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全国美展,杭州装裱店里的一夜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史春波
今早,一张张装裱好的画作,搬进了浙江美术馆。
经过又一次的评审,它们将参赛全国美展。
这是代表浙江画坛的最高水准,被寄予了厚望和荣光。
而就在前一天晚上,潮新闻记者在杭州一家知名的装裱店里见证了浙江画家们的最后冲刺一刻。
这是精益求精不断突破追求精品的一刻。
图片
4月22日晚上八点多,当杭州画院的青年画家阳帆把两米多的画,抬进来时,诗匀画框的老总于赛笑着说,你是最后一张送来的。
这张大画的主题是“盛世修典”,画的是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背景。
众所周知,“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是中国一项重大文化工程。自2005年来,浙江大学团队联动全球260余家文博机构,历经16年在世界各地搜集、拍摄中国古代绘画的成果,为12250余件(套)中国古代画作建立起精准的数字化档案。
而阳帆和他的师妹王阔,把这个重要题材搬到了画里,而且是用颜彩的形式表现,画在灯光下,熠熠生辉。
只见画面上,古人和今人,目光相触,是一种文明的对话。在技法上,有传统的中国水墨,又有西方的油画味道,可谓中西交融。
很快,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让人耳目一新,别具特色。”
图片
在于赛的装裱店里,四十几张大画,都是冲刺全国美展的,风格各异,可以说是代表了目前浙江画坛的至高水准。“你要是下午来,很多老师都在改画,精益求精啊。”他说。
“鲍老师,你怎么也在?”记者看到,画家鲍海斌还在已经装裱好的画作里创作。
只见他,坐在一个纸箱子上,一丝不苟的染色。这是晚上九点多了。
“趁着还有点时间,再完善完善。”他这样和记者说。
他画的是一树繁花,大运河边,有船驶过。精致而唯美。“我经常在大运河边散步,看到这一树花,就把它画了下来。”
鲍海斌在浙江省文化馆工作,他善于将写实与意境结合,讲究色彩关系的统一。他的工笔花鸟,不单纯以“写生”和“寓意”为表现形式,而是寻求融合西方写实手法,力争脱离实际远离人生的倾向,表达出入世的情怀。
图片
一层层的染色,冲洗,再染色,虽然已经画了五个月,但是在最后一晚,鲍海斌还是想画的更加精细微妙。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他们还在琢磨着,推敲着。
画家们互相交流起来。
“这个角落画个小船,是不是更好,更有空间感。画半艘就够了,要小,若隐若现的感觉最好。”阳帆指着鲍海斌的画说,“画面更有张力。”
“有道理。”鲍海斌几经思虑,“加。”
图片
几分钟,一艘小船就出现在画面上。“又可以加十分了。”大家笑着说。
这考验画家的功力和水平,在这最后的时刻。
“有时候,我们真是当局者迷啊。”鲍海斌这样直言。
取个什么名字好,大家也一起商量起来。
“就叫繁花吧,现在很热门。”
鲍海斌也给阳帆的画提了意见,“这样的颜彩,浙江没几个人能画出来,但是,这个人物的鼻尖太亮了,可以再调整一下。”
“这边再虚一点会更有古今交融的感觉。”
图片
很快,阳帆调起了颜色,改起来。“鲍老师,你说的很对。”
改着的时候,青年画家杜昕也赶来了。他的画,黑白之间很有冲击力。
因为有点细节要处理,他也过来再看一看。毕竟五年一次的全国美展,都是要努力追求极致的完美。
“没事,你们改到通宵也可以,慢慢来。”于赛和他们说。“放心,第二天准时给你们送到美术馆。”
图片
深夜,告别的时候,大家笑着互相祝愿。“祝你能拿个奖。”
在本次全国美展上,浙江画坛,能否扬眉吐气,谁能斩金夺银,让我们拭目以待。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