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阳县:分红实时到账 让群众变身“乡村合伙人”

“稻田小镇”观光车
  分红1.5元,分红4.5元,分红3元……
  春和景明,清澈的马兰河在岘山脚下蜿蜒而过。这个季节,以“稻田小镇”闻名的汝阳县东保村并无稻田景观,而是轮作油菜,入眼金黄一片。
  在这动静相宜的田园图景中,村民郭向前驾驶着观光小火车,在花田间往返穿梭。“我不是打工者,而是‘合伙人’,挣的不是工资,而是分红!”郭向前神采奕奕地介绍。
  打开数字乡村运营平台App,看着屏幕上滚动的分红流水,郭向前喜上眉梢:“小火车票价10元,每个客人扫码上车,钱包就有1.5元分红即时入账。”
现场扫码消费,分红实时到账
  眼里有光,干活有劲。郭向前的角色之变,要从汝阳创新数字乡村运营新模式说起。
  去年,汝阳联合初心农道数字科技公司,打造数字乡村运营平台,通过数字技术赋能,推动乡村运营模式由“集体经营、村民入股、年末分红”向“县域统筹、整村运营、即时分账”转变,极大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拿“稻田小镇”观光小火车项目来说。东保村依托数字乡村运营平台,发布运营项目,村集体以田园风光入股,占股20%;郭向前等4名村民每人入股2万元,成为“合伙人”,负责日常运营,占股60%;另有24户村民股东,每户筹资1000元,以资金入股,共同占股20%。
  根据股权划分,每名客人的10元票价中, 2元是集体经济收入;6元为“合伙人”分红,每人1.5元;剩余2元则平均分配给24户“村民股东”。
  “这种分红,不只是纸面上的合同约定,而是时时刻刻看得见、摸得着的收益。”郭向前坦言。他之所以愿意出资成为“合伙人”,就是看中了数字乡村运营平台的“即时分账”功能,“现场扫码消费,分红实时到账,主打公平、透明、即时!”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运营模式转变
  一石激起千层浪。得益于数字乡村运营平台赋能,东保村先后成功运营观光自行车、稻田小火车、小花菇乐园等多种业态,30名村民成为乡村合伙人,69户群众入股项目经营。
  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3天时间,“稻田小镇”运营收入超16万元,村集体、合伙人、村民股东都即时获得相应分红,真正实现集体能增收、村民有钱赚、发展可持续。
  “稻田小镇”的成功运营,折射出乡村运营方式和理念之变。
  虽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广阔乡村积累了大量资产,但由于缺乏市场思维,盘活的办法不够多、变现的渠道也不够宽。在一些项目运营中,群众单纯以租赁院落、流转土地等方式参与,没有充分参与运营;还有的收益分配不够透明,群众不能及时获取收益……
  在此背景下,以“即时分账”为核心的汝阳数字乡村运营模式应运而生。“‘即时分账’,重塑了村集体、运营商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和信任关系,真正把各方面力量拧成了一股绳。”初心农道负责人路国庆说。
分成模式是手段,运营引流是关键
  在路国庆看来,如果乡村业态谋划不准,消费引流效应不佳,再好的模式也是“无源之水”。对此,数字乡村运营平台同步整合乡村资源,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载体,在充分对接市场的基础上,引入乡村合伙人,实现了城乡要素的“双向奔赴”。
  落一子而满盘活。如今,汝阳已有14个村上线数字乡村运营平台,招募乡村合伙人82名,221户群众参与入股,运营项目215个。
  在十八盘乡,“登山精神”研学基地让村集体、研学团队和25名入股村民,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在柏树乡“红薯小镇”,乡贤牵头运营、28户群众集体参与,特色红薯餐厅开业在即……
  美丽乡村蕴藏美丽经济。在数字乡村运营模式下,村集体、运营商、合伙人、村民股东,每一个主体都不再是旁观者,而是策划者、参与者、受益者。“这一秒乡村消费,下一秒分红到账。这个模式‘中’!”郭向前竖起大拇指。(洛报融媒·洛阳网首席记者 白云飞 通讯员 丁霄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