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多样地推进中美经贸合作

图片
徐洪才/文 图为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欧美同学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欧美同学会留美分会常务副会长徐洪才
本文为徐洪才在中宏论坛第四十八场研讨会发言实录。
我想围绕推进中美经贸合作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必要性,二是总基调,三是若干建议。
第一,搞好中美关系,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按照习近平主席指示,我们有1000个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了,但是没有一个理由把关系搞砸了。中美两国领导人都能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开展了多次会晤,有很多共识。最新会晤是去年底的旧金山会晤。但从执行层面看,表现不尽人意。最近几年,脱钩断链、去风险、重构全球供应链,然后就是去中国化,搞小院高墙、新冷战,实际上这对中美关系有很大损伤。毫无疑问,中美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和第二大经济体,关系搞不好,世界将永无宁日。所以,为了全人类利益,为了国际社会共同繁荣、和平发展,都有必要解决好中美现实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当然,中美关系也是分层次的。有些方面通过双方努力是可以有所改善的,比如经贸合作;地缘政治上有各自诉求,双方管控风险,加大对话沟通,也会有积极作用。但在意识形态、价值观层面,则是针锋相对、水火不容。怎么样才能做到趋利避害,这对双方都是严峻考验。
从经贸合作角度,美国长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对美国也很重要。尽管最近两年来自中国进口或者中国出口到美国贸易量在美国整体贸易中份额明显下降,但是,中国贸易顺差最大贡献国依然是美国,或者说美国最大贸易逆差国依然是中国。美国在华投资企业有7万多家,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在美国投资相对少一点。我们跟美国主要是买卖关系,我们“卖卖卖”,美国“买买买”。现在美国想方设法转移产业链,从欧洲、加拿大、印度、越南、墨西哥等地买,所谓友岸外包、近岸外包,将经贸合作泛政治化。因此,对双方都有损伤,对世界经济也有损害。今年及未来几年,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动力严重不足,中美两个大国责无旁贷,有必要把关系搞好。现在美国将中国列为系统性竞争对手,将战略竞争定义为两国关系主基调,对此我们并不同意。现实情况,不能一厢情愿,我们也不得不在某些领域和美国展开竞争。但是,我觉得只要是基于规则、基于奥林匹克精神、你追我赶式的竞争,不见得是坏事。 按照前几年王毅部长的说法,比就比吧,就比两点,一是看谁对本国人民更好一点,这要由本国老百姓说了算;二是看谁对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贡献更大一点,这要由全世界人民来说话,需要时间检验,短期内不可能分出高下。我觉得,我们通过与美国合作竞争,不断扩大开放,找准自身不足,倒逼国内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刀刃向内,自强不息,这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可能还有促进作用。还有一点,我到处讲美国这个国家很有个性,建国250年,历史很短,但他始终要树立一个竞争对手。现在我们很荣幸,有实力成为美国竞争对手,也要把握好这个历史机遇。怎么样变压力为动力,促进我们自身发展,需要认真研究。
第二,谈谈总基调。尽管在很多领域中美有分歧,甚至尖锐对抗,我们不回避矛盾,但总基调还是要以稳为主,稳中求进,灵活机智,趋利避害,多样性开展务实合作,尤其要把经贸合作压舱石夯实了。过去几年,这个压舱石风雨飘摇、动荡不定。但是,中美合作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要把准工作重点和方向。
第三,就是建议,有八个方面。一是要营造一个有利于中美展开务实合作的舆论环境,促进两国人民正常交往。客观上,三年疫情对此冲击很大。现在疫情烟消云散,但迄今为止,中美之间航班还不到疫情前的1/3,显然还没有恢复正常。
二是民间交流正常化。恢复十年多次往返签证,这是 2014年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达成的成果。未来五年,我们将邀请几万美国青少年儿童来华交流。太平洋很辽阔,不能成为阻隔人民正常友好交往的鸿沟。改善中美关系,要着眼长远,从娃娃抓起。
三是中美学术“再挂钩” (scholarly recoupling)。近期,北京大学国关学院和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共同写了一本书,其中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中美学术界再挂钩。两国智库、高校主动搞一些活动。这近两天哈佛中国论坛召开,中国一些有影响的企业家去了,这挺好。在文化、学术层面活跃一下气氛,搞几个标志性活动,促进学术交流常态化。也要开展科技创新合作。近期中美科技合作协定续签又被美国延期半年。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45年来这个协定每隔五年都会续签,一直都没有中断。正常学术交流、科技合作中断,对双方都不利。正常科技交流与合作对中国对美国都有利。
四是工商金融界行动起来。前一阵子,美国驻华使馆商务处和国际投资促进会共同搞了一个推介活动,欢迎中国企业参加6月份在马里兰州举办的SelectUSA“选择美国”投资峰会。这个活动每年一次,就像中国高层发展论坛和博鳌亚洲论坛。美国联邦政府也搞招商引资,欢迎世界各地投资者,包括中国工商界到美国去投资。我觉得这是理性选择,我们工商金融界要跟硅谷高科技企业和华尔街金融机构恢复正常交往。
五是地方政府行动起来。中美一直有“姐妹城市”,要恢复起来。美国州长、市长有自己的想法,不一定与华盛顿政客完全一致。对参众两院少数政客想法也不要过于在意,他们并不能完全代表美国。改善中美关系的活动空间很大。
六是激活双边对话机制。经贸合作层面,双方有副部长级经济工作组和金融工作组,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发改委、商务部等部门参与。何立峰副总理是中方牵头人,耶伦财长是美方牵头人,这些工作机制要创造性开展务实合作,不断推出新的合作成果。还要发挥智库机构积极作用,集思广益,吸收专家学者意见和民间智慧,推动“二轨对话”,进一步做实各种对话机制。
七是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现在全球经济发展严重分化、不平衡。发达国家面临通胀问题,我们是需求不足,物价低迷。不管怎么讲,现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比如石油价格今年一季度每桶上涨了十多美元。这有地缘政治冲突的影响。全球石油价格上涨,最终要转化为生产经营成本,中国吃亏最大。中国是工业大国、制造业大国,石油进口依存度高达70%。欧佩克,包括俄罗斯、沙特、伊朗等产油国影响很大。美国现在是全球重要产油国和石油出口大国,石油价格波动对美国影响比我们要小很多。要加强中美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包括货币政策、金融稳定,都需要两国相关部门及时沟通和协调。
八是在多边和诸边层面加强合作。比如在联合国、G20层面开展合作,也要总结经验教训。中美面临很多共同挑战,比如应对气变、反恐、反洗钱、反腐败,还有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的挑战,绿色金融也要加强合作。总而言之,要把握好机会窗口。今年是美国总统大选之年,中美之间关系不会有太大波动。个别政客过激言论,不要过于在意,要淡化处理。保持战略定力,这也显示我们的自信。要将中美两国领导人旧金山愿景变成实景,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