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书香在校园内外自然流淌

“我们现在有4个现代化的图书馆,生均图书达到40册。”河南省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河一小校长余新莉自豪地说。但她却始终忘不了当初到任时阅览室那两扇总是闭着的暗红色大铁门,那时滨河一小还被叫作耿庄小学。
“是书带给这所农村学校希望。”余新莉感慨道。沧桑巨变,距今不过十几年,这也是整个经开区推进全域系统阅读工作的真实写照。
既要全力发展经济,又要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如何把政府、企业、学校、社会机构链接起来形成合力打造学习型社会,经开区教育文化体育局负责人戴红燕首先想到的便是阅读。2023年10月,经开区“书香经开”学习品牌荣获河南省全民终身学习品牌。对戴红燕来说,这一切刚刚起步,因为“我们始终把‘人人都是阅读者和阅读引领者’当作最理想的目标,并朝向这个目标坚持不懈努力着”。
办一所图书馆里的学校
“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就不能称其为学校。”苏霍姆林斯基的话一直萦绕在戴红燕脑海。
建设书香校园,首先要把高品质书籍送进学校。为此,经开区教文体局按照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给各中小学配备了丰富的图书资源及配套的阅读设施,全区中小学生均图书数量均达国家一类标准,各校购置图书来源、经费支出情况也列入学校年度考核目标。
在给学校配置图书时,戴红燕是有深入思考的。为了避免买来的书师生不愿意看、师生想看的书又没有渠道获得,经开区在图书采购前会把书单、购书意愿卡发给学校,广泛征集师生想看的书目,把买书的主动权交给学校,同时经常开展荐书活动,把最新出版的优质图书推荐给学校、家长、学生。
为适应信息化时代趋势,区里给学校配备了电子图书借阅机;经开区图书馆把24小时街头自助图书馆建在学校门口,方便师生借还图书。郑州市第八十五中学、经开区实验中学、经开区外国语学校等学校图书馆与郑州少年儿童图书馆、经开区图书馆实行联网管理,实现了资源共享、通借通还,极大扩充了学校的图书资源库。
正是在这样的资源支持下,经开区六一小学把学校办成了一所图书馆里的学校。学校以一处朗读亭、一座图书馆、三处开放式阅览室、45个班级读书角为基地,整体规划阅读空间,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校园空间服务师生阅读。“阅读不仅仅是一时一刻,更不应该是特定时刻特定地点,而应成为随手可及的习惯。”六一小学执行校长马宁说。
为了管理好这些图书,经开区外国语学校开展了图书志愿者服务工作。走进书,敬畏书,学生通过志愿服务工作既增加了职业体验,又能够站在他者角度看待读书这件事,进而从读书者变成读书引领者。七年级学生韩志豪说:“通过志愿者工作,我提高了阅读量,还让更多的同学愿意来图书馆,特别有满足感。”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各学校在优化校内阅读环境时,还大力引导广大家长积极创造条件,为孩子居家阅读提供方便。朝凤路小学开设凤翼家长读书坊,开展家长读书、探秘书店系列活动。瑞锦小学以家长学校为载体,积极组建“妈妈读书会”学习共同体,给家长提供阅读指导,让阅读影响每一个家庭。
在滨河一小,教师倡导家长和孩子每天一起阅读30分钟,定期评选“最美阅读家长”,在周一升旗时进行表彰。“念书给孩子听,就好像和孩子手牵手到故事国去旅行,共同分享一段充满温暖语言的快乐时光。”余新莉表示,这样美好的晚间阅读时光正被滨河一小的广大家长推崇、参与并享受着。
共读共写共同生活
“再过一段时间,紫藤花全部盛开,也就是学生进行紫藤诗会的时候。”郑州市第八十五中学校长郭华伟说,“读书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希望学生走到户外与自然亲近,在大地上读诗、写诗、舞蹈。”
让读书成为生活,是经开区每一位校长的共识。
在蝶湖小学,阅读不仅仅被视为课程,更是师生共有的生活方式。当清晨的阳光映进教室的时候,蝶湖小学的晨诵就开启了,孩子每个清晨与精心挑选的一首首诗歌相遇,在校长张智慧看来,“这是一所带着阅读基因建造起来的学校”。
面塑社团在经开区实验小学一直深受学生欢迎。能不能把书里的场景塑造出来呢?当教师提出这样的想法时,校长史兆霞立刻表示支持:“通过塑造书中的场景、人物,孩子们对书的主题、内容理解更深刻、更全面了。”在阅读了情感教育研究学者朱小蔓的生平故事后,实验小学师生在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玉伟的指导下,历经半年创作了“朱小蔓学术人生剪影面塑系列作品”,进一步感受到师爱的伟大。
书要读,路也要走。前不久,郑州市第八十五中学七年级师生来到开封市朱仙镇观赏四面牌坊,研讨宋代历史,诵读《满江红》。一些孩子说:“读书,世界就在眼前;不读书,眼前就是世界。”
在龙美小学,每间教室墙上是五颜六色的,浅绿色、粉色、浅蓝色……每种颜色代表着对学生不同层次阅读量的认证。五年级学生孙楚涵每个学期的阅读量有500多万字,记者惊诧于眼前这个小女孩惊人的阅读量,校长贺佩佩笑着说:“这在龙美已经成了常态。”在龙美小学,人人会写诗,班班有诗集,数字的背后站立着一个个活泼、强健、丰盈的生命。
“想要打动孩子,首先要打动教师自己。”蝶湖小学教师陈曦说。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路上,教师自身首先要成为专业阅读者。每周一下午放学后,是蝶湖小学固定的千帆教师读书会。建校4年来,已经举行了108期,大家共读了多本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
喜爱文学阅读的教师李怡斐在一次次专业共读中意识到,“教育理论书籍不能让你获得即时的愉悦感,也不能一下子解决当下面临的问题,但是坚持读能够让我建构起对孩子的理解,进而建构起对课程、教学的理解。而终有一天,我会在教学中将理论变为现实”。
经开区师生穿过一本本书,走进了彼此的世界,更获得了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勇气与自信。正如九年级学生申若颐所说:“阅读是一种放松的方式,通过读书可以缓解升学的压力,因为在书中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在做好线下师生阅读工作的同时,经开区依托超星阅读平台,连续八年、每年至少开展四次师生线上共读活动,形成了“线上线下、人人参与、全员共读”的读书氛围。有了平台的支撑,师生阅读效果变得数据化、可视化,每年召开的线上共读总结表彰大会推动着线上共读常态化、可持续发展。
想读好读还要会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