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花莲4小时累计55起地震,还会有更大地震吗?专家这样说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从4月22日17时08分到4月23日凌晨3时34分,台湾花莲县及附近海域共发生4.0级及以上地震26次,其中5.0级及以上地震7次、6.0级及以上地震2次。
据报道,台湾花莲县从4月22日晚间至23日早晨地震不断,已造成当地2栋大楼倾倒。花莲县政府23日5时紧急发布讯息指出,因地震不断发生,该县23日当天停班停课。
图片
当天,坐标福州、泉州、莆田等地的网友在网上分享自己感受到了摇晃的震感。对于此次如此密集的地震,不少网友好奇,是此前4月3日花莲7.3级地震的余震吗?如此密集的地震,是否意味着未来可能发生更高震级的地震?
就此,记者连线了云南大学地球物理系副教授杨海燕。她认为,从4月22日17时08分到4月23日凌晨3时34分台湾花莲县及附近海域发生三十余次地震,“均是4月3日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的7.3级地震的余震。”
“台湾地区发生地震具有统一构造背景。”杨海燕指出,台湾地区坐落于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交界的敏感地带,正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这是全球最为活跃的地震带之一。“两大板块间的相互挤压使得台湾地壳极不稳定,从而引发了频繁的地震活动。” 
而台湾花莲县及附近海域地处地质结构复杂的区域,板块活动活跃,历来是地震的高发地带。杨海燕提到,“4月3日,台湾花莲县海域遭遇的7.3级强震可能只是地壳中累积能量的一次部分释放,剩余能量在随后的时间里逐步释放,所以才会引发多次余震。” 
据杨海燕介绍,余震的产生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地震能量逐渐衰减过程中的一部分。“余震通常会在主震后的数小时、数天、数周乃至数月内发生,随着时间的推移,余震的强度和频率会逐渐减弱。”主震之后,地壳内部的应力平衡被打破,需要通过连续的余震来调整应力分布,直至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因此,4月3日主震之后,地震会导致断层两侧的地壳应力重新分布,使得周围岩石受到不同程度的压力和张力作用,“这种应力的重新调整过程可能引发新的微小破裂或滑移,进而触发余震的发生,但其强度一般都比主震小。”
对于未来是否会发生更高震级的地震,杨海燕认为,尽管台湾地区地震频发,“但目前仍无法确切判断是否已进入地震活跃期。”地震的频发并不意味着可以预测下一次地震的具体时间和强度。
杨海燕说,地震的发生是由地壳板块运动和地质构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具有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当前地震的频繁可能暗示着地壳应力正在积极调整,但要确定是否真正进入了一个长期的活跃期,“仍需依赖更全面的数据和专业机构的深入评估。”
​(来源: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