单位合作,研究桑黄深加工,深层次挖掘桑黄的价值,让“桑黄金”真正淌金。
在科研方面的投入,让山东夏津古桑产业研究院成为国内较早掌握人工驯化栽培桑黄技术的企业之一,随着国内第一个仿生态智能大棚投入使用,不仅有力推动了本地桑黄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三产融合”,让老百姓的钱包“鼓了起来”。
“我们目前的300多亩桑园都是从农户手上流转过来的,辐射了周边四五个村。”孔维玺说,得益于桑黄产业的不断发展,农户既可以收到土地流转费用,也能到公司上班,增加了收入。
不仅如此,据悉,由山东夏津古桑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建设的桑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带动了当地其他数十家中小企业、合作社等桑产品品质和附加值的提升。“未来,我们希望惠及更多的农户,也希望更多的企业加入进来,延长产业链,实现更大规模的生产。”孔维玺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曾多次提到包含德州或与德州密切关联的重点工作,其中指出:编制枣庄石榴、乳山牡蛎、黄河故道桑黄、冠县灵芝、阳信肉牛等乡土产业发展规划(扎实推动乡村产业富民)。
图片
人工培养桑黄 受访者供图
文旅赋能,结出古桑硕果
夏津是令人神往的地方,夏津植桑更可谓历史悠久。战国时期就有发展蚕桑产业的记载:“桑梓故地、丝路之源、古郡鄃城”。黄河故道古桑树群是黄河农耕文化的历史见证,是黄河故道的“活化石”,亦是桑产业发展的资源基础。
从地理坐标上,夏津位于鲁冀交界、黄河故道,黄河干流两次流经,六次泛滥决口,为这里留下一片30万亩连绵起伏的沙丘地,风沙肆虐,民不聊生。在当地人民长期与风沙抗争过程中,桑树由于生命力旺盛、根系发达,成为防风固沙保土的重要树种。
后来,夏津县制订了古桑树群保护与发展规划,推进标准化种植,打造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挖掘积淀着千年历史的农桑文化,提升文化内涵。因此,这里得以保留现今全国面积最大的古桑树林群。
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在防沙治沙、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资源利用、农业景观维持等方面具有多功能价值,于2018年4月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山东省首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唯一的桑树类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椹果之乡”已成为夏津县亮丽的名片之一。
图片
工作人员在桑产品车间内操作
在文旅产业方面,夏津依托黄河故道古桑树群,走出一条“农旅融合”、“文旅融合”“产学研融合”的路子:德百温泉度假村、德百旅游小镇椹仙村、椹仙传奇等景区景点集群激发农旅融合新活力,前屯古桑村落、平安湖小镇等乡村特色旅游项目凸显文旅融合新亮点,德百古桑产业研究院、古桑博物馆、绿巨人现代农业观光园等产业项目打造产学研融合新业态,推动形成了一产带二产、二产促三产、三产融合发展,符合夏津县实际的产业振兴之路。2023年5月,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文旅集聚区、夏津全域文旅示范实践基地正式揭牌成立。
“未来我们将继续发挥古桑树群资源优势,利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品牌,与院士合作,对古桑树群的保护、开发、利用、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形成集桑树种植、桑产品加工、桑文化体验、生态旅游、健康养老于一体的完整桑产业链,打造中国最大的桑文化、生态桑产业基地,实现‘世界桑产业看中国,中国桑产业看夏津’的目标。”夏津方面表示。
记者:李震 摄影:李震 摄像:冯松豪 出镜:刘美琪 编辑:周全 校对: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