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读写”中实现儿童全息成长

朱自清、叶圣陶等老一代教育家提出的“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如何在传承前辈经验的基础上,坚持语文立人、核心素养导向、凸显大单元意识,基于教材、活用教材,建构“真读写、大读写、全读写、大任务、大情境”的读写体系,是我和团队孜孜以求的目标。自2000年以来,我们陆续建构了“大读写”单元教学的理念、操作、作业、支持、评价、推广系统,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和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2022年,该成果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一核统整,创建大读写单元教学的理念系统
学生读写兴趣缺乏、学习主体缺位、儿童精神缺失、读写指导缺法等,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关注的焦点。上述状况背后的问题主要有:
目标与过程失真。在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往往停留在就“文”学“文”、就“作”习“作”,很少关注学生本身对学习目标的真实需求和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假而缺法”,学生读写兴趣不高、主体意识不强、儿童趣味不浓、个性思维不足。
单篇与整体失统。在语文教材使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往往停留在就“文”教“文”、就“作”写“作”,很少关注单篇课文与单元目标之间的整体统筹。教学目标不清,教学内容割裂,“散而缺序”,难以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阅读与写作失联。在语文教学推进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往往停留在就“文”谈“文”、就“作”言“作”,很少关注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之间的紧密关联,“单而失援”,读写互利、读写共进缺乏具体依托和支持。
“大读写”单元教学就是针对以上瓶颈,统筹推进、整体建构的单元教学新样态。大读写单元教学以单元习作目标为统领,将整个单元的教学设计成主题化、情境化、儿童化的大读写项目(涵盖单元导读、单元内每篇课文的教学、单元读书吧、口语交际、语文园地等),建构儿童自主读写学习圈。同时,完善主动链接(链接圈)、人人发表(发表圈)、全息评价(评价圈)三圈联动的全读写支持系统,创造学习经历,丰富成长体验,链接阅读经验,优化读写生态,实现儿童在“真读写”“大读写”“全读写”中的全息成长。
四环多样,开发大读写单元教学的操作系统
大读写单元教学的基本流程由“导学·目标定位”“通学·创新设计”“研学·项目实施”“督学·反思评估”四个核心板块组成。
单元教学伊始直接进入单元习作,根据单元习作要求和单元定位设定大读写单元的教学目标。接着,整体概览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将其创新设计成一个主题化、情境化、儿童化的大读写项目。如统编语文五下第七单元,单元习作是写《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可以设计“‘醉’美西湖”大读写项目,依托自主读写(学习圈)、主动链接(链接圈)、人人发表(发表圈)、全息评价(评价圈)的大读写生态系统,创造学习经历,丰富成长体验,链接阅读经验,分阶段完成单元“大读写”项目的学习任务。
任务一:通过《金字塔》学习提取、筛选、整合资料,完成“‘醉’美西湖”的介绍提纲。
任务二:学习《威尼斯的小艇》,品悟动静结合的表达,尝试有画面感地描写“西湖美,最美在风景”片段。
任务三:品悟《牧场之国》一咏三叹的表达并迁移运用,将“‘醉’美西湖”连缀成文。
任务四:创设“笔尖下的‘最’中国”大情境,在无边界资源库世界文化遗产名家名篇+链接式“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班级读书会等读写中,逐步体会不同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之美和文化内涵,每天用“日点睛”记录学习所得、片段描写,分阶段完成作品“‘最’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大读写单元教学的基本样态有常态化样式、特色化样式和个性化样式。按照单元主题和习作类型不同,分为记叙性、说明性、议论性、实用性、文学性和学问性等“大读写”项目(其中实用性“大读写”涵盖生活中的各类实用性应用文,如书信、请假条、会议通知等;文学性“大读写”包括通过文学形象表达的各类文章,如儿童诗、童话、小说等;学问性“大读写”是以调查、研究为基础的各类文章,如社会观察、调查报告等),这恰好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任务群分类高度一致。同时分类梳理各种类型的教师指导策略和学生学习提示。
在大读写单元教学推进过程中,教学组织常用的形式有单元导学课、精读引领课、组文阅读课、“无边界”班级读书会、经典读写吧、“日点睛”日记时间、成果分享沙龙等。课型不同、组织形式不同,承担的任务也不同,在大读写单元教学推进的不同阶段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根据地域特征和教材版本不同,在常态化项目的基础上增设同主题或同类型特色化项目,供学校师生拓展和链接。如根据语文教材中调查、研究类习作占比不多,结合江浙一带的地域特色,在统编语文五上增加学问性“大读写”的份额,包括观察项目(如水稻成长日记)、参观实践项目(如污水处理)、主题调查项目(如调查方言)。基于个体差异,学生可以选择以设计师、调度师、记录员、信息员、评价师、解说员、主持人、汇报人等不同身份进入大读写单元的学习,并且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项目的难易层级或进行个性化微调。
三圈联动,建构大读写单元教学的支持系统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教学阶段和教学情境,从索引卡、工作坊、角色扮演、小组交叉、头脑风暴、项目式学习等大读写单元教学的常用策略中选用学生可接受、有帮助或者熟悉的教学策略。学生最喜欢、最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工作坊:学生自己创建工作坊,并与同伴一起学习,同伴给予反馈。
索引卡:提供索引卡和指南,学生按图索骥,按索引卡引导创建活动。
头脑风暴:以思维导图、头脑风暴的形式进行大读写项目的活动方案设计是非常有效的策略。
学习中心:利用不同的活动打破既定的组织形式,以主题成立中心活动室,学生自由组合,完成大读写任务,如“水稻研究站”“方言吧”等。
大读写“发表圈”:记录展示全景化。在教学推进过程中,每个个体以“日点睛”日记的方式记录项目进程、体验及感受。阶段性、结果性成果通过大读写“发表圈”进行展示。一级发表圈:班级微信群、家长朋友圈、班级优化大师等;二级发表圈:班报、校报、班级读书会等;三级发表圈:各级报纸、杂志等。记录和展示过程中,生生、师生、家长等都可以通过发表平台进行多维互动,学生可以根据各方意见进行二次设计、成果修订、重新展示。
大读写“链接圈”:资源链接全息化。梳理1—6年级每个单元的“大读写”同步阅读书目,每周开展“大读写”单元主题项目的“无边界”链接式班级读书会(并展示前期优秀成果)。读书会筹备、主持、摄影、记录等工作全部由学生完成,每个工作角色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体验一次。
大读写“评价圈”:评价反馈全程化。在学习推进过程中,每个个体、团队在“发表圈”中进行互动评价,同时按照设计的创意、分工的科学、方法的运用、目标的达成等维度进行过程性评估,可根据量表进行量化考评。项目成果的结果性评价按照目标要求逐项达标,并按照作品在发表圈的发表层级加分。
今天来看,新版课标倡导的学习任务群等理念与我们的主张高度契合,这证实了我们20多年的探索是正确的。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梳理大读写单元教学实践层面的经验,继续深化提炼,向同行展现大读写单元教学持续优化的魅力,同时也展示我们“小语人”依托学科教学文以载道、全息育人的信念和决心。
(作者系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浙江师范大学在读博士、浙江省永康市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中国教师报》2024年04月24日第11版 
作者:倪静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