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海军第一大功臣,两大心愿还有一个未实现 

图片
大家好,我是霞姐。
今天是中国海军成立75周年纪念日,各界都在欢庆这一华诞。
都说“十年陆军,五十年空军,百年海军”,新中国的海军建设,从无到有一路磕磕绊绊走到今天,成为被西方海军都高度评价的军种,非常不容易。
1950年3月,海军第一任司令萧劲光刚刚上任,轻装简从视察。北起鸭绿江口,南到中越边境,一一查看沿海的岛屿、港口、港湾。
到了威海,这里的海军连一条船都没有,只好找当地的渔民去借。渔民有些不相信,反问:“您是海军司令,怎么会跟我们渔民借船?”
渔民的话对他刺激很大。可当时有什么办法呢?这个海军司令当时就是两手空空!
事后他对随行人员说:“记下,1950年3月17日,海军司令员萧劲光乘渔船视察刘公岛。”
图片
萧劲光将军在旅顺检阅部队
之后仅两个月,人民海军奉命参战,协同陆军发起了解放万山群岛的战役。
人民海军只有5艘小炮艇和9艘登陆舰,总吨位不到敌军的十分之一,很多人是开战后才第一次见到大海。
对阵的国民党海军第三舰队,装备精良,有护卫舰、登陆舰、扫雷舰等30多艘各类舰艇,旗舰“太和”号排水量高达1600多吨。
实力如此悬殊,只能抵近敌军,刺刀见红。
一堆小艇集结起来,奋勇冲向敌舰,轻重火器一齐开火,甚至竹排贴近敌舰自爆。
连被俘虏的国军海军都不服气,说“你们算哪门子海军?哪有这样打海战的?用艇撞,甩手榴弹,连刺刀都用了,一点战法都不讲!”
这样用肉搏战来以弱胜强,人民海军共击沉、击伤敌舰十余艘,并缴获了各种舰船十余艘,创造了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辉煌战绩。
主席当时电令嘉奖:“这是人民海军首次英勇战例,应予学习和表扬。”
图片
1949年10月中旬,时任四野第12兵团司令的萧劲光,刚刚结束了衡宝战役,就收到了中央军委的电报,火速进京面见毛主席。
毛泽东说:“现在要着手筹建海军,我们想让你当海军司令员。”
萧劲光说:“我是个“旱鸭子”,又不懂海军,哪能当海军司令员?”
毛泽东笑说:“空军司令刘亚楼晕飞机,你这个海军司令晕船,这就是我们的干部政策。”
又说:“有海就要有海军。过去我国有海无防,受人欺负。我们把海军搞起来,就不怕帝国主义欺负了,海军一定要搞,没有海军不行。要搞海军就要有个人去领头。”
但毛主席之所以任命刘亚楼和萧劲光为空军和海军司令,是因为萧劲光和刘亚楼懂得我军的传统,且在苏联学习过。
当时建设海军、空军要向苏联学习,要依靠苏联援助,而萧劲光和刘亚楼两人会俄语,又比较了解苏联军队。
当年,在军队中,像萧劲光这样读过高中,又在苏联经过六年系统军事教育的将领,比较少见。
图片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1950年1月12日,中央军委正式颁布了任命萧劲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的命令。
当时,大陆上的解放战争虽已基本结束,但东南沿海的岛屿尚未解放,刚刚组建的人民海军,还担负着解放沿海岛屿、准备解放台湾的作战任务。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派第七舰队武装侵占我国领土台湾,我国沿海形势紧张,海军要随时准备粉碎来自东南沿海的侵袭。
但当时空军的作用要比海军更大,只好优先陆军、空军建设。
只有为数不多的经费,建设一支什么样的海军?如何建设海军?这是萧劲光上任伊始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图片
萧劲光,本名萧玉成,湖南长沙赵洲港。
中学时,他就通过在学生中广泛传播的《湘江评论》,知道了“毛泽东”这个名字,并开始接受革命思想的影响。
1920年9月,萧玉成得知毛泽东等人筹备成立“俄罗斯研究会”后,毅然放弃中学毕业证,申请加入。
没过多久,俄罗斯研究会派6名青年赴俄国勤工俭学,萧玉成与任弼时、刘少奇等人一起成为首批赴俄学生。
在去上海的船上,萧玉成对人生征途充满激情憧憬,口占一诗,其中两句是:“碧海蓝天秋风劲,江天万里明月光”。从此,“萧玉成”更名为“萧劲光”。
恰同学少年,意气风发,在莫斯科,萧劲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共产国际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
萧劲光也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中为数不多亲眼见到列宁的人。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萧劲光又以东方民族代表的身份,亲自为列宁守灵。
按照党组织的安排,这一年,萧劲光提前离校回国,经周恩来介绍,直接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师的党代表和政治部主任,被授予中将军衔。
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他再次赴苏学习,进了培养军事人才的托尔马乔夫军政学院,实现了他立志要做军事家的革命愿望。
