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反转、明暗交锋、悬念连环,谍战剧欲罢不能的背后

来源|传媒内参
图片
国剧市场,谍战题材剧凭借悬疑、烧脑、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长盛不衰。 
但近几年,谍战剧似乎已经风光不再,许多作品被调侃为“披着谍战外衣的偶像情感剧”。在类型化、风格化、剧情化流行的当下,谍战剧如何“蝶变”?  
今年以来,《追风者》等一批谍战剧风云再起,成为上半年国剧市场的亮点。而正在热播的《哈尔滨一九四四》《群星闪耀时》两部谍战大戏正面交锋,烧脑指数直线上升,而“谍战+”的叙事也为新谍战剧打开了一番天地。 
01
摒弃“玛丽苏”老套路 
生活流叙事更真实
谍战剧是以间谍活动为主题的一类影视剧,其中有卧底、特务、情报交换、悬疑、爱情、暴力刑讯等元素。但强化情感、弱化谍战成为近几年谍战剧非常明显的特质,甚至大女主养成情节的谍战剧不在少数。  
情感元素的合理合情增加会让剧情更加有血有肉,但是如果整部剧用较大篇幅突出情感、描述情感,则会丧失谍战剧内涵。
那么,如何打破“玛丽苏”套路,怎样在谍战与感情之间平衡有度?谍战戏最吸引观众还是烧脑的细节,惊险如走钢丝般的剧情,如果这些不能做到引人入胜,加入其它元素就是一个噱头。
如今,偏向形形色色人物故事,年轻化的讲述形式逐渐成为主流。而在类型上,融合战争、历史、悬疑、喜剧等元素。  
图片
比如高能暗斗谍战剧《哈尔滨一九四四》以双胞胎兄弟交替身份与敌人斡旋的叙事角度切入,让主人公面对的险境,不止是潜流汹涌、处处暗礁的敌方阵营,也不仅是来自于孤身一人深入敌后的命悬一线,还叠加了一份源于“自身”的不确定性。 
图片
《群星闪耀时》展现民国革命背景下人物抉择与成长。叙事风格独特,张弛有度,融合谍战与小市民生活,该剧以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为叙事背景,讲述了爱国青年、军政部次长之子华桢历经现实的试炼、挣扎和成长,逐步找到人生方向和真正信仰。 
图片
02
密码、暗语、电报... 
打破同质化,拓宽“谍战+”
曾几何时,《暗算》《潜伏》《黎明之前》《伪装者》《风筝》《麻雀》《和平饭店》等一批谍战剧大火后,有着明显跟风、模仿之嫌的谍战剧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复制、霸屏。 
但题材僵化、重复、缺乏新意也让观众审美疲劳。有观众形象地总结谍战剧的几大俗套:特务多为美娇娘,动作枪战齐上场,故事单薄史料挡,敌我双方恋爱忙,勾心斗角胜官场,对白肤浅旁白扛。甚至有网友吐槽,打开谍战剧总是那老三样——密码、暗语、电报。
剧情同质化成为谍战剧市场挥之不去的顽疾。知名作家麦家曾指出:荧屏谍战喋喋不休,说明我们创作者太缺乏原创力,制片商太急功近利,很多编剧都没有接触过特工这一领域,以至于长期闭门造车凭想象力或借鉴模仿来创作。
其实,谍战剧并不无聊,无聊的是同质化。千篇一律的谍战剧和雷同的故事内容早已严重耗尽了观众对这一题材电视剧的新鲜感。
情节单薄、构思不严、漏洞百出且缺乏思想内涵、甚至不尊重历史的作品不仅让观众看之无味,更让人感觉丑态百出。如此一来,对谍战剧的打击就将会是巨大的。
业内人士指出,谍战剧的创作原型和虚构并存,基本的人物心理、常识性的生活逻辑以及涉及史实的部分必须真实,无论谍战小说还是谍战剧,都迫切需要提升品质。 
图片
对于观众为何爱看谍战剧?无外乎强情节、快节奏的架构,张力十足,高燃、热血又烧脑可以说带来沉浸式观感。 
此外,人物、人性、人心的复杂与多面,反转再反转的斗智斗勇,更易引人入胜。抓捕、枪战、爆炸……再加上争分夺秒的枪战戏、擦枪走火的生死搏斗,也为观众带来强烈的爽感。 
图片
可以说,这些元素构成了谍战剧圈粉秘笈。但当下不少作品,在剧情上并没有突出这些优势,反而是主线模糊、剪辑混乱、逻辑硬伤不断、人物脸谱化,观众难免审美疲劳。 
谍战剧如何跳脱出同质化创作窠臼,不少剧集选择做加法,即以谍战为看点,融入家庭、情感、生活、职场、悬疑等元素拓宽着“谍战+”的内涵空间。