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成都》栏目入驻25个线下公共文化空间

近日,锦观新闻《夜读成都》栏目入驻线下25个公共文化空间,在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中国唱片沉浸式体验馆以及全市多个社区书屋、菜市书屋内,市民可以通过扫描栏目二维码,一键聆听美文佳作,在洋洋盈耳的朗读声中,感受成都文化底蕴和发展变迁。
图片
阅读新空间上架《夜读成都》
读者表示很满意
记者走进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看见,在图书馆内的有声阅览墙上,挂着多张有声专辑,《夜读成都》的专辑也在其中。
读者汪逸帆正戴着耳机坐在不远处的阅览席位上沉醉地听着。听完一期节目,他又打开专辑,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我发现有声阅览墙更新了,休息的时候我就扫码听了一下《夜读成都》专辑,里面的内容真不错。”
汪逸帆经常到24小时图书馆学习,听书是他在学习缝隙中喜欢的放松方式,“我看到里面还有许多朗读名家的作品,在学习累了的时候听一听,不仅能放松心情,还能学到一些有趣的知识。”
图片
▲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有声阅览墙
另一边,位于武侯区三瓦窑街的菜市场内,烟火气十足。中午时分,趁着买菜的顾客比较少,菜市摊主钟友琼抓紧时间跑去菜市书屋找书看。
走进书屋,钟友琼一眼就看到了放在桌子上的《夜读成都》二维码立牌,她好奇地拿起来看了看,然后拿出手机扫一扫,听了一段内容。随后,钟友琼回到摊位,她迫不及待地跟“邻居”分享起了她的“新发现”,“你快去试试,安逸得很!”
说着,她转过头兴奋地拉着记者说,“平常我很喜欢读书,但忙生意的时候看书不太方便,现在可以边听边卖菜了。”
图片
▲菜市书屋(东苑店)
覆盖多个农家(社区)书屋
《夜读成都》带去书香气
在美丽的江安河旁,坐落着一个白色的建筑,外墙上粉色的字体相当醒目,在阳光的照射下充满文艺范儿,这就是温江区的留灯书屋(视阈店)。
家住在附近的何中信是这家书屋的常客,他像往常一样,来到书屋后选了靠窗的位置坐下,而当他抬头环顾四周时,突然发现今天的书屋有些不一样。
“这是什么?”何中信好奇地走向墙边,端看着《夜读成都》的立牌,“让我来扫扫看。”
随后,何中信认真翻看着《夜读成都》的专辑,“居然有周东老师的作品,我可喜欢他了,这个栏目真不错,朗诵者声音好听,文章内容也好,真是一种享受。”
图片
▲留灯书屋(视阈店)
沿着天府大道一路往南,在翠湖梨乡景区内,有一间中国唱片沉浸式体验馆,里面收藏着众多黑胶唱片。观众赵若芸是一名黑胶唱片的深度爱好者,一大早她就来到体验馆,准备一场酣畅淋漓的声音之旅。
逛着逛着,赵若芸来到了陈列馆前,她看见门口放着《夜读成都》的立牌,于是便走上前去一探究竟。“我刚才进入专辑里看了看,居然有200多期节目,涉及的内容也很宽泛。”赵若芸告诉记者,她平时通勤时间基本要一个多小时,听书成为她在通勤路上的爱好,她开心地说:“今天又发现了一个好栏目,等下回去的路上我就要开始听。”
图片
▲中国唱片沉浸式体验馆
除了以上点位,在青白江区新峰社区书屋、郫都区书院社区书屋等25个公共文化空间内,都可以找到《夜读成都》的栏目二维码,市民只需扫一扫,即可免费聆听。
图片
▲郫都区书院社区书屋
图片
▲青白江区新峰社区
提供阅读新方式
让阅读可感知、可参与
益民供应链公司党委副书记雷莉认为,在菜市场嵌入阅读功能,是为了给周边居民、摊主提供精神食粮,“它最大的特点便是可进入、可感知、可参与,《夜读成都》进菜市书屋各个门店后,无疑是一种助力,让这种特点更加鲜明。”
成都图书馆文献采编部副主任张翼则表示,《夜读成都》以有声书的方式,向市民介绍成都的历史名人、人文习俗等各个方面,形式十分新颖,贴近当今市民的阅读习惯,“相信通过这种新的方式,能够让市民更加贴近成都的历史文化,感受成都风华。”
图片
▲郫都区书院社区读书会
从“纸读”“屏读”到“听读”,如今,人们的阅读方式已然更为多元。文字到达不了的地方,声音可以。2022年10月29日,《夜读成都》音频栏目在成都日报锦观新闻客户端、喜马拉雅频道“锦观·夜读成都”正式上线,截至今日,共推出了近260期节目,取得良好的社会传播效果。本次《夜读成都》栏目入驻线下公共文化空间,将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成都”注入新的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夜读成都》栏目入驻的线下公共文化空间,是“夜读联盟”的首批成员单位。接下来,“夜读联盟”将汇聚成员单位的力量,以“书香成都”品牌集群为引领,打造系列IP,为广大用户带来优质的不一样的书香体验。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图片/视频 吴雅婷 泽登旺姆 责任编辑 罗皓 编辑 王钟婧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