回国后,他参加了在江西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28岁的萧劲光在讨论时,讲了许多苏联红军的情况,对中央苏区红军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意见。
毛泽东十分欣赏地听着萧劲光的发言,并亲切地对他说:“你喝口水,坐下慢慢地讲。”
这件事给他的印象很深,尽管毛泽东同志没有批评他,但他也意识到自己不够谦虚,苏联的理论知识并不一定适合国情。
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发现了萧劲光这匹军事方面的“千里马”,决定举荐重用他。
会议期间,毛泽东邀请萧劲光担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长。
图片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自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抵达陕北至1945年抗战胜利,萧劲光又奉命留守延安,在毛主席的直接领导下工作达十年之久。
在延安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很难搞到军事书籍。
有一次,毛泽东得知萧劲光还保存着几本,一大早就来到他的窑洞,问到:“听说你这儿藏了宝贝,给我看看怎么样?”
萧劲光一开始还不明白毛泽东是来找书。
毛泽东笑着说:“就看一看嘛!把《战役问题》、《战斗条令》两本借给我,看完就还你,好不好?”没想到,毛泽东以后也没有还书。
回忆起这段生活,萧劲光深情地说,当时毛主席借书,还真有点舍不得。
他作为科班出身的军事家,同样珍惜理论书籍,不情愿借书。
这期间,两个人根据抗日战争和反摩擦斗争的需要,手拟檄文、发电报,留下了大量文稿资料。
作为延安留守部队的司令,萧劲光也对部队进行了全面整顿,取得了惊人的进步,也被毛主席称为:“全军第一个科班出身的学军事的军事家。”
图片
1950年4月14日,海军领导机关成立大会召开。
萧劲光当时讲了几个要点:我们要建立一支自卫的、防御的海军,而不是一支侵略别国的海军。
他分析海军当下的优越条件,是靠近海岸,有众多岛屿,要充分利用这个优势,把每个岛屿变成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
他眼中的海军在战略上是防御的,在战术上却是进攻的,不建重型的舰队,而是建轻型舰队。
成立大会后不久,萧劲光到中南海向毛主席汇报海军三年建设计划,提出想前往苏联进行工作考察。
毛主席表示:“很有必要,应尽快成行。”
萧劲光又提出:“主席,苏联顾问告诉我们,装备问题他们海军部定不了,国防部也定不了,要斯大林同志拍板,光我们自己去谈恐怕不行。”
海军建设是一个国家国力的体现。周恩来当即为毛泽东起草了致斯大林的电稿,提出“亟需从苏联获得以下装备:鱼雷快艇、鱼雷、装甲舰、猎潜艇、扫雷器材、海军要塞炮和歼击鱼雷机。”
“为此,我提议即派中国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偕参谋长罗舜初、顾问顾济民前往莫斯科,与苏联海军商讨我国海军建设问题及其所需装备的订货事宜”。
图片
萧劲光将军在旅顺看望海军战士
1951年11月,萧劲光带着《海军建设三年计划》赴苏,与苏联海军方面负责人面商。苏方基本上答应了我国海军的订货要求。
一年多以后,萧劲光又带团访苏,解决装备订货问题。没想到,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
新上任的马林科夫等人甚至不知道之前中苏签订的订货协议,几次会谈均表示满足中国海军提出的订货要求有困难。
萧劲光指示:“一切尽量争取现成品、半成品。哪怕是他们用过的,只要还有作战能力和教育作用,总比完全没有好。”
当时日本和台湾正在拿着美国那些过龄的东西加强武装,向我们封锁袭击。萧劲光既认清政治形势,又看到海军建设不易,努力抓住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发展海军。
当年6月4日,中苏签订《关于海军交货和关于在建造军舰方面给予中国以技术援助的协定》,萧劲光核算了一下,最后确定的舰艇数量是1952年订货计划的1/3,驱逐舰砍掉了一半,飞机仅仅只有原计划的1/6。
萧劲光也早就意识到,单靠从国外买舰艇这一条路不行。
在他上任初,就给总参谋部写了一个报告,申请“建造几艘小型巡逻艇”,为海军大业打造了必要的基础。
图片
1951年8月,青岛造船厂造出一艘43吨的巡逻艇,并一次试航成功。
这几艘艇很小,航速不快,但却是海军自己造的,解决了急需。
萧劲光参加试航典礼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当场把参加设计建造的骨干人员召集起来一一握手:“有小的就会有大的,有慢的就会有快的……”
此后几十年里,萧劲光致力于海军武器装备建设,积极探索人民海军海上的作战方式,为共和国海军的建设和发展,奉献了全部的心血。
1957年8月4日上午,周恩来总理代毛泽东主席到青岛检阅人民海军。海军首次举行海上阅兵,共派出驱逐舰、潜艇、猎潜艇等各类舰艇39艘,轰炸机、侦察机、水上飞机等各种飞机42架。
这次阅兵标志着人民海军经过不到八年的建设,初具规模,已经成军。
短短几年,萧劲光就组建起第一支快艇部队、第一个航空兵师、第一个驱逐舰大队、第一个驱潜舰大队,初步形成新中国海上防御体系。
他主持制定海军建设的一系列方针原则、政策法规、条令条例,倡导培养“爱舰、爱岛、爱海洋”优良作风,为人民海军建设发展做出了开创性奠基性贡献。
图片
萧将军陪同周总理检阅海军部队
1954年,美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无论速度还是潜航时间,都打破当时世界纪录。
长途航行6万海里,所用燃料只有一个高尔夫球大小。
萧劲光看到美国将海狼号等多艘攻击性核潜艇投入军中的报道,知道这将是未来海军制胜的新式装备。
他把科学研究当作海军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1957年随军事友好代表团访问苏联的前夕,就开始酝酿建立海军的科学研究机构。
在苏联请教过苏联海军有关方面的专家后,一回国,即抓紧组建海军科研队伍。
1958年3月,他郑重向军委建议:“力争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重点解决原子动力大型潜艇(核潜艇)的试造任务。”
三年后,萧劲光报请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以海军科研部为主,组建了舰艇研究院,成立了核动力研究室。
不久,因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为保证原子弹等部分急需装备的研制,核潜艇工程暂时下马。甚至有核潜艇的研究人员被调去原子弹研发。
还是研究院的所有人一起动手,自建设施,购买装备,突击建成了国防部第七研究院715研究所。
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随后周恩来主持召开会议宣布核潜艇研制重新上马,加快进行。
核潜艇的研发成本是天文数字,所以设计上必须万无一失。
核潜艇的核心部分包括核动力装置,潜艇形状,空气保障,导航,武器系统等等“七朵金花”。
控制阀门加起来有一万多个,还有几千米长的管道、电缆,一千多吨钢材,几千个仪表等设备。
为了保证他们的重量、重心在最佳位置,设计和组装工作无比复杂。
但首批核潜艇研制专家只有29名,没有一个人见过核潜艇的样子。
没有任何资料可供参考,就需要自己计算海量的科研数据,而计算工具却只有算盘和计算尺。
还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外交官从海外给孩子买了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才让研究所的专家第一次见到模型。
1970年12月26日,长征1号核潜艇成功下水。
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从1960年大规模研发开始,研究人员只花了十年时间就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萧劲光不忘1958年毛主席决然指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萧劲光的忠诚和信念是被一直认可的,特殊时期,有人上告要求罢免萧劲光的海军司令员职务。
毛主席坚决不同意,并十分肯定地告诉他们:“海军司令还要萧劲光来当,萧劲光是终身海军司令。”
图片
1980年,萧劲光卸任人民海军司令员,他也成了世界海军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司令员。
离开工作岗位五年后,萧劲光给邓小平写了封信,分析了世界海军和我国海军的整体情况,更是直接建议:“为了应对未来发展,应该建造航母。”
信递上去以后,邓小平考虑再三,最终回复了一句:“目前还不到时机。”
其实对萧劲光的建议,邓小平是非常赞同的,但在八十年代中期,各方面经费仍然不是很充裕。邓小平在回信中明确表示:
“待经济腾飞之日,便是航母建造之时。”
图片
1974年,萧劲光将军陪同朱德总司令视察北海舰队
航母是航空母舰的简称,是一种大型的水面舰艇。
1941年12月7日,日军出动6艘航母,354架飞机,袭击美国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
除了航母以外,美军太平洋舰队损失了全部的舰艇,而日军只损失了29架飞机。各国才意识到,航母改变了传统海战,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过去,海上作战取决于双方舰艇数量,吨位以及重炮,双方面对面交火。有了航母以后,双方只需要派出飞机轰炸对面的舰艇、港口。
二战结束以后,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航母,特别是有了核动力以后,航母的续航能力大大提升,可以在远离本土的环境下作战。
航母无疑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萧劲光念念不忘着中国人自己的航母。
1982年8月,刘华清接替萧劲光出任海军司令员,从上任那天开始,就不断的推动航母建造提上议事日程。
但推进并非易事。
1987年3月上旬,萧劲光住院治疗期间,偶然从新闻上听说了一个消息:
“总参一位领导与外宾谈到中国海军建设时说,中国海军的战略是近海防御,中国不需要、也不准备搞航空母舰。”
萧劲光一听,一下子就着了急,忍不住重复了一句:“中国不需要搞航母?”
说着看了身边的秘书一眼,像是对秘书又像是自语道:“这个问题要研究,不知刘司令怎么考虑?我的印象中,他是主张搞航母的。”
刘华清当时显然也注意到了电视新闻里的情况,立即赶往萧劲光那里。
图片
萧劲光与刘华清聊时,曾提到了中国的近海防御战略,实际上也是建立在海军装备基础上提出的。
毛主席讲的积极防御,就是“消灭敌人,保存自己”。
近海防御战略,实际上是以近海作战为主,绝非不要中远海作战。事实上,单纯的近海作战是防御不了近海的。
我们这样一个濒海大国,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
随着海洋开发事业和海上斗争形势发展,面临的海上威胁与过去大不相同。
积极防御,当然包括战略退却中的进攻,没有航母,不能远距离作战,仗打起来只能望洋兴叹。
这一番分析,最后指出一个不容反驳的意见,“没有航空母舰是不行的”
回去以后,刘华清便将这一想法向中央做了汇报,与此同时,他还请求萧劲光把这些观点写成一篇文章发表,作为对建军60周年的纪念。
文章在《海军杂志》上公开发表后,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还一度引起少年儿童捐款给海军报社造航母的热潮。
其中一个叫陈虞文的小朋友,就把自己积攒的零用钱140余元,捐给解放军总装备部,专门用于造航母。
当时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袭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年幼的陈虞文看到了国人的愤怒,竟然问父母:“是不是我们造出航母了,别人就不敢欺负我们了?”
从此陈虞文便有了捐款建航母的想法。父母也都很支持他,一家人特地跑了四趟邮局,将140元钱分四次寄给了解放军总装备部。
不过很遗憾,萧劲光、刘华清将军都没能看到我国航母下水。
图片
中国海军的第一艘航母“辽宁”号
1989年3月,萧劲光大将患肝癌,20日,医院发出了病危通知书。
即便是到了生命最后时刻,萧劲光仍然注意收听新闻,并让秘书给他读报读文件。几天后,秘书告诉萧劲光:“中央同意海军意见,以1949年4月23日成立华东军区海军的日期,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日期。”
饱受病痛折磨的萧劲光笑了笑:“海军40年,风风雨雨,不易,该好好庆祝。你们给我准备一篇稿子,我有话说。”
很遗憾,萧劲光将军没能撑到那一天。
3月29日,萧劲光病逝。
他任海军司令员30年,使人民海军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发展成为一支兵种齐全、装备比较先进、有一定现代化作战能力的海上军事力量。
但他一生最大的遗憾,是没能见证中国海军的强大。
他临终前曾对家人说:“我在海军任上有一个任务是解放台湾,后来随着形势发展,这一任务撤销。以后,我的骨灰就撒在东海,随着时间推移,我会看到海军越来越强大,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时光荏苒,盛世终如将军所愿:
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付海军。
2019年12月17日,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交接入列。
2022年6月17日,我国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下水命名。
……
在人所罕至的道路上,中国航母在奋力前行,中国海军在向着世界一流海军破浪远航。
编辑:思聪 霞姐
部分资料和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